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这里,仿佛倒转了历史的车轮,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仿佛再现了大唐的盛世!
驼铃马队、胡姬酒肆、西域歌舞、特色建筑、中西美食……
吵杂的街市、熙攘的人流、繁忙的交易、无限的商机……
这是梦境吗?不!这是今天的西安,这是现代的西市,这是历史的轮回!
“我们结合西市特点开发特色文化产业,每年投入2000多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提升了古都西安的文化软实力,不仅老百姓高兴,政府也满意。”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建中对记者阐述他“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双赢”理念。
敬仰历史 再造丝路起点
盛世长安,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开放的大唐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长安城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鼎盛一时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这段造就辉煌与神话的历史中,长安城内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集市当属东市和西市。东市是国内商品的集散地,而西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在1300多年前的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上,两市所创造的经济繁荣,支撑着整个丝绸之路的贸易体系,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让大唐从此走向了世界,让世界从此认识了中国。
西市始建于隋、兴盛于唐,占地1600亩,贸易兴隆,涉及经营行业220多个,固定商户上万家,包罗万象,繁华程度盛极一时,是当时世界上罕有的国际性的贸易中心,素有“金市”美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说的就是一千多年前发生在西市的故事。各类历史人物、典故传奇、市井喧嚣、盛世风云在这里流芳百世,交织出了市井百态、异域风情和大国盛世的多彩华章。
历经三百多年的繁荣之后,到公元907年,繁华的西市在连年的战乱和大火中,随着大唐王朝的覆灭、历史的风云变迁渐渐沉寂于漫漫黄土之中。往昔的辉煌难道就要这样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吗?不,有人发出了呐喊。
2001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唐皇城复兴计划”,决定恢复重建大唐西市遗址。历史的选择定位在大唐西市,复兴的重任则选择了吕建中。
如何让盛唐文化从历史的碎片中跃然而出?如何让千年前举世瞩目的西市重新绽放?
通过10年的实践和努力,吕建中和他的团队向历史、向社会、向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大唐西市项目在唐长安西市原址上规划重建,整个项目用地约500亩,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投资45亿元人民币,涉及文物保护、文化展示、旅游观光、餐饮娱乐、酒店服务、会展经济等等诸多行业。项目规划呈现“井”字型,形成“九宫格”布局。其中,兼具遗址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投资额达到3.2亿元,遗址展示面积8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开业一年多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110余万人次。目前,这座博物馆已成为民营企业投身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典范。
超越历史 重振西市商机
今天,当我们站在西市恢弘的唐风建筑前,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还有现代的风情。大唐西市在原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重建,集合博物馆、丝路风情街区、国际古玩城、国际展览馆、陕西非遗城、精品百货超市、五星级酒店、人文古韵住宅等多种业态为一体。以丝绸之路风情街区为例,这里集中了中国、伊朗、土耳其、意大利等12个丝路沿线国家的特色建筑和特色商品,原汁原味的特色餐饮、异域风情的文艺演出……异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结合,助推了丝路风情街区的招商和对外合作,为众多投资者所青睐。
“大唐西市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计能安排近3万人就业,每年可上缴税金5到6亿元。”吕建中信心十足地说。
创造历史 开启文商共济
目前,大唐西市项目规划建设的一大文化事业——大唐西市博物馆和五大文化产业——国际古玩城、陕西非遗城、国际展览馆、丝绸之路风情街区和胡姬酒肆,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了西安文化产业、会展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西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且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支持、民企承办”大型文化会展活动的新路子。
从2010年10月起,大唐西市联合西安美院策划承办了“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2011年12月12日,该活动的成果之一“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展”成为了“2012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开幕式的领衔展览项目……通过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大唐西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不仅带来了人气,也使其商业价值不断体现,经济收入可观;这些资金回过头来又能反哺公益文化事业,一个“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良性循环格局已经开启。
吕建中认为,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有责任为中国文化的强盛尽一份力,因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只有做好西市,才能无愧于国人对盛唐的期望;才能传承文明,续写历史;才能寻找到我们民族精神的原点和广博的内涵。 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