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骏 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中国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徐骏先生自年6月起担任工业事业部高级副总裁一职,负责机械制造业在中国的目标市场,及最终用户业务的水泥、矿业、冶金、水行业、石油、汽车与食品饮料的细分市场。
徐骏先生于1998年加入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在施耐德电气工作的15年间,曾历任物流经理,变频器工厂经理,传动及伺服市场部经理,总经理及利德华福总经理。
徐骏先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EMBA。
凤凰网:作为工业自动化与控制领域的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始终将节能增效作为战略核心。目前这个领域在节能增效方面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徐骏:首先,大家都知道节能增效是施耐德电气的主战略。我们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着这个战略展开的。我们也非常开心的看到,节能增效不仅是施耐德的主战略,也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主战略。这就使施耐德作为一个企业与国家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结合。
其次,由于我们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工业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70%左右。所以,工业领域的节能增效成为一个非常非常突出的话题。国务院有一个前1000家高耗能企业的名录,这些企业几乎都是施耐德的合作伙伴或者客户。对于施耐德电气来讲,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将节能增效的战略核心落实到工业企业中去。工业事业部作为施耐德五大事业部之一,我们在这方面是当仁不让,因为70%的能耗是在工业领域。
如果谈到工业领域节能增效方面的发展趋势的话,如下几点是可以展开的:
第一是企业界对节能增效话题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从之前的不了解,到如今成为了企业老总关注的重中之重的话题。
第二点,节能增效从理念发展为工业性建设。很多的技术手段和业务模式可以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
第三是把提升产能和节能减排越来越好的结合。施耐德在工业方面有一个口号叫“producing more while using less”。施耐德能帮助客户提升效率,同样能帮助降低消耗,包括能源消耗。
凤凰网:目前,中国工业自动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哪些差距?这些差距是不是对现在中国的很多环境问题、公共问题构成了影响?
徐骏:其实,中国的工业基础是非常强的。中国产业结构的一个优势就是我们的产业非常全面。中国的工业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需要去讨论,就是“产业提升”。什么叫做“产业提升”?就是不能只注重量,还要注重质的提升。质的提升包括如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要想想有什么事我们能做别人不能做的,这点很重要。我们有11亿多吨的冶金的初装产量,位列全球第一。我们有60%的市场份额,意味着从第二名到第一百零八名加在一起的产能总量还没有我们多。但是我们高规格的钢材的生产是很落后的。
第二个,企业的重要的提升是质的提升,其中包括客户不仅关注产量的增加,而是越来越多关注质量的体现。越来越多的国营企业的老总是考核这方面的,所以这是客户的第二个需求。
第三个需求,因为中国大型矿业的企业到目前为止国有企业有很多,即使是民营的企业,大家都越来越开始关注到如何打造企业形象,如何提升社会效应。
这三个重要的需求背后都需要工业自动化的努力,大家知道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结合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到客户提升效率,生产更多消耗更少。生产更多是我们能够帮助他提升生产效力,消耗更少同样意味着我们能够帮助他节约,包括能耗成本在内的整体的生产运营的成本,使他更好的提升效率。消耗更多同时能够帮助到客户很好的降低能耗、绿色减排,使他的整个的零售效益同样能够更好的结合提升。同样自动化能够帮助到客户很好的提升他的管理水平,提升产品整体的质量。针对客户的三个重要的需求,尤其是现在和信息化的融合,工业自动化本身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这是施耐德能够帮助到客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