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苏宁:漫话湟川文化

2012年10月16日 11:41
来源:水石连州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从1991年起,我陆续读到了以谭力行、陈听环等10同志组成的编辑班子编注出版的4本书:一、《连州历代诗选》,1991年花城出版社出版,收韩愈以下103个作者的旧体诗242首。展示了连州旧体诗创作的光辉历程。二、《刘禹锡连州诗文笺注》,1993年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收刘禹锡守连期间散文25篇,诗歌73首。反映了刘禹锡这一时期的创作成就。三、《湟川新咏》,1997年花城出版社出版。收19既年至1996年之间产生的旧体诗344首、新诗101首、散文诗10首、诗话诗论14篇。纪录了宾于诗社成立10年连州诗歌创作的新繁荣。四、《连州古今文学作品选》,2002年广州出版社出版。收散文特写57篇;小说故事8篇;文艺论谈6篇;戏剧影视5部,展现了连州诗歌以外的其它文学门类发展的脉略。这4本书,我称它们为“连州文学系列”。

文学系列的一大创见是:大胆提出了“湟川文化”这个命题。1991年,《连州历代诗选》首次使用“连州文化”这个词。1992年,谭力行、陈听环的散文《湟水滔滔》正式提出了“湟川文化”这个概念。2年后,陈听环在《刘禹锡在连州》(载1995年{韶关大学学报》)一文中说:“刘禹锡大大丰富并提升了湟川文化”,第二次使用了“湟川文化”这个词。又2年即1996年,谭力行《湟川新咏·代序》中说:“诗是湟川文化的主要内容”,第三次使用了“湟川文化”这个词,此后几年,“湟川文化”四个字时见于《清远日报》和《连州报》。我不懂诗,但喜欢“湟川文化”这个表达。乃至读了《连州古今文学作品选》,对湟川文化的兴趣更加浓郁。我仿佛看见了巾峰山森林蜜布,大东山虎豹成群。骑田岭外湟水汩汩,湟关上下有一个贝字形的山间谷地,东谷成星子,西谷成东陂。作人字形的南谷,西成高良,南成九陂,北面则是保安。几千年来,这片山间谷地容留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中原的灾黎、戍兵、谪宦。于是,湟川两岸有了茶、烟、酒,有了儒、释、道;年复一年’,代复一代,便形成了一部岭南瞩目的湟川文化。渭初连州知州林华皖《连峡行·并序》说:“论者谓:连峡之殊,尤瑰异卓绝,峻岩列相,九州名胜罕有伦比。惟成都自古多才,连阳乃少概见,予独以为不然,”接着,作者列举了连州历代名流显宦,与巴蜀文化比美。上世纪80年代初,时贤杨应彬访连州’,作诗道:“连峡巫山孰短长,前贤何必费评章。精雕自是湟川美,却逊巴山气势强”。一个“逊”字,道出了湟川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差距,点出了这位父母官对连州的偏爱。《湟水滔滔》一文说“湟川文化是湟川融合吸收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而开出的花,结出的果,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此说较客观,较符合实际。下面试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就湟川文化的共性、特性、阶段性,谈点浅见,以为上列诸说续貂,也期逗起各地同好对湟川文化的兴趣,开展有益的讨论和研究。

[责任编辑:杜晓韵] 标签:文化 苏宁 连州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