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吕建中:让大唐西市重放异彩

2013年03月20日 17:48
来源:天津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人爱说“买东西”,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我们把上街购物叫做买东西,而不叫买南北呢?原来,在1300年前,在大唐都城长安,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有两个重要的贸易集市,称之为“大唐东市”和“大唐西市”。分别位于长安城的东、西两边。大唐东市是国内贸易集散地,大唐西市则是世界贸易中心。人们只要来到东市和西市,就能买到全世界的各种商品。后来,人们把购物称为“买东西”,“东西”一词就来源于“东市”和“西市”。

1300年后,一位名叫吕建中的民营企业家在开发建设大唐西市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了“西市”这一重大遗址,人类终于找到了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商业利益,斥巨资对大唐西市遗址进行发掘、保护和展示,建成了一座融汇古今、规模宏大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成为民营企业保护文化遗产的典范。

2011年12月14日,我们专程赶到深圳东部华侨城,在那里,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凤凰卫视联合主办的“2011中华文化人物”颁奖典礼正在举行。作为全国唯一入选的民营企业家,吕建中获此殊荣。会后,我们有缘采访到了吕建中本人。

冬天的南国依然绿意盎然,身材魁伟的吕建中正被多家媒体追逐,得知我们是天津日报的记者后,他立刻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专访。说起大唐西市,吕建中如数家珍,颇有一种人不在唐朝,却常常梦回大唐的相遇之喜。能参与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行列中,为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吕建中感到无比自豪。当记者问他,如此自觉地遗产保护意识是从何而来时,吕建中不无感慨地表示,在西安“无处不遗址”的厚重历史氛围熏陶下,他对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怀有深深的敬畏和探索的激情。当他走过艰辛的创业之路,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实力后,这种想要为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而做些事情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

2001年,为保护遗址,保存历史记忆,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大唐西市遗址。经过反复筛选和考察,市政府确定由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独立开发。吕建中说,“自从踏上‘西市’遗址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自己踏上了膜拜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条寻梦之路,注定要做文化苦旅上的一名坚韧跋涉的战士。”其实,那时候他的地产生意正做得风生水起,渐入佳境。可当他站在埋藏着重大历史发现的西市遗址上时,他的心就再也无法平静。“搞地产开发的同行认为我疯了,别人心惊胆颤害怕挖到遗址,而我花钱请遗址保护专家来发掘遗址”。为了印证自己想法的可行性,他放下手头的所有事务,一门心思研究起西安的历史。

西安,这座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古都,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作为中国第一古都,定都于此的历史已有1100多年,是华夏民族盛世梦想的原点。说起“大唐西市”这一遗址,相关部门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过两次普探和发掘,但都没有重大发现。2006年,在完成对一期工程300亩用地范围内的建筑拆迁后,吕建中主动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安家瑶为总负责,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西安唐城考古队对项目用地进行全面的考古勘察和发掘。这一次,在对西市的商业凝聚点——东北十字街进行了3000平方米的发掘后,盛唐时期的石桥、水沟、路面上留下的密密麻麻的车辙……一件件珍贵的遗迹浮现在人们眼前。在经过缜密的考证之后,国家文物局明确提出,“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标志”,要求“将其纳入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中。”

受邀设计大唐西市博物馆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克成教授,在设计了众多遗址博物馆之后,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个不是政府机构的甲方单位。他说:“在国内,这种3.5万平方米的民办博物馆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民营企业家主动出巨资建博物馆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也是头一次。”

要在隋唐西市原址上再建大唐西市,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吕建中认为,房子可以明天盖,道路可以今后修,但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从今天开始!更何况发现的西市遗址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唐代商业文化、市井文化的珍贵遗产,它填补了我国古遗址中的多项空白,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为此,吕建中在省、市文物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及时变更了规划设计方案,根据考古勘察发掘资料组织专家论证,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大唐西市保护规划方案进行遗址保护,并放弃了原规划中5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投资3.2亿元建设了3.5万平方米的具有遗址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成为我国民间资本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址的首例和典范。自开馆以来,大唐西市博物馆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其精美的文物珍品、科学的遗址保护与文化展示理念受到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主席米歇尔•佩赛特表示:“大唐西市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今天,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西安,踏上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大厅台阶,那脚下的车辙遗迹、房屋墙基和残存的街道以及厚重的古桥……每一样穿越千年的古迹都在向你细数着大唐的繁盛,还有,守护人吕建中的道义和深情……

访谈录

记者:您好,我们是天津日报的记者,也算有缘吧,我们跑到这么远来与您见面。

吕建中:是有缘。天津的作家冯骥才到我们那去过好几次,他为保护文物也做了很多工作。

记者:据了解,大唐西市遗址是被偶然发现的,当时你们是怎么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吕建中:2001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西市原址上进行复原建设。最初的想法只是要建造一个旅游景点,并没有想到会有新的重大发现。后来我们找国内研究唐史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唐西市太重要了,它有三个唯一性:第一,它是唯一能反映盛唐文化和丝路文化的遗址。第二,与大雁塔、华清池等反映宗教文化和宫廷文化不同,它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遗址,第三,它是唯一可以以丝绸之路起点命名的遗址。这么重要的遗址被发现了,我们当然很激动!

记者:您当时到现场去看了吗?是什么情景?

吕建中:遗址是逐步发现的,先发现的是唐代的石桥,桥涵,上水下水管道,十字街遗址,马路啊……然后越发现越多。面对这一重大发现,我们首先设计了遗址保护方案,我当时就提出,由我们企业进行保护。由民营企业保护国家文物,这在全国是第一例!我们自己出钱,进行勘探和保护,后来我们又投资了3.2亿元,建设了一个博物馆。保护方案要层层批准,经过国家和省市文物局以及文物保护专家进行论证同意之后,我们才能按照保护方案出资进行保护。

记者:这个保护方案是谁提出来的?

吕建中:是由全国知名的文物保护专家制订出来的,然后报国家文物局开论证会同意后才正式实施。前后下来将近一年的时间。

记者:这一发现,使您原来的项目全部推翻,您在经济上是有损失的呀!

吕建中:损失很大!原来的整个工程都停下来了,一开始还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记者:这样的经济压力并不是每一个民营企业家都能够承受的,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吕建中:当时国家文物局给陕西省文物局下发的《关于陕西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保护问题的意见函》明确指出,“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要纳入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当中。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大事!我们是在传承文化、续写历史!所以,我们就把其他赚钱的项目都停掉,把资金集中起来,建了博物馆。我们发现了许多文物,大部分是陶器、瓷器、钱币、石雕等,现在都展示在博物馆里。

记者:这也说明了您的眼光和境界是与众不同的,您在这之前研究过收藏吗?

吕建中:有。接手大唐西市项目后,通过认真研究,我发现它的历史曾经是那么辉煌,对人类进步和文明做出过那么大的贡献,能够把它保护起来,给后人展示出来并传承下去,是一件非常阳光的、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也许这与您从小在西安长大,受这样的历史厚重的古都熏陶有关系?因为并不是每一个民营企业家都有这样强烈的保护文物的意识。

吕建中:应该是。西安是13朝的古都,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把大唐西市保护下来后,成为一个文化旅游景点,人流就旺了,人流旺了,商业价值就高。反过来我们又可以用这些收入来支撑我们的文物保护。这样我们就走出了一条“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

记者:但是,这样的投资回报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个考验?

吕建中:对,是的。但它是可持续性的,项目全部建完后,我们可以安排就业岗位3万人,每年向国家纳税五到六个亿。

记者:像这样由民营企业来保护国家文物的,您肯定是中国第一人?我就想知道,您为什么会这样做?一般都是由政府号召才做,而您从心里自发的就有这种保护意识,非常难得。

吕建中:我认为,遗址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房子可以明天再建,道路可以今后再修,但遗址保护必须从现在开始。遗址一旦毁了,就再也不会有了。

记者:您是60后,相对年轻,您的这种文物保护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

吕建中:这种意识就是一种责任。在恢复西市的时候,我们就要研究它的历史,我们就知道它的重要性。可以说,大唐西市是我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颗非常耀眼的明珠。

记者:您是说您被这宏大的历史给震撼了?

吕建中:是的,发现了以后很震撼。要对西市历史进行充分地了解,才能在建设这个项目的时候对它的业态布局、商业运营有一个规划。

记者:您是不是经常到那里去感受一些东西?

吕建中:经常去看。想象着盛唐时代的辉煌。对我来说,保护它是一种责任。

记者:我觉得,您改变了民营企业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通常人们认为民营企业家只认识钱,没有文化。

吕建中:你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我就对我们的员工说,我们是干了一件充满阳光的事业,一个可以永世流传下去的项目,也是一种城市的记忆。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有多少财富,而是要看他给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看他有多少用钱买不来的东西。

记者:介绍一下由您发起的“彩绘丝路”文化交流活动?

吕建中:“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是由中国文联、陕西省政府和中国美协主办,由大唐西市策划承办的大型跨国文化交流活动。该活动已经举行了一年多,已有近百位艺术家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唐西市出发,到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进行采风和创作。我们想通过这种活动广泛地宣传丝绸之路、助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同时,这项活动也创新了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

在采风过程中,代表团与当地的艺术家和主流媒体交流、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每位艺术家都是民间大使、艺术大使,不仅把艺术和文化精品带到了丝路沿线国家,也把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步、文明、包容的理念传递给丝路沿线国家,更重要的是把中国和谐发展、和平共存的理念带到世界各地。

记者:都去了哪些国家?

吕建中:艺术家们先后完成了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伊朗、印度、尼泊尔、希腊、意大利等国家的采风考察,成为国内外文化界、艺术界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2011年12月12日,“2012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在安卡拉开幕,由大唐西市承办的“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展”成为了中国文化年开幕式庆典的领衔项目。艺术家们创作的百余幅反映丝绸之路遗址遗迹、民风民俗和地域特色的精品画作成功展出。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土耳其总统居尔、总理埃尔多安均致信表示热烈祝贺。本次活动的举办,是我们民营企业践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的一次成功案例,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土两国文化交流,促进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能为中国外交做出一点贡献,我们感到非常的荣幸!

记者:文化走出去的点子非常好,做了一个全新的突破,跳出了以往的商业模式,与文化艺术相结合,与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吻合的。

吕建中:重走丝绸之路这个活动,还有第4批、第5批,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艺术特长,宣传我们国家和谐、和平、发展的理念。这是一种可感、可视的文化交流活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长久,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是很自然的,并且容易让人接受。

记者:请您再谈一下您这次的获奖?

吕建中:作为全国唯一入选的民营企业家,能够获得“2011中华文化人物”殊荣,我认为不仅仅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大唐西市全体员工的,更属于全国所有投入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的民营企业家。能够获得这一荣誉,是因为在过去的10年里,我和我们大唐西市的团队,积极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长年举办公益性的文化活动,促进文化旅游与文化消费所做出的艰辛的探索与实践。

2011年是大唐西市成就显著、喜事连连的一年。这一年,大唐西市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殊荣。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区域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能够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发展经济的优势,对我们来说,吕建中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经验。这个模式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惠鹏权] 标签:吕建中 大唐西市 旅游 文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