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一尊大佛 一世守护—乐山凌云寺方丈照观大和尚

2010年10月29日 15:24
来源:中华儿女杂志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照观法师

唐中宗、唐睿宗年间(705 - 712),凌云寺方丈海通禅师以嘉州凌云寺开凿弥勒大佛“工巨用广”为缘,遍行有深厚弥勒信仰基础的巴蜀及富庶的湖广、江浙一带艰辛化缘,十方檀越积极响应,乐捐恺助。返寺后广聘各地能工巧匠,周密策划勘察。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在全国上下崇佛造像的浓厚佛教氛围下,海通坚韧不拔,大智奇勇,开始了规模浩大、工程艰巨的弥勒大佛建造。大佛工程历时90个春秋。总计挖凿石方量近十万立方米。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个皇帝三代人,终于使一座陡峭高山,变成一尊世无伦匹的巍巍大佛。

现代作家戈壁舟诗赞乐山大佛“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

乐山大佛是在凌云寺旁栖鸾峰临江峭壁上开凿的,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气势宏大,气派非凡。头与山齐,临江而坐,威镇三江。气势雄伟,体态匀称,衣褶流畅,敛目凝神,面容慈祥威严,造型饱满壮硕,姿态伟岸雍容,与神奇的凌云山水融为一体,与天地日月同在。

大佛喜逢盛世,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第20届全委会,40多个国家代表全票通过批准峨眉山——乐山大佛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18个、中国第3个“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审专家德•席尔瓦说:“拥有如此奇妙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简直让世界惊奇!乐山大佛是中国僧人遗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古代劳动人民毅力和智慧的结晶,它应作为全人类的遗产加以保护。”他题词:“雕凿在红砂岩上的乐山大佛,是中国佛教信徒们的奉献、决心和技艺的结晶,它是一座世界丰碑”。

一尊大佛的守护

1920年,遍能法师在凌云山乌尤寺出家。此后他弘扬爱国爱教精神,传播人间佛教思想,为法忘躯,守护大佛70余载;终成中国当代高僧、著名佛学家、佛学教育家。

历史长河流驶到1963年,照观法师出生于四川省有着浓厚佛教渊源和厚重文化底蕴的 安岳县。 安岳是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目前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200处,造像10万余尊,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石刻之乡“的称号。安岳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紫竹观音,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精美的石刻;二十三米长的卧佛刻于唐开元年间,距今有一千四百年历史,为中国古代全身石刻卧佛之首。卧佛、紫竹观音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孩童时代,照观法师就知道乐山大佛,多次听父母和当地寺院法师讲述,唐代凌云寺方丈海通禅师见凌云山峭壁突入江心,障塞江流,滩险浪恶,每逢水涨,冲垮城垣,舟覆屋毁,岁亡百人。他认为“石可改而下,江或积而平……善因可作,众力可集。”于是发宏愿“夺天险以慈力,易暴浪为安流”。海通托佛力,集众缘,临水凭崖,开山凿石,化险为夷,打通阻隔,疏浚河道,减缓水势,永镇风涛,保众平安,便利水运航行、农田灌溉。同时开凿弥勒大像,广宣慈容,弘法利生。自此,照观法师幼小的心灵便充满对乐山大佛的向往。充满对海通法师“自目可剜,佛财难得”精神的敬仰。

照观法师自幼聪慧睿智,珍爱生命,经常劝小朋友们不要伤害动植物。法师少年好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喜读佛典,与佛有缘,随海静法师修习佛法,奠定了良好的佛学基础。法师出家的愿望日益强烈,家人见他心志坚定,信愿深固,同意他离家学佛。

1982年6月,照观法师前往五台山塔院寺出家,依寂度大和尚为师,得大师悉心教诲。同年8月在五台山塔院寺受具足戒。法师告诉记者,他清晰地记得,刚到五台山,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漫长的冬季,几乎全是清水煮大白菜度日。塔院寺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林之一,这里高僧云集,其藏经阁存有汉、蒙、藏文经书两万册,其中属于宋以后至乾隆年间版本的两千余册经卷为国宝级善本。众多大师和丰富的藏书,为照观法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他如饥似渴地研习各种佛经虚心向高僧、师长请教,收获甚丰。

1990年,照观法师考入中国佛学院求学。中国佛学院学修一体、从严治校 。学校将传统丛林生活制度与现代教育体制融合、佛教传统精神与现代教学融合。置身于这所中国佛教最高学府的浓厚佛文化氛围学习生活环境中,置身于清净和合的高素质僧团队伍中,照观法师坚定了自己的信仰选择。他严守上殿、过堂、诵戒等丛林规制,佛学修养日益精深。毕业时,当时的赵朴初院长认为照观法师慧根深广,堪为法器,建议他留校工作。

后受中国佛教协会委派,法师远赴南方深圳弘法寺参与寺院管理,尽管在这个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时间很短,但他明显感受到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佛教的尊重,感受到海外华人信众到大陆朝拜的热情,感受到佛教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1994年底,遍能法师来到深圳,与照观法师一席长谈后,如获至宝,郑重邀请他回家乡。家乡有他自幼景仰的佛教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于是,怀着为四川刚刚恢复的佛教事业出力的强烈愿望,照观法师到了峨眉山报国寺。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时为四川省佛佛学院院长、峨眉山佛学院院长的遍能法师就来到了报国寺,希望照观法师担起重任,规范峨眉山佛学院管理。照观法师先后担任峨眉山佛学院教务长、常务副院长,他立即着手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制定教学计划,提出僧才培养目标。他亲执教鞭,诲人不倦。为佛教事业后继有人,心灯永续,砥节砺行,忘我工作,受到全院师生敬重。在峨眉山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传戒大法会、水陆大法会,重庆市传戒大法会,四川省传戒大法会等一系列大型佛事活动中担任师承等职务,确保法会圆满成功。他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协助抓好峨眉山寺院维修建设,卓有成效地保护好文物,为把峨眉山建设成为“中国第一山”作出了重大贡献。

谈起遍能大和尚,照观法师充满敬仰和热爱之情。他告诉记者,遍能法师才思敏捷,与人聊天,如实记录,不需修改便是一篇好文章。每次到峨眉山,遍能法师往往会与照观深谈,最长的一次,遍能法师在峨眉山洗象池留住一周,每天与他谈论佛经与中华文化,使照观法师对佛学的认识得到升华。一次,遍能法师把他叫到乌尤寺,商议四川省佛学院的办学事宜,希望他到四川省佛学院担任常务副院长,管理佛学院教务工作。因峨眉山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刚刚步入正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照观法师婉言谢绝了遍能法师的邀请。时任四川佛教协会秘书长的杨伯明后来问遍能法师,事情谈得怎么样,遍能法师回答:“不欢而散”。遍能法师并没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那种大度、那种宽厚、那种仁慈,始终在引导着照观法师的修行之路。

近30年的修行生涯,一位又一位高僧、前辈的教诲,让照观法师对佛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始终把弘法利生,实现人间净土作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他认为,佛教强调世间与出世间的统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所以佛教提倡做好人,但不满足于做好人,而是要修学菩萨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在给僧人授课时,一再强调要“上报四重恩” ,要用自己的行动,利益他人,回馈社会。一个人来到世间,因为父母的生养哺育,才得以长大成人,因此,要懂得父母恩深,“报父母恩”。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佛教徒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把每天的工作、劳动都看作是对“众生恩”的报答。“报国土恩”,就是要爱国,报答我们的国家,共建和谐文明社会。佛、法、僧“三宝”使人们获得智慧、证得菩提、求得解脱,因此,“三宝恩”亦不可不报。

时光飞驰,2009年,四川省佛教协会推举照观法师担任凌云寺方丈兼任乌尤寺住持。冥冥之中的佛缘把照观法师带到了大佛身边。从此这位遍能法师的优秀学生,成为乐山大佛的新一代守护者。

[责任编辑:刘延清] 标签:凌云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