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商业 > 资讯 > 正文
中国汽车工业60年东风篇 自主道路独具特色

2013年07月29日 15:18
来源:凤凰网商业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在新中国汽车工业60年发展史上,有一家车企因为对自主创新的执着注定将被大篇幅记述,那就是东风汽车公司。44年跋涉,东风不仅积淀了稳居行业前三的扎实功底,更以贯穿全程的自主发展践行着它的产业报国梦——60年代成为第一家完全依靠国内力量建设的汽车厂、70年代在芦席棚里造出“英雄车”、80年代跃居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车企、90年代研制代表当时国内卡车最高水准的“八平柴”、新世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东风“猛士”……

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曾满怀激情地表示:“发展自主事业是东风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一以贯之的宏大愿景。作为我国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汽车厂,东风自建厂之初就承担着自主发展民族汽车工业、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崇高使命。”寥寥数语,不仅阐述了对拥有自主血统而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也表达了对选择自主发展这条独特道路的自豪感。

自力更生在深山建厂并造出“英雄车”

对汽车行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东风公司的前身“二汽”。由于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背景,1969年开建的二汽成为了中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建设的大型综合汽车制造厂,也从出生就成为了中国自主汽车梦的承载者。

单从动工时间来看,二汽并不是国内第二家车企。但追溯国家首次提出建设二汽,至今刚好60年——毛泽东主席发出“要建设第二汽车厂”指示后,二汽筹备处于1953年在武汉成立。随后17年间,二汽项目走过了“两下三上”的波折历程。坎坷没有掐灭国人制造自主汽车的梦想,反而将创业者不畏艰难的品质磨砺更加闪光。至今,后辈们仍然能从《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方针十四条》中找到这种志在自主的豪气:二汽就是要创中国式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布局、品种、产量和技术水平大翻身。产品开发方面,必须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方便用户出发,总结我国汽车工业的经验,自行设计并建立自己的汽车系列,以适应我国的自然条件。产品要好用、好造、好修、省油,做到技术先进、坚固耐用、成本低廉,保持世界一流水平。

从出生就姓“自主”,让二汽第一代创业者早早做好了自力更生的准备。1969年9月大规模施工建设启动时,十堰还是一个尚未全面通电、只有一条老白公路的山城。明知如此,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建设者仍然打起背包、辞别亲人,从五湖四海汇集到鄂西北万山丛中,决心在这里“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体系”。据亲历者回忆,当时施工条件异常艰苦:没有宿舍,二汽建设的拓荒者们就借住在村民家,或住进临时搭起的芦席棚里;缺少运输工具和机械,就背篓、竹筐、扁担手拉肩扛一起上;生活物质供应困难,就一日三餐吃“瓜菜代”、喝山泉水。

基建火热进行同时,创业者们就时不我待地开始了造车的尝试。1969年,工人们用简易的锤子和榔头,在密不透风的芦席棚里手工生产出了第一辆EQ240 2.5吨越野车。尽管这部车因为在不具备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强行用手工生产而存在缺陷,但东风创业者们对自主汽车的期待却尽显其中。1971年7月1日,二汽第一条总装配线完成调试并试车成功后,二汽迅速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集中解决了EQ240的104项关键质量问题,修改了全车四分之一的设计。1975年,改进款EQ240最终定型,并凸显了马力大、速度快、耗油低、轻便灵活、视野开阔等特点。这一时期,二汽向国务院申报将产品品牌定为“东风”,并得到国务院批准。从那以后,二汽便与东风成为绑定在一起的词汇。不久,改款EQ240正式装备服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这款EQ240作为拖炮车随军出征,并大放异彩,还被战士们誉为“英雄车”“功臣车”。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举办的新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盛典活动中,EQ240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60年历史风云车型”。

在做强商用车基础上搞好自主乘用车

“在做强商用车基础上搞好自主乘用车”这一自主品牌发展思路,是东风实事求是的抉择。东风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朱福寿就明确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前30年发展以一汽、二汽建设为主要标志,初步奠定了中国商用车产业发展基础。商用车是二汽的优势所在。为此,先做强做优商用车是东风坚持自主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实现乘商并举的实际需求,更是出于自身厂情实际的理性选择。数据便是最好的证言——在这一思路指导下,东风公司2012年产销汽车307.8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超过112万辆。

东风在商用车领域的自主发展,堪称是一条以“做强做优”为唯一目标的实践。1978年7月,东风研制出EQ140五吨民用载重货车,确立了国内最大中型载货汽车生产厂家地位;1990年,东风开发出代表国内卡车最高技术水平的EQ153型八吨平头柴油车;2000年后,东风推出了以东风天龙/大力神、东风天锦、东风凯普特、东风多利卡、东风福瑞卡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商用车产品,并独立开发出了风神4H发动机和14档变速箱为代表的关键总成产品,逐渐形成“全系列、多品种、宽型谱”的商用车格局;2013年,东风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发布了全新一代自主研发的东风天龙旗舰高效长途运输车和S58校车。快马前行的路上,东风商用车先后获得了中国汽车工业首个“驰名商标”、“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中国最可靠自主品牌”、国家认定的“中国名牌产品”等荣誉。据德国权威网站《经理人》报道,东风公司在2011年已经成为全球六吨及以上级别卡车的最大生产商,拥有全球近10.5%的市场份额。

商用车龙头地位稳固同时,加快发展自主乘用车的呼声日益高涨——2002年“东风小王子”0.8L和1.0L两种排量的四款车型获得国家经贸委批准生产;2004年10月5日东风新星品牌轿车对外亮相。尽管上述两个品牌没能在历史舞台上停留太久,但却催发了东风造自主乘用车的斗志。

2005年6月,东风公司决策层在全面考量国际国内汽车业发展态势后毅然决定上马乘用车项目。2007年,东风乘用车公司正式成立。经过不懈努力,第一辆东风风神S30在2009年6月驶下生产线。至此,东风自主乘用车开疆拓土的战略开始全面铺开。2011年12月,东风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乾”D300自主品牌中期事业计划。按照计划到2016年,东风自主品牌销量将达到300万辆,自主品牌商用车要做到国内第一、世界前三,自主品牌乘用车要稳居国内第一阵营。随后,东风又在“DH310”海外中期事业计划里提出要在2016年跻身行业出口前3强,实现海外出口30万辆,确保出口量占东风自主品牌总销量的10%,并在海外建立10个区域性战略市场。2013年4月,东风又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自主乘用车品牌进行了重新梳理,形成了东风风神、东风风行、东风风度的整体布局。不断调整让自主品牌成长环境显得春意盎然,不断增强的企业实力则为自主品牌生存开辟了更宽阔的空间。数据显示,1-6月,东风公司自主品牌汽车累计销售66.05万辆,同比增长10.46%。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30.38万辆,同比增长27.46%,高于行业约14.2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增幅达44.87%,高于行业约31.37个百分点。

强大研发体系为技术创新做助推

在阐述汽车产业强国标准时,朱福寿将“自主创新能力强大,掌握核心技术,向世界输出的不仅只是产品,还有技术”放在了第一位。落脚于此,东风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市场导向、活用资源”指导思想,严守“改进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产品开发方针,建立了一套以总部技术中心为核心,总部统一协调指导、各子公司研发机构协同运作的二层次、复合开放式研究开发体系。这一体系的有序运转也为自主发展提供了前提。

随着对自主开发重视程度的提高,东风用于科技开发的经费不断增长,科技活动经费及研发经费支出逐年增加。其中,近5年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约为187亿元,2012年研发经费支出54.6亿元,较上年增加35%。经费的坚强保障,也为企业科研活动召集了一支强大的队伍。目前,东风公司科技活动人员达18180人,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5.6%,远超出国家评价体系要求的2%。此外,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占科技人员的47%,远超出国家20%的指标,其中还包括9名入围中央“千人计划”的专家。在经费和人才支撑下,东风在“十一五”期间获国家奖、行业奖的数量和质量都位居行业第一。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的东风,在“十一五”期间累计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66项、获奖数量居行业第一,同时承担863、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7项。近5年,东风公司专利申请量合计5141项,是前5年专利申请合计近7倍。在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合计496项,含国外专利申请16项,年专利授权量在湖北省内企事业单位中连续保持五连冠。

技术创新让东风的整体实力在行业中牢牢占据了先机。“东风猛士”是我军第一款第三代高机动越野车。这一款车型不仅在2008年开了汽车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先河,更捍卫了东风“因军而建,因军而兴”的荣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东风在“九五”时期便成为了行业先行者,并于1999年研发出国内第一台纯电动轿车,2001年在建立国内第一家电动车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燃料电池中巴。截至目前,东风新能源汽车共计申请专利139项,已有39个车型进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推荐目录。其中,“东风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的开发”荣获“2008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标签:东风 汽车 工业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