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区域市场的板城和顺酒
板城与文王:占领区域就是胜利
在丰联集团去年收购的企业中,如果按销售收入排名的话,依次是板城、文王、孔府家和武陵。然而在其中期战略规划中,板城和文王两个体量最大的品牌,仍然以区域市场为主。
大体量和小区域看似矛盾,却体现出丰联集团清晰的思路。至少现阶段,对板城和文王而言,占领区域、稳固好传统优势市场就是胜利。
从小到大创品牌
在板城和文王身上,有诸多共同点:
都来自历史悠久的城市——板城所在的承德,清代以来就是帝王避暑的胜地;文王所在的临泉,古时是周文王第十子聃季的封地。
都有独特的标签——板城的“可以喝一点”,是白酒行业少数走亲民路线的口号之一;文王的“自家酿造”,已经在白酒行业独树一帜。
都有标志性的领导者——缪如焕在板城40多年,经历了企业从县级酒厂到省级名牌的过程;刘素敏在文王30多年,一手缔造了文王的企业风格。
更相似的是经历:都是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建厂,都以浓香型产品为主,都从县域市场起步,又都在本世纪初进入白酒百强,成为本省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不过板城似乎一直比文王快一点——不但成立早两年,而且已经跻身白酒50强,加入丰联集团也早了半年多。
白酒企业从小到大不容易。首先因为行业本身的分散性。在品牌布局上,白酒一度形成“县县有酒厂”的局面;在消费习惯上,“本地人喝本地酒”几乎约定俗成。其次因为有茅台、五粮液这些巨无霸企业,无论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和利润都是绝对的龙头,给其他企业造成不小的压力。
板城和文王的“大”,也只是相对的。即使在本省,他们也面临强劲挑战。衡水老白干与板城在河北可谓“针锋相对”,文王在安徽市场,也仍然处在冲击第一阵营的路上。
不过如果从品牌角度来审视的话,两家企业多年的努力,已经得到了不错的回报。除了“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外,两个小故事足以公众对这两个品牌的认可。
上世纪90年代,承德一位领导调到另一个城市任职。他对缪如焕说得最多的就是“那里没有好酒喝”。后来板城烧锅酒进军石家庄,省里的领导拉着缪如焕说,这就是省酒。
记者在走访安徽白酒市场时,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如果做生意的话,他愿意卖其他品牌,因为价格高。如果自己喝,他一定喝文王,因为文王的酒好。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板城能在竞争激烈的京津冀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而凭借临泉县和阜阳市周边的市场,文王就能进入中国白酒行业百强。
从大到小做未来现在看来,板城和文王仍将坚守各自的传统优势市场。记者从丰联集团获悉,未来板城将以京津冀为主要销售区域,文王则以阜阳为依托,加速在安徽省内的布局。
“看上去可能和过去差不多,但实际上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丰联集团企划中心总经理方焰告诉记者。最大的变化是产品结构和营销模式。
产品结构的变化,来自于中高端产品比例的提升。过去板城和文王虽然销量不小,但价格不高,由此也拖累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在产品结构的优化上,这两家企业显然有更大的空间。依托原有的消费群,产品结构优化的成果也能更快的体现在销售上。据了解,板城和文王的产品数量都会精简,销量不大的产品线将剥离。未来板城系列将以100元以下的市场为主,和顺系列将主打100元以上的市场。文王产品结构的升级也在规划当中。
变化之二来自营销模式。作为擅长营销的联想控股的成员企业,丰联集团在营销上也有自己的思路。2013年起,针对中高端市场的板城和顺系列,将采取“经销商+网点+专卖店”的分销体系,面对县级市场的板城系列和文王,则以“1+X”的分销模式为主。渠道推力和终端拉力将有效整合,形成更高效的营销体系。
对于丰联集团而言,这或许也是最好的选择。十八大之后,“党八条”、“军十条”等旨在严控公款消费的措施出台,直接影响了高端白酒的消费。高端市场需求下移,公众消费能力的升级又推动了低端市场向上发展,中端市场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板城和文王瞄准的正是这个市场,而这也被认为是未来白酒消费的主流。
丰联集团总裁路通去年在多个场合表示,集团将形成“1-2个全国性品牌+若干个区域名牌”的架构。白酒行业过去粗放的经营方式,使区域市场仍有不小的发展空间。在区域市场基础颇为扎实的板城和文王,显然值得倚重。“区域品牌更有地缘优势。板城和文王的基础不错,导入丰联的资源之后,相信会有更大的机会。毕竟先把区域市场做好才能谋发展。像汾酒、西凤也都是从区域品牌一步步做起来的。”有白酒市场分析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