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浪潮正突破旧的边界,融合新的秩序。在新旧交迭的不确定时代,每个人都在探寻未知重塑自我。
2018年,东风日产与凤凰网再度携手,开启“寻找未知的自己第四季”,与华人青年一同突破边界,融合未来!
探索视频
  • 华南理工广州本场嘉宾:张泉灵、李栓科
  • 西南交大10月11日 成都本场嘉宾:朱广权、张伟
  • 上海同济10月18日 上海本场嘉宾:张越、贾立平
  • 北外10月25日 北京本场嘉宾:王佩瑜、刘和平
广州站 议题领域:未来出行方式

未来的出行方式变革中,汽车、公共交通等逐渐变成多边共享,汽车也脱离代步工具的角色,变成满足人们多种需求智能终端。在新环境之下,从个体的适应,到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如何适应这场变革?

成都站 议题领域:未来科学智慧
# 核心议题:智慧时代来临,我们如何迎接? #

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等的发展使得人类不断突破极限,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慧时代。当智能无处不在,人类变得更聪明,生活变得更“无所不能”,对于人类发展进程而言是福是祸?

上海站 议题领域:未来生活方式
# 核心议题:未来生活,如何活出未来? #

随着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等革命性的科技发展,科技正从浅层次的改变生活,日益变为颠覆生活。重复性、程式化的职业被机器全面取代,人类转向更富创造性的工作和创作。高度智能化的城市生活使每个个体的个性化需求被极大地激发和实现…智能、舒适、便捷、低成本成为未来生活的关键词,但与此同时,我们该如何面对一去不返的旧时代,被裹挟着涌入新未来?

北京站 议题领域:未来文化形态
# 核心议题:人机共存时代,谁主导文化形态? #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机器人参与文学、音乐等创作;文艺不再是由人类独创,未来文化形态将呈现人机共生画面。未来,作家、音乐人的等文艺创作者乃至整个人类如何面对文化形态巨变?

嘉宾介绍

  • 张泉灵

    张泉灵原央视著名记者 张泉灵,原央视记者、主持人。曾主持知名栏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并参与了大量新闻现场直播报道,曾获得金话筒奖、金鹰奖和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范长江奖”,第19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 王珮瑜

    王珮瑜著名京剧演员唱老生的女生,乐观的悲观者,激越的冷静分子,邋遢的洁癖患者,温和改革,积极保守,最时尚的传统演绎者。师从王思及、朱秉谦、谭元寿、李锡祥、张学津等名师,演唱古朴隽永,扮相俊秀儒雅,唱念做表皆具大家风范。是京剧新生代的领军人物,梨园人称“瑜老板”。

  • 朱广权

    朱广权央视新闻主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共同关注》主播 。为《面对面》等栏目和专题片配音。曾担任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年又一年》等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主播,2018年春节戏曲晚会主持人。大型科技挑战节目《机智过人》(第二季)主持人。

  • 刘和平

    刘和平著名剧作家长期从事舞台剧、电视剧、电影和小说创作。现为中广联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长、北京文化版权促进会会长、北京影视著作权鉴定委员会会长。曾任南开大学政治思想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现任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 张越

    张越央视主持中央电视台《半边天》《夜线》等栏目主持人,曾获金话筒金奖,全国优秀社教节目主持人奖,全国优秀法制节目主持人奖,中国电视25年25人称号,中央电视台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等诸多奖项。

  • 张伟

    张伟航天战略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航天战略专家,曾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系任教8年,在英国Birmingham大学EECE学院访问研究1年,近年来主要从事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研究和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论证工作。

  • 陈彤

    陈彤凤凰网联席总裁、一点资讯总裁新浪前执行副总裁、总编辑。一手打造了新浪新闻模式,是新浪网和新浪微博的共同创始人之一。2014年11月4日,出任小米公司副总裁,负责内容运营与投资。2016年10月28日,加盟一点资讯出任总裁,同时兼任凤凰网联席总裁。是公认的杰出网络媒体专家和实践者。

  • 李栓科

    李栓科《中国国家地理》社长兼总编辑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兼任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常务理事。1996年被聘为研究员,主要研究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

  • 贾立平

    贾立平中科院博士,《最强大脑》中国战队队长智能硬件研发工程师,中科院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和行为识别,魔方盲拧达人,《最强大脑》中国战队队长。入选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中心“超级大脑人才库”。

  • 严青

    严青凤凰网主持2010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总决赛12强选手。2010年中华小姐环球大赛季军,凤凰卫视中文台《全媒体全时空》节目主持人。

主题视频

关于《寻找》

关于
《寻找未知的自己》

青年一代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无数次的历史变革都见证着青年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寻。
2015年,凤凰网携手东风日产发起与中国青年对话的大型活动——寻找未知的自己。围绕“创业就业”、“理想现实”等社会热议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和倡导全社会关注当代青年人群的价值观和理想。
2016年,《寻找未知的自己》第二季,以“青年力量”为主题,发现年青的基因。怒放每一个人心中的年轻力量。“激情、执着、创新”三大主题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帮助更多年青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2017年,《寻找未知的自己》第三季,在智能科技的浪潮下,以“突破•洞见”为主题,探寻科技爆炸对青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鼓励青年拥抱未来,关注科技,发现自己未知的可能性。
2018年,在新旧交迭的不确定时代,科技浪潮正突破旧的边界,融合新的秩序。东风日产与凤凰网再度携手,开启“寻找未知的自己第四季”,与华人青年一同突破边界,探寻未来!

  • 第一季
  • 第二季
  • 第三季
v

2015年凤凰网携手东风日产开展的重磅原生策划——“寻找未知的自己”第一季,邀请雷明、蒋方舟、顾西爵等名人寻找未知的可能。

2016年,《寻找未知的自己》第二季,以“青年力量”为主题,发现年青基因。怒放每个人心中的年轻力量。“激情、执着、创新”三大主题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帮助更多年青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2017年,《寻找未知的自己》第三季,在智能科技的浪潮下,以“突破·洞见”为主题,探寻科技爆炸对青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鼓励青年拥抱未来,关注科技,发现自己未知的可能性。

张泉灵:不确定时代,诚实面对焦虑

很多人也许还记得前段时间,那篇在朋友圈刷屏的文章《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不管你愿不愿意,中年都如约而至”、“三年前还是普通记者的胡玮炜,已经不动声色的走到,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等等,文中有不少让人惊慌的语句。一言以蔽之,别人的成功鞭打了你的平凡,你正在被抛弃。

这篇文章得以广泛传播,主要还是源于当下的时代症候:焦虑。

互联网技术纵深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科技爆发式增长,社会整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某个行业或工作过去几十年才会发生大变化,现在可能几年甚至一年就会大变样。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被视为长时间内的常态。对于企业,要不断地调整战略方向,应对着科技浪潮带来的颠覆影响。而大多数的普通个体,有的无所适从,有的找不到方向,在焦虑中前行。

“这个世界因为互联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果你不去理解这种改变,就可能会沦落为上一个时代的人。这个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紫牛基金联合创始人、原央视著名记者张泉灵的这段话在网上广为流传。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迈开步伐去寻找未知的自己,找到自己在时代中的位置,才能更从容地面对外部变化。

张泉灵在四十二岁的时候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从央视辞职,在创投领域重新开始生命的后半段。“我愿意冒这个险,我的好奇心驱使我做了这个决定。”

从媒体人到投资人

在央视的十八年,张泉灵担任过记者、编导到主持人等工作,曾任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物周刊》《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栏目主持人。她毕业于北大,是公认的才女。她善于学习,被朋友称为百科全书。罗振宇也曾夸她是自己见过的知识最驳杂的人。

在媒体行业能做到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有了最好的平台,坐了最好的位置,一直这样做下去也仍然是世人眼里的“人生赢家”。

改变发生在2015年初。张泉灵有段时间天天咳血,被医生怀疑为肺癌,后来才确认只是虚惊一场。正是这段经历,使她决定换个角度去思考人生,也就有了走出央视,加入紫牛基金的新开始。

从媒体人到投资人的转型,到底为什么?这三年来,很多人问过张泉灵这个问题。

她曾半开玩笑地说,因为在央视时受观众们喜欢,又会担心很快就没人喜欢自己了。这个玩笑背后,却又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焦虑,焦虑来源于已然发生巨变的外部环境。而明明知道世界在变,却不知道是怎么变的,才是最大的恐惧。

2015年时张泉灵就开始逐渐接触互联网行业。后来,她到猎豹拜访。猎豹CEO傅盛带她去见了一批中国和美国的创业者,全新的思维方式,最前沿的想法和年轻的活力这些属于未来的信号吸引了她。做一个投资人,恰恰是能够重新看世界的一个不错的位置。

有人佩服于她的勇气,也有人替她感到惋惜。但是她却认为,那个所谓的舒适区就像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画了个圈圈,说你不出去妖怪就抓不到你。但是这个圆圈会始终奏效吗?在那个圈里能安稳一辈子吗?

答案当然是未知的。就像舒适区可能一直舒服,也可能随时变成牢笼。

“我说有一件事情是特别公平的,就是人就活一辈子这件事情。反正就是一辈子,你想怎么着?”张泉灵对凤凰网说。所以,她选择主动出击,获取更多的主动权。

好奇心和开放心态

和张泉灵的对话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甚至乎聊完下来的感受,用《奇葩说》里的话形容就是被“奇袭”得体无完肤。她的逻辑太清晰了,她的论据也让人无法反驳。离开媒体行业三年,她依然是那个能说会道的张泉灵。

2017年,张泉灵以导师的身份加入第四季《奇葩说》。她带着海量的数据和庞杂的知识体系,辩论起来有条有理。相比于多数感性的辩手,她的理性显得更加难得。这一点让那些相对挑剔的《奇葩说》观众也不得不惊叹。

张泉灵加入这个年轻人喜爱的网络综艺,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这个也是近距离去观察文化头部企业的方式。节目制作是在央视里面做的,还是在一个头部的文化企业里面做的,有什么区别?他们对整个流量平台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比如说像85后、90后他们喜欢一档综艺节目,它有什么样的原因?为什么有一些文化类的节目有比较强的生命力?这都需要近距离看,才能看到的事情。”

刚开始录制《奇葩说》时,后台化妆换装,看到花花绿绿的服装,张泉灵起初是不习惯,内心也有抗拒。但后来,她又转念一想,这是节目整体风格的需要,这是职业化的需要,自己应该去接受去融入。

成为投资人的三年,每天跟人谈钱,每天在开会,日子变得更加忙碌,张泉灵也在努力融入这个新角色,看事物的视角也有了新的变化。

“例如说,如果不是一个现象级的事情,可能不会麻烦记者去看。但是对于投资人来说,它已经变成一个现象级的东西再去看的话就晚了,投资人需要更靠前、更有好奇心。”

作为投资人的张泉灵,更倾向于精准地投资一些自己看好的方向,而不是快速把盘子做大。她更关注AI+医疗等领域,以及新兴消费阶层相关的消费和教育领域,也希望找到一些学习能力强,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

张泉灵认为做投资之所以吸引自己,是“因为它很有趣,它可以让你见到这个世界上原来无法想象的爆发点,让你去理解,这个世界你原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可以通过你的手去完成。可以是你实现梦想的一个部分”。

互联网等科技正在逐步地变成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很多人难以跟上社会变化,价值观还停留在过去。张泉灵认为,外部社会的快速变化,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要跟上时代还是要对外部社会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她理想中的自己,就是始终保持好奇心和开放心态。

“我依然看到很多年轻人,其实我觉得本质不在年龄,而是你是否过早的给自己和外部的认知画了条条框框,然后下了定义的。我觉得在这样快速变迁的时代里,可能会活得比较难受。”

“你看胡玮炜挣钱了,你有什么好焦虑的呢?关你什么事呢?”张泉灵很清楚,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都是别人的,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不要让外部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为自己的焦虑的源泉,但又要学会诚实地面对焦虑。

她自认为幸运的是,较早地想清楚了自己要什么,而且一直走在这条道路上:“始终探寻这个世界的未知,并把它表达出来”。当记者也好,当投资人也好,无非是努力向前,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在不确定的时代,始终寻找未知的张泉灵还有什么样的感悟?她又怎样看待如火如荼的科技变革呢?她脑海里的未来出行会是什么样景象?

凤凰网携手东风日产举办的《寻找未知的自己》第四季再度归来,张泉灵将亲临现场进行分享。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寻找未知的自己|朱广权:不确定时代,创新体现价值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

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

风里雨里节日里

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

中央电视台《一路回家•2017春运》节目中,主持人朱广权妙语连珠,段子频出,让一向习惯了央视严肃风格的观众们“大跌眼镜”:原来央视也可以这么玩? 

但凡有朱广权出现,段子就出现,他被封为央视著名段子手。还有人说他主持起来特别像大型单口相声,视听感极强。一些很少看新闻的观众,甚至把朱广权主持的《共同关注》等节目当成电视剧来追。

从传统主持到“网红”主持,朱广权选择了时代,也被时代选择。

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下,社交媒体、移动终端普及,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人人都可以是一个主播,拥有自己的观众。在这样的新媒体时代,不确定性其实处处存在。不确定来源于,新媒体形式会怎么发展?传统媒体还有立足之地吗?选择越来越多的观众们到底喜欢什么?从业者还能怎么变? 

即便是大众眼中总是“高高在上”的央视,也开始向观众更靠近,慢慢变得“接地气”。朱广权恰是这场求变的探路者之一。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朱广权

“段子手”的创新与尺度

文静:环卫工人特别累

朱广权:污染空气添累赘

文静:浪费!

朱广权不单单自己玩段子,在央视《一年又一年》节目中也带着搭档文静,疯狂说段子玩押韵。不管是主持形式的创新,还是语言风格的改变,都看得出他在不断地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在朱广权的理解中,新闻的确是严肃的,但是可以“高”,却不应该“冷。他认为这些尝试并非只是去迎合观众,搞笑、娱乐。“新闻不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就是想让新闻有点儿温度,让观众看上去觉得‘哦!这是个人在说话。’如果主播只是机械式念稿,那不用等新媒体淘汰你,人工智能就把你淘汰了。”

其实2003年刚到新闻频道时,朱广权就已经开始改变自己的语态,从过去宣讲式的播报中,变得更加地接地气更加地亲民。这种转变没有硬性要求,更多的是内部潜移默化以及自己的主动尝试。

在微博中的朱广权,也喜欢用段子形式表情达意,显然他是真爱这种形式。生活中的他,是喜欢篆刻的文人。他甚至在篆刻中也幽默起来。7月底新刻了一枚“宅神”,微博配文:露从今夜白,你在家里宅。这种“由里到外”的段子手气质,让观众对他的喜爱“欲罢不能”。

但是,创新并不是无度的。“新闻表达方式的创新是新闻频道一贯坚持的。分寸和尺度是新闻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意识,更需要的是对新闻的理解和把握。”朱广权对凤凰网说道。

幽默不失分寸,创新不离主流。这是他对尺度的理解。

在央视十五年,主持过《国际时讯》、《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共同关注》等等节目,朱广权深知主播的青春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岗位创新能力。

“任何一个行业和岗位都需要创新和活力,岗位创新体现价值,也体现你对这个岗位的热爱和责任。只有不断学习和与时俱进才能永葆岗位青春。”

与时代同步,提高个人实力

“你好,我是机智过人的导演。”

朱广权收到这条信息时,心想现在人都这么会夸自己了吗?就回复:‘你好,我是机智过人的主持人’

对方马上回了一个:“好,那就是你了!”

在央视打造的原创大型科技挑战节目《机智过人》第二季中,朱广权调侃了自己与节目的缘分。机智如他,确确实实应当是这个节目的主持。

这也是朱广权首次从新闻频道走向综艺舞台。他坦言,因为是季播综艺节目,录制是快节奏和高强度的,所以对人的体力脑力都有非常大的挑战。

为了主持好这档科技节目,朱广权也下了不少功夫,一点点了解前沿科技,与每个项目的导演磨合脚本。在接触众多的人工智能项目,尤其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项目,朱广权感到惊讶,但更多的是震撼和期待。

“为身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感到幸运的同时,也为如何更好的跟上这个时代的飞速发展感到压力。”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朱广权见证了很多人工智能项目给人类带来的帮助,比如助力外骨骼、脑手术机器人、智能翻译机等等。同时,他也发现,人和机器如何更好的合作和相处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改变已经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它向好的一面,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许多行业的传统发展模式,甚至取代了许多人的工作。主持人行业,同样存在着被科技取代的危机。单纯的“念稿”已经完全能够被技术替代。甚至乎,一些机器人已经开始登上各大舞台,担任主持或者副主持人。

不过,朱广权稍显乐观。他认为,人工智能给媒体行业带来很多的便利和帮助,同时也会有挑战,但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个性化的表达和情感化的抒发,主持行业无法程序化和制式化,很难完全被人工智能替代。

“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挑战从来都和机遇并存,被洪流裹挟的都是轻飘飘的物质和无根的浮萍,提高自身实力和个人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外界变化和挑战。”

现场听朱广权讲段子会是什么体验?在不确定的时代,他怎么寻找那个未知的自己呢?机智过人的他又怎样看待如火如荼的科技变革呢?

2018年10月11日19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凤凰网携手东风日产举办的《寻找未知的自己》第四季再度归来,朱广权将亲临现场进行分享。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寻找未知的自己|张越:不确定时代,坚持“搬砖”

“《半边天》,是我们共同的家”,伴随着亲切和善的口音、干脆利落的短发和圆润的身材,张越作为《半边天》的节目主持人,出现在了观众的视野。

这个以“展现时代女性的风采”为主旨的节目,恰逢20世纪90年代电视的改革热潮,凭借关注两性平等的独特主题,一度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同时,也给主持人张越带来了金话筒奖、优秀播音主持人、“央视才女主播”“中国女性的代言人”等荣誉和称号。

经过岁月的沉淀,再回头看待这些荣誉和当时媒体对她“鹰派主持人”、机智、个性等众多正面的评价,张越很坦然:“这不是个人的事情,确实赶上了一个时代一个机会。因为如果没有时代正在吸纳这些不同以往的、形形色色的、多元化的从业者,如果你赶不上这么一个时代,其实你有没有本事,能不能说,不重要,你都不会有这么一个机会。” 

每个时代都存在着未知的因素,但是在这历史浪潮的起伏更迭中,仍然有众多踏实沉稳的如张越一般的“手艺人”,在把握住时代机遇的同时,又能坚守着自己对职业的信念,清醒理智地拨开社会浮华的表象,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态度和定位。

央视著名主持人张越

“搬砖”的马拉松选手

不论哪个年代,个人的命运,既是时代的推动,也是个人的抉择。对于张越来说,时代固然给予了她机会,但她对于工作的价值观与态度,同样成就了她:

“我相信的是‘每天搬砖’,搬砖的过程看上去单调乏味,但是搬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你搬的砖够盖房子、够盖大楼的,所以这是我的专业态度。”

在电视主持的职业生涯中,张越把自己比作马拉松选手,因为她不相信“一下子从帽子里变出兔子”这种快速获益的生存方式。

从1995年主持《半边天》,到后期转到《音乐人生》、《夜线》等节目,张越始终抱着“搬砖”的踏实态度,不断探索、完善节目价值和意义。

《半边天》中的访谈节目“张越访谈”是她“特别喜欢,投入比较多的个人情感,也是赢得职业上的成熟和个人上成长最多的一个节目”。在媒体主要集中报道名人和成功典范的事迹的年代,“张越访谈”另辟蹊径专注普通群众。

通过和工人、农民、乞丐、流浪者、病人、残疾人等普通民众对话,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张越意识到各个阶层的人物都需要被认识和表达。她的节目给予了普通人群体实现自我表达渴望的平台,也让观众们得以了解到更为丰富的社会众生相。

关注普通群体是节目选题的需要,更是张越的价值观倾向。“我是学文学的出身,文学其实它就是以人为核心,通过塑造和表达个体生命,来达到对社会对历史的认知。”张越说道,“所以这其实既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擅长”。

做主持人多年,张越也并非一味地往前奔。她曾经给自己按下了暂停键。那段时间,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和不同的人见面聊天,同时又在策划筹谋新的形式。两年后,她回到《半边天》,重拾“张越访谈”,这一次她更加笃定了自己的内心。

“我必须保证的是,我得在时代当中,我跟时代同步、跟时代中的人同步,然后我感受他们的感受,我表达他们的表达,如果是这样,我的表达就是有意义的,如果我不在时代当中了,我的所有感受和表达跟众人没有关系了,那我就应该退出这个职业了。”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胖乎乎的身材,短短的头发,相比其他女主持人稍微不够漂亮的张越,刚开始出现在屏幕时,有些观众接受不了她的样貌,投诉到央视。甚至有观众给台里领导写信让辞退张越。

“因为他们不能接受一个也不漂亮还特别能说,看上去他们有的人觉得很厉害,认为是很非主流的一个主持人。”

超越外在形象的,是智慧,是内涵,是能力。年轻的张越正是凭借自己的睿智和能力,一步步在央视里站稳自己的脚跟,也让越来越多观众喜欢上这个“胖乎乎又非常个性”的主持人。

放眼当今,这似乎已经转变成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多元化、多视角的世界给每个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社会的包容性也更强;这似乎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看脸的社会”“颜值与才华并重”等等口号给当下年轻人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我觉得我们太焦虑了,整个社会集体焦虑,人们集体缺乏安全感。在这些情况下,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编出了好多自己吓唬自己的口号。”

社会对于个人发展的要求看似变高了,但是有关人生自我价值的判定,真的取决于这些泛滥的新观念吗?

张越认为:“事实上如果你真的经历了生活经历了职场,你应该知道不管是在家庭生活里还是在职场上,决定是否成功和圆满的,不是才华,也不是颜值,或者不仅是这些,更多的可能是你的心态、你的价值观、你为人处事的态度、你与人沟通的能力、你自我平衡和自我稳定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要求历来如此,从来没有变过。“

自我价值需要依托外部世界的评判才得以确立的人格并不成熟。如今,因为做节目瘦下来的张越虽然已经不再受到大家对于形象的过多质疑,但是她心中早就立下了对自身价值的评判标准:

“我从小我家长就跟我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自己去练手艺,不管你是干什么的,手艺要好,你总会有碗饭吃。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在科技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的时代,“求变”似乎成为了全民共识,但是这也可能是一个陷阱。什么应该变化?什么又应该坚守?自喻为一头牛,在职业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张越,又如何在这个时代自处?

2018年10月18日,凤凰网携手东风日产举办的《寻找未知的自己》第四季,迎来同济大学活动。央视主持人张越将现场分享,与青年学子共同寻找“未知的自己”。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寻找未知的自己|王珮瑜:不确定时代,敢为京剧先

在跨界歌王、奇葩说等综艺节目亮相,到bilibili、喜马拉雅等平台的开课宣讲,王珮瑜的行程经常排得很满。她是女老生,是瑜老板,更是一名京剧演员。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寻求着顺应趋势的变化。作为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京剧,也走向了变还是不变的路口。而到底该变什么,又该坚守什么,是王珮瑜等京剧从业者所要思考的。

“经典文化是源头活水,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它流动的生命。做经典的传承者和传播人,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王珮瑜曾说道。

“娱乐本身没有过错,错的是娱乐至死”

现在的我们也许很难想象,一百年前的梅兰芳时代,戏曲圈就是最大的“娱乐圈”。它是最雅俗共赏的艺术,也是最接地气的艺术。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戏曲本身活得过于严肃,严肃到所有人都认为这就是它本来的样子。

作为京剧余派第四代传人,有“小冬皇”之称的王珮瑜,本应该在自己的戏剧团里安稳地做着“角儿”,但她却在戏曲之外成了“网红”,身边围绕着一批批举着灯牌,高喊“瑜老板,我爱你”的粉丝。她的种种“出圈”行为被人议论不止,有人说她炒作自己,也有人说她是为了京剧“虎山行”。

“我是把京剧改成面目全非了还是什么?”面对外界质疑,王珮瑜还是有点委屈。

当商业和传统技艺碰撞时,人们容易对此变得苛责。但实际上,不管是娱乐的还是不娱乐的,都市场的选择和消费者的选择。传统技艺自身有着悠久的基底,既不可能因为几个综艺节目就被带偏,也很难因为一个人的些许创新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王珮瑜来说,守住底线是自然而然的事。京剧就像活的教科书,有决不能被触碰底线的严肃,也有如戏台上的西皮、二黄,也有数之不尽的有趣的故事、丰富的行当,那些就算今天拿出来看,还是有非常多发人深省的思想或值得思考讨论的话题。而这也是她提出“京剧其实很好玩”的原因。

“不忘本来,才能面对未来”

一头利落的短发,一副无框的眼镜,简单的中性着装显得更独具风格。这一两年来,王珮瑜身上多了许多标签,除了瑜老板,还有综艺嘉宾、流行主唱、电台主播等等,但对于她来说,这些标签都远远不如那一句“我是京剧演员王珮瑜”。

在近三十年的京剧生涯中,王珮瑜的经历和京剧的命运出奇的一致,从红透半边天到入不敷出,再到现在的振兴崛起,这两条线似乎始终并行,相互依托。

少年成名的王珮瑜深得名家一路提携,加上自己足够的专业与努力,形成了她独有的京剧魅力,顶着“第一坤生”的头衔,25岁就坐上了上海京剧院副团长的位置,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2004年,她离开了京剧团,离开了体制。拿着几十万的存款,拉上几个伙伴,试图从京剧圈里的“小冬皇”变成市场上的“瑜老板”。当时便有报道说“王珮瑜扔掉铁饭碗,誓死不回头”。

商场远比戏园子来的复杂,不到两年,花光了所有积蓄的王珮瑜又回到了上海京剧院。而此时的京剧院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也不再是众星捧月的角儿。当时的王珮瑜像极了同是在迷惘中前行的京剧,一场演出中演员常常比观众多,而其中白发苍苍的老人就几乎占了绝大多数。

此刻的王珮瑜才深刻地了解到生活从来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而京剧也被时代抛在脑后了。这种冲击让她开始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求变,这是为了自己的维生,更是为了京剧的存活。

近两年来,在更多人生阅历的沉淀下,王珮瑜显得愈加成熟稳重,她对人生的感悟也愈加深刻。现在的王珮瑜不再是追求鲜花和掌声的王珮瑜,而是希望能够与京剧同在,触动更多同行投身到宣传京剧事业中的王珮瑜。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质疑,她常常云淡风轻地说:一切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对于一个行业想要紧跟时代,莫过于得到年轻一代的接纳。如何做的新潮有趣,如何让年轻人意识到传统艺术的美,正是每天环绕在王珮瑜脑海的问题。

2010年,王珮瑜再次离开上海京剧院,这次没有离开体制,而是通过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开创了自己的工作室“瑜音社”,开始用年轻人能接受的新手段传播京剧。

从在喜马拉雅开设节目《京剧其实很好玩》,到跨界合作,综艺节目、抖音、微博、淘宝、吉他伴唱京剧,凡是年轻人热衷的平台,就是京剧未来的舞台。甚至她还与人工智能创造的虚拟歌手洛天依同台合唱。

这些新潮的技术对于王珮瑜来说就是京剧的未来。

也许王珮瑜现在的“敢为京剧先”无法被更多人理解。但是也许过了三五天,或是三五年,甚至三五十年,大家才能理解她当年做的那件事是有价值的。那时候的她也依然会说:“足够了”。

新时代并非抛弃传统,而是传统要张开双臂拥抱未来。王珮瑜眼中的不确定时代是怎样的?作为京剧演员,她又怎样寻找未知?

2018年10月25日晚上7点,凤凰网携手东风日产举办的《寻找未知的自己》第四季,迎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专场活动。京剧演员王珮瑜将现场分享,与青年学子共同寻找“未知的自己”。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