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河套酒业:如歌岁月一甲子 十年辉煌再起航

2012年10月11日 10:38
来源:凤凰网商业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如歌岁月一甲子十年辉煌再起航

——河套酒业建厂60周年庆典和2012年经销商大会召开

2012年9月19—20日,在中国的北方内蒙古河套平原深处,一个徜徉在黄河几字形臂弯里的小镇——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这里彩旗招展、鼓号齐鸣、嘉宾云集、歌舞飞扬,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酒界专家和经销商代表,以及地方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共1500多人齐聚于此,共同庆贺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建厂60周年和2012年全国经销商大会。见证河套酒业60年来风雨兼程、砥砺奋进所取得的辉煌发展,见证河套酒业即将扬帆起航,开拓更加宏伟事业的誓师和动员。

1952年,河套行政区陕坝市专卖公司组织专人筹办酒厂,建成了地方国营陕坝制酒厂。河套酒业的创业之路由此发端。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异军突起,由一个旗(县)级国营制酒厂逐渐发展成为内蒙古酿酒行业的龙头企业。进入21世纪的十年来,河套酒业更是励精图治,不断开拓,硕果盈枝。在“强基固本,主业突破”和“不求最大,要做更好”的发展思路指引下,在历届地方党委政府“扶强扶大,再造一个河套酒业”的政策支持下,企业实力和效益大幅度增长,2011年和2001年相比,公司总占地面积由40万平方米扩展到228平方米,下属企业由9家发展到25家,总资产由2.78亿元增加到40多亿元,员工由2700人增加到8000多名,原酒生产能力达到5万千升,成品酒生产能力达到12万千升,储存能力达到12万千升。销售额由3亿元增到30多亿元;利税由8000万元增加到10亿元。上缴税金增长了11倍。

河套酒业缘何能够如此稳健又迅猛的发展前进,企业60年的历程中蕴含着怎样不竭的动力,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天赋神韵源远流长

《明史》卷171《杨善列传附沈固列传》云:“河套者,周朔方、秦河南地,土沃,丰水草。东距山西偏头关,西距宁夏,可二千里。三面阻河,北拊榆林之背。唐三受降城在河外,故内地。”可知明代关于河套地区的地域范围基本上是固定的,这就是以今天的黄河后套为中心,西起宁夏,东至山西偏头关,东西绵延二千里。南为东胜,北跨黄河以阴山山脉为界。广义上讲河套的地域,西起宁夏,东至晋西北偏关大同一线,南至延安榆林,北抵阴山脚下,地域跨越内蒙、宁夏、山西、陕西数省。但是河套的中心就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所在的八百里河套平原,也正是孕育河套酒业的这篇沃土丰壤。

河套地区的酿酒业历史悠久。上世纪20年代“河套智人”化石的发现,证明了黄河河套地区数万余年前即有古人类活动。大批阴山岩画的发现,揭示了河套地区璀璨的史前文明。另据考古研究表明,河套于新石器时期已进入了早期物质文明。新石器末大批陶制酒器的的出土,为处于萌芽状态的原始酿酒业提供了实物佐证。

商、周、春秋之际,中原进入青铜器时代,居住河套的各少数民族部落也由原始的狩猎业开始向游牧业转变。牧人们将鲜奶装入皮囊中逐水草迁徙,皮囊在马背上晃荡久了,鲜奶自然发酵,生成酒精度很低的乳酒,从此拉开了北方地区酿造奶酒的序幕。战国、秦、汉时期,北方草原文明与中原农业文明在河套地区交替出现。形成了奶酒、粮食酒乃至各民族酒俗并存的酿造格局。汉武帝时,“天下殷富,士马强盛”,遂对匈奴展开数十年的战争。汉王朝收复河套后,在此广置郡县和移民实边,形成了“沃野千里、谷稼殷积”的繁盛垦区,出现了“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兴旺景象。来自中原的酿酒术也随着垦区繁荣而落地开花。据近年考古发现,除出土大批陶质或铜质汉代酒器外,还发现一只造型精美的汉代铜鈁中装有古酒,说明当时的酿酒业及酒器制造业已达到相当的规模。流传两千年的“公主泉”的传说和“金马驹”的传说,也直观的印证了这个时期酿酒业的普及和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动荡,无暇北顾,匈奴、鲜卑、敕勒、柔然、乌桓、羌等游牧民族纷纷南下,水草丰美的河套遂成为汉族与各其他民族交错杂居的地区。此间,河套是各民族轮番表演的政治舞台,各民族的文艺之花也在这里纷纷绽放,“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首敕勒族古老而优美的旋律传唱至今……与此同时,文化背景各异的酿酒技艺和饮酒文化相互交流映衬,愈加显得千姿百态、色彩纷呈。直至隋唐,长期分裂局面始告结束,北方与中原重归统一,集各民族精萃为一身的河套酿酒文化再次出现前所未有的空前繁荣。

五代、宋、辽、金时期,北方战乱不止,曾一度形成宋、辽、夏(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河套虽曾偏安一隅,但不久便成为各种势力长期争夺的地区。酿酒业受此影响不断萎缩,甚至进入休眠状态。元、明至清,朝代几经更迭,国家复归统一,消沉多年河套酿酒业也随之得到快速恢复。

清末至民国,以晋陕人为主的大批移民“走西口”涌入河套,并大兴水利、修渠灌溉,就此拉开现代意义上的河套开发序幕。随着灌域扩大和人口增加,河套开始出现城市和村落,并纳入了新的行政区划。依赖黄河自流灌溉优势条件,河套粮食种植连年获得丰收,并出现了诸如“隆记缸坊”等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酿酒作坊。并逐步形成包括草原文化、边塞文化、黄河文化、移民文化等诸多元素在内的、独具河套地方特色的酿酒格局和酒文化内涵。

河套酒业直接继承了河套地区酿酒传统和久远的套酿工艺,历经六十年不断创新,将其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刘洵] 标签:河套 酒业 周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