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中互联网金融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场普遍将此举解读为决策层所对于互联网金融鼓励、包容的监管态度;但客观上,这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正式进入监管视野,尤其对于其金融属性的认定,代表着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法律法规将逐步落实,合规与风控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重点考题。
目前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仍停留在产品导流与渠道建设方面,但由于其金融的本质,风险管理能力更为重要,必须用传统金融的眼光审视其风控与合规。而就风控来说,挑战主要来源于大数据处置能力与信用体系的建设。在这两个问题上,陆金所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与示范。
陆金所是一个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致力于创新的机构。以陆金所此前的P2P网贷业务为例,其依托独立开发且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整套风险评估模型与依托平安综合金融资源所构建的资源基础,通过“政策、分析、模型”的三元组织架构实现了对用户数据的有效梳理与应用,并与进件验证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和早期预警系统所构成的三道防线,实现以精准分析为驱动的“外科手术式”的风险管理。
而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陆金所正致力于打造中国金融资产交易领域的信用评级标杆。虽然陆金所作为平台,本身并不应该承担信用风险,但为充分保障投资人与资产的安全,必须通过评级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才能让投资人准确掌握产品的风险属性,从而自主做出投资决策。目前,陆金所平台主要通过“担保增信”和“严格审核”这两个“抓手”来控制产品的风险。在这方面,拥有豪华金融从业背景的陆金所的“风控体系是行业里面做得最好的”。
伴随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深入,产品模式与运营方式会更趋多元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台就必须要与传统金融一样,引入和培育合格投资人体系:基于投资人对于风险偏好的区别,而在产品在风险属性和期限、利率等方面的设计与供给上与之匹配。在大数据处理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未来陆金所将会每个自然人投资人进行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并对产品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这会是”平台风险管理链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这也是防范平台流动性风险的重要举措。
陆金所摸已经索出了一系列适合于平台金融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但仍必须坚守金融风控的底线,尤其必须防范政策监管的红线。陆金所一直秉承六大原则:在交易模式中”不做期限错配,不以短养长“;在项目前期”提供专业的风控和严格的资产筛选“;在资产端”不做资产池,保持项目来源独立“;在投资端”面向专业市场,服务合格投资者“;在交易流程中,提供”有效的增信措施,保护投资者权益“;并最终实现”坚持创新驱动,提供高效流动性“的交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