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虞、范安德、甘文维、李书福……这些中国汽车业界响亮的名字,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性时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汽车产销达到千万辆的纪元之年。
在他们以不同角色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努力的这些年中,几乎从零开始的中国汽车,达到年产值2万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全球汽车业发展史的一个奇迹。
4月22日,这些汽车业的领袖人物聚集在“2008北京国际汽车高峰论坛”上,在论坛主办方之一——阳光媒体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澜的主持下,他们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对未来方向展开探讨和激辩,深具启示意义。
实际上,中国汽车业改革开放的30年发展中,有太多经验可供总结和传承。汽车工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典型样本。
启示之一:开放带来快速成长中国汽车业者和跨国公司同处一台,坐而论道,这情景在30年前根本无法想象。
那时在与国际同行的交往中,中国企业只能扮演虔心取经的听者。在1978年,邓小平批准中外汽车企业合资经营,1979年,德国大众在中国开办了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业进入以全球视野、引全球资本的发展黄金期。
而今,那些曾令中国汽车人仰视的国际汽车巨头,他们开始期待中国市场、聆听中国声音,并竭力成为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成员。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大家看得见的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论坛上这样总结。正是开放的政策和心态,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卓越成长。
“纵向(与自身相比)超速发展,横向(与国际同业相比)缩小差距”,这是中国汽车工业30年来的宝贵成果,也给中国的其他制造业以启发。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董扬看来,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示之二:始于模仿立于创新中国现代汽车业起步不过几十年,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吸收全球汽车业翘楚的百年精髓。学习和自主发展,基本上是中国汽车业在这30年中两相并重的发展路径,其中的一个诀窍是——选对学习榜样。
始于模仿,立于创新,中国汽车企业的学习能力令丰田公司中国事务部总代表服部悦雄无奈又叹服。
“他把他们的生产方式和丰田的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成本非常低的国产设备,能生产出品质也相当好的汽车,我感到非常地惊讶。”谈及曾多次造访的吉利汽车公司,服部悦雄在论坛上直言“佩服”。
1994年,李书福将他的小公司转型做摩托车时,丰田汽车已经在美国、英国和中国等重要的海外市场建厂,并达到400多万辆的生产规模。
这两个本不在一个重量级的对手,却已结下了6、7年的友谊。“吉利想学习日本丰田的方法。美国通用靠资本推动销售,而丰田则是通过持续的新产品研究、持续的员工素质提高和持续品牌服务价值提升来推动销售,不赚钱也不负债,成就了今天的丰田。”这是李书福对于吉利学习战略的最清晰表达。
吉利汽车称丰田是其“镜子”。李书福选择了文化背景类似、思维体系接近的日本企业作为镜子,这使模仿和学习更加容易实现:日本汽车满足仅把车当做代步工具的消费者的所有需求——漂亮的外壳、时髦的配置、低油耗和有竞争力的价格。
吉利汽车是中国制造业“草根”的典型代表,这些“草根”具有狡黠的商业智慧和眼光,善于发现适合的生意机会和商业模式。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制造业,寻找最能促进自己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和学习榜样,将促成企业的快速成长。
启示之三:尊重本土市场。“正在进行的2008年,对于中国汽车来讲,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董扬在论坛上直言。
这一年,中国汽车将突破产销10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将进一步增加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市场表现出迅猛发展速度和巨大潜力,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大众汽车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总裁范安德说。
中国汽车业30年的经验说明,要想在这一强手如林的市场上有所斩获,根据本土市场的需求调整发展战略,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日本丰田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混合动力是丰田汽车在北美、欧洲等汽车市场的一块响亮的“招牌”。以美国市场为例,丰田混合动力车型Prius2007年在这一细分市场的比重已超过了50%。
但这块招牌在中国市场却难以树立。由于中国政府目前对混合动力车型尚无补贴,丰田混合动力车型的高价格使其举步维艰。一汽丰田Prius2007年的销量仅为1000多台。
面对这种情况,丰田汽车考虑的是走出Prius在北美的成功“神话”,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现在我们尽量向降低成本的极限挑战,使它(混合动力)降低价格。”服部悦雄说。
在这方面,大众汽车也是榜样。凭借先进的柴油发动机技术,大众的柴油车型已经在欧洲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目前看来,由于中国产业政策对于柴油车暧昧不明,加上市场上的柴油质量不够理想,大众的柴油发动机在中国没了“用武之地”。
但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弥补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大众仍然是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位的优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