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河北燕郊:一个北京卫星城的死与生

2013年09月21日 17:11
来源:凤凰网商业 作者:张明睿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5. 园区经济的窘境

“很多人一听说去燕郊就辞职了,对在北京有房的人来说,到单位的时间成本太高,还有就是觉得从北京到燕郊太没面子。”

事实上,燕郊除了作为北京区划外的卫星城受到公众瞩目,为人忽视的另一个城市身份是国家级高新区。1992年,燕郊被河北省设立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被定为省级高新区,随着其经济体量的增长和工业园区建设形成初步成效,2010年底,燕郊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继江苏昆山之后第二个由县级市管辖的国家高新区,也是全国唯一设在镇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当年高新区的揭牌仪式上,46个单体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项目同时开工,管委会负责人曾表示将燕郊的发展目标定为“建设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高端服务业新城”,并称将在未来20年内力争达到与中关村齐名,形成“西有中关村,东有燕郊城”的两大科技城“鼎足而立”的局面。

并且在此前后,燕郊陆续规划建设了以中兴产业园、燕郊精工园、华隆工业园为代表的大大小小多个产业园区,并开始大规模的招商引资。

虽然长时间以来燕郊的经济增长模式被诟病为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的土地经济,实际上,建区的20多年间,其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械制造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在燕郊的产业结构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河北省通讯与电子专用设备产业园区、廊坊市软件外包服务基地和廊坊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并连续在河北省高新区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借助独特区位优势,燕郊高新区始终坚持高端定位、高端产业、高端发展,坚定不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时任三河市委书记张金波这样概括燕郊的产业定位。

2012年,燕郊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6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40.88亿元,增长21 %;实际利用外资1.85亿美元,增长76%;工业总产值354.2亿元,增长18%;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160.3亿元,增长13%。

而按照其规划,到2015年,燕郊高新区将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实现产值500亿元,经济贡献率达到70%。

尽管外界对燕郊2015年经济目标的实现并不看好,但其低廉的土地价格和由于近几年经济体量迅速增加带来的城市知名度使得很早便发展园区经济的燕郊比起河北其他临京卫星城更具优势。

“这儿的地价几乎是丰台一半”,北京北方火车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松山对记者表示,租金低廉是他进驻燕郊的最主要因素。

张松山的公司是一家以民用机械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最早成立于北京,总部和厂房都建在北京丰台区花乡并在此地运营了8年。2011年,因产业园区面临拆迁,张松山开始寻找新的落脚之地。

“有朋友介绍说燕郊这几年很火,过来考察几次就定下来了。”2012年初,火车头进驻燕郊创意谷产业园区,并签订20年的租赁合同。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企业搬迁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员工流失。“走了三分之一,很多人一听说去燕郊就辞职了,对在北京有房的人来说,到单位的时间成本太高,还有就是觉得从北京到燕郊太没面子。”

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张松山以提高工资成本的方式留住了骨干员工,但在他看来,比起降低的租金成本,代价并不算高。

实际上,在燕郊最新的战略规划中,张松山的企业并不算是重点引进项目。以光伏产业基地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神威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日本富士胶片、新加坡平易印刷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世原汽车等汽配生产企业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以中兴通讯北方产业基地、燕郊东湖创业孵化器为代表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业成为燕郊在对外招商引资中主打的名片。

然而看似辉煌的招商成绩并不能掩盖燕郊在探索园区经济路上面临的窘境,不仅大量的工业园区被质疑为产业名义下的“圈地运动”,更重要的是,其实际招商能力与园区配套和大量的园区用地之间巨大的缺口使得实际招商过程中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现实中的产业布局越发背离最初的规划。

虽然火车头进驻燕郊在张松山看来是“北京产业外溢的必然结果”,但对于燕郊产业园区的未来走向他却流露出忧虑。

他认为,现在的燕郊并不具备大规模吸纳北京溢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能力。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南城行动计划、打造通州国际新城等政策规划出台以后,北京在产业转移方面会优先考虑区划内的卫星城,而隶属河北的燕郊在缺乏政府有力协调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

然而,即使仅考虑市场因素也并不乐观。现代高新技术产业脱离了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逐渐形成以知识、技术、信息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燕郊虽然将进驻当地华北科技学院、交通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等6所院校规划为“燕郊大学城”,并视其将为燕郊产业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但实际的情况是,且不论这六所二、三类院校能提供多大意义上的智力支持,大部分当地毕业生的第一选择还是进入北京。

“在燕郊上学最主要原因是考不上北京的院校,只好把这里当做进京的跳板。”在付利民看来,即使学校没什么竞争力,但多数学生不会选择在燕郊就业,“光从面子上就觉得挂不住,更别说让北京的人才来燕郊了。”

此外,除了人才匮乏,滞后的产业配套和凌乱的产业链也被认为是制约燕郊园区经济的原因。

 
[责任编辑:王锦浩] 标签:燕郊 北京 卫星城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河北

保定一洗车店老板“跑路”

河北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