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访谈 2013年4月,奇瑞正式发布企业新战略和新品牌形象,其国际化研发团队也首次以“梦之队”的形式对外展现。2013年6月,奇瑞完成产品架构梳理,构建四大产品体系,新推出了艾瑞泽车系。面对奇瑞汽车近期战略高度的不断提升,凤凰汽车特意来到奇瑞公司的所在地——安徽省芜湖市,与“奇瑞技术梦之队”的部分成员进行了深度的讨论,为您展现一个焕发新活力的不一样的奇瑞。
这次我们有幸专访到了奇瑞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汽车工程研发总院院长陈安宁先生,与他进行了一次非常深入的谈话,从中了解到了奇瑞汽车在制造和技术上的理念。
企业新战略和新品牌形象
陈安宁:现在我们逐渐走出来了,公开了。我们这几年做的一些事逐步逐步公开了,你们看到的这些事不是我们突然想起来了转型,不是突然今年突然有的故事,你们看到的东西都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搞的事情,只不过作为一个阶段性的进展,特别是具有很多现在BP转型后的产品逐步开始上市了,给大家有一个交代,逻辑清楚一点。这个事情不是我们绝对一下想起来的。
奇瑞汽车公司副总经理陈安宁
“做对车、做好车”,为了这个目标自然而然地发展出来的。没有说来之前,我就想到了在奇瑞就搞这个,我来之前我也没有准备做现代的工作,我也没有准备搞捷豹路虎,也没有想过做艾瑞泽7,做之前都没有,都是来了以后自然而然地发展,根据奇瑞企业的特点,市场的需要,这些事也不是我一个人干出来的。
凤凰汽车:什么时候有战略转型的思路出来的呢?
陈安宁:我觉得奇瑞需要经过前十年的发展,需要转型往上走这个愿望,我来奇瑞之前就存在的,尹总他们也做了很多的努力,花了很多钱这个你们也知道的,并不是我来才做这个事。奇瑞请了很多人都是为了做对车、做好车这件事情来的。当然所谓战略转型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自然过程,并不是说为了战略转型而转型,市场发展的,企业需要发展,需要成功,这是必然的。为了发展、成功在环境发展情况下,你要走在环境变化之前才有胜算,这是所有企业家要做的事情。我觉得作为这一点尹总他们一直有直觉,要走在环境变化之前要进行转变和发展,这个一直是有。也确实是我来了以后2010,你们来的时候是夏天,我记得那段时间比较热,那时候开始讨论什么是有效的方法把企业带到下一个阶段,就是那时候开始的,确实是这样的,这个讨论也不是一天、两天,大家认识到奇瑞在我来之前做了很多的努力,这些事都干过,就是现在还有很多自主品牌在干的事,奇瑞当时都干了。干了以后觉得这个还不是胜算很好,那么就进行讨论。
然后我的贡献是什么呢?我还有其他几位的贡献因为我们也有在其他企业见过的一些惨痛的教训,我们的贡献只是说有没有自然规律,有没有客观规律,有没有行业规律所寻,而不是说凭着激情和愿望就能寻找到的事情,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大家的共识说要在行业和客观规律之上,在行业成功经验之上打造我们的路,而不是说忘记行业的经验、教训和规律,去重新摸索一条路。这是我们所达成的一个共识。这个也是需要过程的,现在还是有人,特别是其他企业也不一定认可我们的观点。确实讨论一直是进行的,三年之前我们讨论的时候,我参加的时候我记得我们讨论到现在合资和自主品牌有一段的距离比较清晰地隔离,实际上这个情况不会持续很久的,合资一定会下台。当时我们也就说几年的时间,实际上几年时间都没有,2011年、2012年合资的产品就下来了。我们作为行业角度,不是站在奇瑞角度,我们有过分析我知道他们下台是必然发生的。所以就是说大家的紧迫感更强烈一些。
从来没有想过梦之队
凤凰汽车:梦之队那个时候就要组建吗?选择一些有经验的人过来。
陈安宁:不是,梦之队是这次介绍了以后,大家给我们起的一个名字,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梦之队。
凤凰汽车:因为我发现主要的几个人都是2009年过来的。
陈安宁:奇瑞一直引进人才,这个大家都知道,对于我们的挑战并不是说大家达成认识,以前不引进现在引进,不是这个情况。奇瑞说是怎么引进人才,引进人才怎么用。上次我们也介绍了一下,这个是后话,要做这件事,要在行业规律上把事情做得更有效,我们需要有几个基本的事情,要行业规律按照国际标准和行情打造机制和流程,我们没有谈到人,机制和流程。上次我介绍机制和流程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你说我们可以花钱买一个设计公司,但是如果这个设计公司没有正确的机制和流程的话,这个设计公司没有用的,所以一定要是梦之队、流程、机制、组织机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否则梦之队就是一个装饰。没有说想要打造梦之队,但是作为机制流程的有机组合必须要有一批行业的专家、专业的领军人物,必须有这样一批人,我一个人本事再大,何况我也不是所有专业的专家,我本事再大一个人也不行。而且这些人必须要和企业结合在一起做工作,否则的话,光所谓的梦之队也搞不出。我觉得第一点是理念,大家理念统一、思想统一,是不是一定要转型,是不是一定要战略转型。第二个要往哪儿调整,第三点确定了方向以后怎么样落实这个路线图,我们讲的大家统一了,自主品牌不是做强不做强的问题,做强每个企业都想做强,但是20年就是做不强,所以做强是自然的。就像日落、日出是必须的,每天都想到的事。除了做强自主品牌很大的问题是生存的危机。
凤凰汽车:您认为所谓中国特点的方法是什么?逆向开发吗?
陈安宁:逆向开发是已经走过的一段路。为什么逆向开发不能成功?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企业认为逆向开发能成功。为什么我们现在放弃或者是我们不主张复制。有几个方面可以告诉你,第一复制的长期成本远远高于正向开发。如果是复制的成本低的话,那么国际上总会有企业用复制的产品生存。你现在看看国际上有哪几家企业是靠复制生存?我们逐步逐步谈到这个正题上。在不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你的复制就是创新,是不是?现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复制的成本非常高,因为你的品牌没有人认知,一个企业没有品牌的时候你怎么生存?就是复制可以复制出知名度,是不是?但是复制不出品牌,品牌不光是知名度,起飞的知名度挺高的。自主品牌这一批信赖度有谁高于任何一个外资品牌的?我为什么买你这个品牌,就是要基本信任。
我这儿有一支笔,我们所谓的好笔,好的金笔,是一个自主品牌做笔的送给我的。看起来长相跟派克笔差不多,但是你用起来就是一手黑,每次都是这样。就是说这个品牌我也知道,小时候我就知道中国的钢笔,但是不好用,是不是?这就是不信任。这个是品牌,就是复制做不到品牌的可信任,这是一个。
买复制产品,什么人买山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的分析对不对,大家一起共享。就是刚才你们几位提到了复制的时候为什么成本高,你虽然在产品和时间上省了一点钱,但是你对品牌是没有投入,甚至基本上是负投入,所以负投入品牌你认为代价高不高?代价很高。第二复制的产品,表面我从奔驰、宝马、奥迪复制一个车,你要做到它的100%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的话,你必须成本比它还高,是不是?人家成熟企业做的非常高效的时候,做出来的产品你认为还有更便宜的办法做出来的话,那一定他们比你傻,他们一百多年,大几十年研究出来的东西,方法。你要复制100%它的品质,你的成本一定会比较高。你要是自主品牌的成本去卖给二、三、四线城市,你必须的自然规律是你的品质要低,你要把成本降下来,你要以十分之一的售价去卖车,长相一样,结构一样,你要干什么?你必须偷工减料降质量,否则你成本亏死了。我们复制的车都是国际上的好车,你说你复制出来成本还只能是人家的十分之一,这个可能性不大,你只有降低质量标准,因为你结构改不了,你提前设计改不了,你能改什么?改供应商、材质、缝隙,你能改这些东西,这是一个复制的东西。所以复制出来的东西质量低的情况是普遍的,我不是说每一件,也有一些特别的。这不是一个品牌要的,品质要好。
第二个刚才你们也提到了复制的东西,像我们现在还有企业说,我做了5个SUV产品,从小到大排上去,你去看看它每个都复制不同的产品,它怎么样达到规模的效应?是不是?怎么可能达到规模的效应?现在成功的自主品牌包括大众和奥迪之间都在共享建自己的结构设计,人家是效益最大化,才有可能做到它的成本,你复制5个不同的产品,你可能取得一个成功,两个成功,一年的成功,两年的成功,你要5个取得10年、20年的成功这种方法是不可能的,如果有这种方法的话,世界上那么多的企业人家都比我们傻吗?所以这个叫行业规定,为什么我们讨论那么长时间,不能依赖于复制取得企业的长期发展,这个其实不是我们发明的。我就讲国际上那么多的企业,也有很多企业是复制起来的。日韩企业早期一是复制,他们为什么放弃呢?因为是无路可走,所以就是这样的道理对有些人来说我们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那么就是大家统一思想,就是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经验教训的人,或者是尝过一次、两次,或者是看过别人复制成功的人,现在很多企业不是还在做复制吗?以后我们瞧一瞧看看哪个企业靠复制长期生存下去,这是我们的这个情况。当然我讲国际化的含义,不光是所谓的复制,因为世界上的企业用国际标准和国际理念去做的也有不成功的,所以我们不但说不走复制,不但用国际化流程和标准区做,我们还要做得有信心,能够成功,这是我们的角度。我觉得很多人不愿意走所谓的正向和国际化的流程是因为没有信心,没有成功过。在他的范围内没有成功过,没有成功的话,去试总是没有信心。去见别人总是成功,还是想走那条路,投资少成功快。长期靠复制发展成功的企业没有。
凤凰汽车:这个过程当中,你把欧美成熟的所谓的国际上成熟流程拿过来就完全适应于奇瑞吗?
陈安宁:不适应。我们做的叫国际化,不是简单的重复其他企业的流程,没有一个企业的流程拿到奇瑞来可以用。即使奇瑞用也不一定成功。我们讲的国际化是一个理念和思路,是一个行业规律,是说做产品要从客户和市场的要求来做,要做的产品不是产品,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做的产品是一个生活方式,你买豪华车,为什么买豪华车?你买的是一个生活方式,是不是?你买MINI你买的是一个生活方式。我们做的车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产品,是一个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是什么?就是我们正向开发最主要,最前期定义下来,我们面对的客户想要什么样的方式?
凤凰汽车:其实是要围绕着我们定位的一批人去做匹配的。
陈安宁:对,这是正向开发最重要的。先从市场来,不是统计一下有多少年轻人,有多少结过婚。你们这个年龄段比较代表现在中国主流的消费群体,他们想要的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有共性,虽然大家长得不一样,层次不一样但是有共性。过去在市场没有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大家没有选择,他们选择是日本的车不错就买日本车,有些在中国文化没有形成的时候,现代文化没有形成的时候,模仿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存在的。但是我们的研究、我们的观察、我们的分析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批主流文化,不是简单的模仿,他们追求一种中国现代人群、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我们摸准了,我们能够产品打造出来,这些人能够适用的话,其他企业做不到。
团队整体实力
凤凰汽车:以设计为例,他们也提到很多在国际大公司里面,设计的人都是平均公司经验10—15年以上,但是奇瑞主流的人员都是工作三、四年非常年轻,有一个带头人积累没在,70%、80%的人主流的积累还不在,就可以成为专业队了吗?
陈安宁:专业队是相对而言的。但是确实是专业队,专业队的水平在几个方面,你看MBA,你说看一个大学队和一个专业队的区别,第一是教练的区别,第二是专业队的管理水平的区别,第三是专业队的流程机制的区别。是不是这样?先不谈队员好坏。当然很重要的一点队员水平的高低,这也是很重要的,你们见的院长显然是专业水平,你们见的只是现在几个,我们有几十个这样的人。那么我们这个构架比起国内的企业是不是有专业队的优势,比起奇瑞的过去是不是有专业队的优势?我们对比国外50年、100年的企业我们年纪确实轻,我们经验不够。所以我们今天没有说我们已经达到了国外所有企业的水平,我没有说。但是奇瑞作为中国企业有一些优势,国外没有。
凤凰汽车:说一说优势。
陈安宁:我刚才讲的把握中国主流客户的需求,他们把握不了。第一是它的产品,是全球开发的,不是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有个别可能是,但是大部分都不是,它没有这个可能性。第二个它专业队的管理机构,人员、教练等等都不在中国。然后整个开发过程中主要的过程不在中国开发,它怎么可能有这个优势?所以当然还有好方面可以跟你们讲,我们对他们来有相对的劣势,相对的优势他们也没有把握,这样下来差别不是太大。做艾瑞泽7这样的产品,不是说我们几十个人聚在一起门一关三年就可以出来一、两个这样的产品。是要有相当大的挑战,有相当水平的管理等等一系列的东西把它总和在一起,这就是我说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把某个企业的流程拿过来一放,请20个韩国专家或者是日本专家往那儿一坐就出来这个产品。
解读艾瑞泽理念
凤凰汽车:我们为什么还要单独做一个艾瑞泽,而不是采取原来的这种。
陈安宁:这个不是我一个人说的,是在一起做的决策。任何决定都会有好处、坏处,最后做出决定。奇瑞有一点是我们一个品牌,我们现在不打几个品牌,不同的产品线这是另外的事。我们把这个品牌的形象树立起来,信任建立起来,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第二件就是做这样的事情不可能说凭一件事就把它完全恢复起来,有一件事可以把它全部毁掉,但是没有一件事就可以马上建立起来。就品牌方面,有A、E、风云都存在,但是我们有明确的产品规划,艾瑞泽实际上就是原来的A3上面发展,因为A3的口碑还可以,我们也希望从A3上面发展,但是我说实话我们要走出山寨的印象,艾瑞泽是和A相关联的,但是和他们脱开关系的,我不是山寨的东西,为什么要留一个山寨的印象呢?原来留下来的名声我不需要用。没有做山寨的事,不要留山寨的口碑,这个思路就是这样。我们确实没有那样做,为什么要和那个有关系,这是我们的线。为什么不用G等等,有很多其他的分析。因为我们现在还有G的市场,我们现在拿出一个清晰、一致、不变的形象,为什么这个跟G5没有关系等等一系列的存在,都是根据很多的科学分析做的决策。艾瑞泽后面是有我们的设计理念。水是自然的,自然是大家能接受的。
凤凰汽车:当初怎么就定位到水这个概念上来,是不是也有一些过程和选择。
陈安宁:有,这个以前也介绍过。两年前在北京车展的时候介绍过,那个时候我们就研究、探索中国元素对中国主流客户比较能够接受的造型理念,自然力是一个,水是中国人能接受的。在TX概念车,我们TX车不是简单想到水,我们当时介绍了,市场也调研,大家非常接受这个方式所以这个就是我们的造型语言。
水和自然力是我们最贴切的形象。都是有一套东西,不是我跟你编出来的。我们也讨论过是用艾瑞泽还是用瑞哲等等,这也是国际标准,我们去用国际的流程检索,弄很多东西,这个后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一、两年的工作最后确认艾瑞泽是最好的。就是思路我告诉你了,最后做艾瑞泽这个名字不是我的创意。
凤凰汽车:对于艾瑞泽7最满意哪部分?
陈安宁:我觉得艾瑞泽7最大的提升,相对于过去的产品,最大的提升是两个:第一个就是品质上的提升,这个品质和其他的产品,有很大的一个台阶技术。你们从各个维度去衡量。
缝隙、性能、耐久性,高温、低温等等,整体是品质的提升。第二是切实的根据主流客户口味或者是需要开发的。它有很多方面你们可以随便说,比如说科技感、空间、中国人乘坐的舒适感等等,这不是随机出来的。我们是前期摸准中国市场最主要的需求,一些关键的维度。你要再说什么动力技术、底盘技术我可以说很多天,这些都有你要问我底盘为什么好,为什么比某一个自主品牌的气息点好,我可以很多数据告诉你,一个是专业水平,一个是业余水平。
在工作上享受过程
凤凰汽车:能不能具体描述一下下面遇到的挑战呢?或者说接下来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陈安宁:从工作角度来说,捷豹路虎相对比较容易一点,因为文化比较成熟。这边是属于一个转型过程中的。所以我说转型过程中的坚定、持续、稳步上升这是我们今后数年要坚持的,在木桶的各个板上,坚定、持续往下走。这个不是挑战,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在这个前提下我觉得所有挑战都可以解决。
凤凰汽车:我问一个非常敏感的东西,像奇瑞这种企业也是国企,大型企业,实际上这种大型企业,我不知道在国外是什么,也许是普遍现象,都存在一个空降部队过来的,新旧管理之上的衔接,磨合是一个过程,中间有很多很多失败的案例,您现在带领这么大的团队,奇瑞跟着尹总创业的也有那么多的元老,您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痛苦?
陈安宁:我说真话,不是跟你们开玩笑,我这几年非常快乐不痛苦,要痛苦就不在这儿待了。我们享受这个过程,我们享受过程的哪个方面呢?是把一个中国的企业变成一个有国际竞争力水平的企业,这是我们享受的过程。就是我们来的人都有共同的愿望,包括老的同志要把这个企业打造好,这是共识,这个上面没有具体的区别,在具体的事项上面有不同的意见,但是这是一个事实的事情。就像中国的铁路,从之前的直快变成动车,这个上面都是有统一思想要做动车,也有不做动车,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你要选择不上动车就不上,我想这是企业的选择,不是个人的选择。企业选择了上动车大家一起上,你作为个人不上动车,那你就不上,这个直快还在开你就开没有关系。作为一个企业选择上动车,那你就上动车。企业的方向是往动车上走,大家对具体的问题有不同的意见是肯定的,对于上不上动车这件事是大家统一思想,是不是?所以我不觉得这个事情敏感,当然会有不同的意见,中国的社会发展还有不同的意见,经济发展还有不同的意见。
凤凰汽车:出现问题的时候,决定上动车以多少速度以行进这个动车,这个是谁呢?尹总?
陈安宁:尹总(尹同耀)是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但是坐到火车头上调度是一个团队、机制、流程。就是动车在高铁轨道上开着,动车司机不可以说我今天突然想加速150,他们是经过一个流程讨论,可以加速就加速,前面打雷了我们必须减速的时候就统一减速,这是一个企业管理。尹总是企业的领军人物,是主要的领导人,但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好坏不是皇帝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我们讲国际化,国际化不光是产品的问题,企业怎么管理,企业的思路、文化都按国际化走。
凤凰汽车:您觉得管理层对于研发或者是造型这方面会干预多吗?
陈安宁:我觉得造型现在,如果说唯一有一个人说真行还是不行的话,就是我。我也大概知道你说的什么意思,我就以造型为例,以产品规划为例,以造型为例,产品造型现在如果说有一个人否定或者是同意的就是我。尹总所有人都可以提要求,但是最后决定这个事情是干还是不干,还是造型。造型这个事情也不一定说我要长得圆和方一点,这个牵涉到制造成本、可行性一系列的东西,这个是要做决策的。
关于iAUTO
凤凰汽车:我觉得他们也想了解一下内容,作为报道的基础。我想问一下我们iAUTO核心技术平台推出,我们领导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推出这个平台,我们这个平台对于奇瑞16年的研究积累是一个总结还是创新?
陈安宁:iAUTO是什么,是一个我们全新的技术平台,它就是把市场和技术结合最紧的一个专业平台。我们讲的技术奇瑞,什么叫技术奇瑞就是iAUTO,它就是专业版的奇瑞。我们现在产品都在iAUTO这个平台上打造,iAUTO有专门的技术,不光是专门的技术亮点,我们讲的技术开发流程,体系等等都是这个平台构成的一部分,所以iAUTO是什么,就是专业版的技术奇瑞。专业版的技术奇瑞最大的优势是把多少年积累的技术和现在的技术和市场结合在一起,通过产品表现。它的结果是产品,它提供的平台是把市场和技术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讲技术奇瑞,奇瑞过去也讲我们有技术,我们发动机技术等等都是有的,也确实有也确实走在别人前面。但是怎么样把技术的优势更专业化,让客户能够体现到我们专业化的技术,在产品上,就是iAUTO。你们看cloudrive的那个界面这就是专业化打造出来的,我们是不惜世界上最好的,我也不敢说,我也不愿意做这个比较,但是确实是按专业的水平打造出来的。你要看很多企业和奇瑞过去的界面,你会不会看到经过专业化测试的东西,你不会看到。这就是iAUTO。
关于奇瑞捷豹路虎
凤凰汽车:能分享一下捷豹路虎的吗?您是董事长,有责任来聊聊。
陈安宁:我没有很多的细节分享,因为公关组织等等,这个项目大家也了解,今年下半年就量产第一款的东西,这都是公开的东西,团队现在成长也挺快的。确实对我来说,说实话我的挑战就在这儿。那边是更专业的团队,这个是进入到专业队的水平,那个是更高的专业队水平。对我来说,特别是那个文化、环境、流程是我非常熟悉的,而且大家思路比较统一,我也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面对,在那儿我不会讨论为什么要立项,没有人跟我讨论这个事。没有人跟我讨论说为什么这个质量不能放一放,没有人问我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这个对我来说那边的事情更在按计划,比较容易按计划执行。
凤凰汽车:您能透露一下捷豹发展的范围,因为路虎在中国,无论是地位还是产品性都是非常丰富的。捷豹在中国没有路虎这么风光,它的国产化如何呢?
陈安宁:我能够透露的是捷豹也有国产的计划,具体的内容没有准备给你们发布,所以我不能给你们发布。
关于自己
凤凰汽车:当时您过来的时候,给您的要求是做好车、做对车,是这样一个需求过来的,怎么做,当时转型的想法2009年的时候应该有了吗?
陈安宁:做对车、做好车应该是大家的愿望,尹总也没有给我提要求。不是尹总求我来的,他没求我,我也没求他,这是真实话。我来奇瑞从尹总的角度是最不费力的。虽然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确实没有说尹总要怎么样。我也不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需要尹总花很大的精力。只是我的一个志愿,大家的一个愿望做对车、做好车,我觉得尹总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