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凤凰卫视
 
钱惠丽:梦由红楼牵 越从心中来(图)
2011年05月24日 11:40新华网—北京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红楼梦》第二场“双玉读曲”。单仰萍饰林黛玉,钱惠丽饰贾宝玉。 

        30年,一千多场演出,她与越剧《红楼梦》结下不解的缘分。

  因为看了电影《红楼梦》,她情陷越剧,唱着《红楼梦·哭灵》考入浙江诸暨越剧团,在团里她的启蒙戏是《红楼梦》;因为《红楼梦》,她遇到恩师徐玉兰;因为《红楼梦》,她来到上海越剧院。从主演的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荣获飞天一等奖到第一次把“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经典唱段带到莫扎特的故乡——维也纳的金色大厅,30年来她演的最多的戏是《红楼梦》,演的最多的角色是贾宝玉。

  2009年,上海越剧院携越剧《红楼梦》亮相国家大剧院,曾创下连演四场爆满的纪录。时隔两年,2011年5月20-22日,这部被誉为“上海文化风采的标志作品”和“《红楼梦》舞台改编史上的里程碑”的经典名剧再次来到国家大剧院。

  5月20日7时15分,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后台,钱惠丽化好妆容,静静穿上高靴。那一刻她似将戏外自己的全部收起甚至否定,性别、年龄、过往的生活……角色从她心中孕化,身外的剧场、21世纪喧嚣快节奏的大都市亦都隐退无踪。她已非她,只是那个“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的宝玉,只待檀板起、大幕开,便将身来在那梦中红楼,再经历一场怀金悼玉的大悲欢……

  眼前这个从西施故里的山野里走来的女小生,在越剧的舞台上从青春走到了盛年。这方舞台实现了她许多少年的梦想,给了她许多未曾想过的荣誉,却也让她套上了层层无形的束缚。她常常要停下来问自己:山那边是什么? 

  简介

  钱惠丽,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越剧院副院长。著名“徐(玉兰)派”小生。主演的剧目有《红楼梦》、《西厢记》、《追鱼》、《西施归越》、《紫玉钗》、《啼笑因缘》、《真假驸马》、《玉簪记》、《断指记》、《舞台姐妹》、《白衣卿相》、《韩非子》等。获2000年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0年第九届文华奖“文华表演奖”,第3届、第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第4届全国金唱片奖。主演的《舞台姐妹》获文华新剧目奖,主演的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荣获飞天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主演的越剧电视连续剧《孔雀东南飞》荣获金鹰奖,主演的越剧电视连续剧《蝴蝶梦》荣获飞天奖、兰花奖、兰花奖男主角奖。

  山那边是城市

  家乡有山,叫做杨芝山;家乡有水,叫做浣纱溪;家乡有歌,越调清丽;家乡有传说,从奶奶的奶奶那里来。

  浙江诸暨杨芝山脚下的小山村里,钱惠丽是个爱唱歌的小姑娘,没事唱呀唱的,嗓子又亮又甜润。

  1978年,一部被雪藏了15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复映了。那一年,钱惠丽15岁。有同学告诉她,诸暨县城里正在放一部让人看疯了的电影,好看得无以复加,问她要不要看。钱惠丽想,既然有这样好看的电影,那就看去吧。于是两个小姑娘相约起个大早,奔向20公里外的县城。这20公里路走得两个小姑娘满脚血泡,而好容易买到的电影票却已经是深夜12时的了。

  那一夜永生都不会从钱惠丽的记忆中磨灭。在光影中,她邂逅了《红楼梦》,在迤逦的唱腔中,她爱上了越剧。那一夜她头一次知道如醉如痴是什么滋味,那一夜她头一次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她满脑子都是“宝玉”,宝玉的潇洒身姿,宝玉的高亢唱腔。回家的20公里路不再那么长,电影里有无数的东西值得钱惠丽去回味遐想。她忽然就想走出这杨芝山,她忽然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演员,希望有个舞台给她去唱贾宝玉。

  回到家,有线广播成了她的老师,只要有越剧播放,她都认真听,跟着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想当初妹妹初来到”,这些唱段钱惠丽常常一个人在山坳里对着花草、对着石头唱。

  终于,唱着“金玉良缘将我骗”她顺利考进了诸暨越剧团,那是1980年的1月。

  进了剧团,除了练习基本功,团里本着“以戏促功,以戏带人”的方针,一开始就选定《红楼梦》对学员进行表演和唱腔方面的启蒙教育。

  凭着天赋和对越剧的热情,钱惠丽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学习、边排戏,在实践中进步飞速。1980年6月,在诸暨县城里,钱惠丽第一次登台亮相了。一场《宝玉哭灵》唱下来,许多人知道了诸暨出了个“小贾宝玉”。

  1980年7月,她唱到绍兴,在地区获了奖,9月她唱到杭州,在省里获了奖。报纸上评论她:钱惠丽演的贾宝玉,潇洒飘逸,委婉动人,以颇具徐派神韵的唱腔和表演,强烈感染了观众……对于学艺不到一年的钱惠丽,梦想实现得那样快,又似乎那样容易。

  一脚迈出杨芝山,山外面是城市,是城市的精彩、繁华、喧嚣和诱惑。练功排戏演出、练功排戏演出,钱惠丽的生活像是按了快进键。忙碌中,星垂平野,秋虫呢喃,听父亲胡琴咿呀的情景离她远了,成了田园的梦境。 

  山那边是“红楼”梦

  上世纪80年代初,从桎梏中解放出的人们压抑的激情如同破冰的河流,而看电视、跳舞、旅游等娱乐形式还未曾普及,看戏、看电影是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时候越剧演出拥有无数观众的追捧,场场爆满。”钱惠丽说,“不单是我们剧团,所有剧团的演出几乎都是饱和的。我记得那时穿着短袖离开剧团去演出,总要等冬天穿大棉袄的时候才能回来。除了搬台,每天都在演出演出,有时候像放电影似的。一天要演三场,很累,演出条件也简陋,但觉得挺快乐。”

  演出市场的繁荣,钱惠丽、赵莉莉等小演员的崭露头角,让年轻的诸暨越剧团雄心勃勃,决定排出《红楼梦》全剧,借鉴教材仍是越剧电影《红楼梦》,而钱惠丽成了当然的“贾宝玉”。

  对于初登舞台的钱惠丽,人们对她的喜爱来自她嗓音形象的出色,来自她和徐玉兰老师的几分“像”,也有部分是因为她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小时候懵懵懂懂,只知道依样画葫芦,跟着老师学。那时候还不太懂表演,在舞台上像玩,观众觉得你有点像徐玉兰,你就很受欢迎。”钱惠丽说。

  可是《红楼梦》是越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钱惠丽觉得仅仅靠天赋靠一年多的所学去演这样一部大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驾御舞台,如何让自己演的人物有戏,对她是很大的挑战。许多越剧迷听说诸暨剧团演出《红楼梦》很是吃惊:“《红楼梦》哪是你们这样的县级小剧团演的,别搞砸喽。”

  怕辜负家人领导对自己的希望,怕得不到观众认可,钱惠丽在压力下日不安心夜难眠。“《红楼梦》是本什么样的书?”“贾宝玉是个什么样的人?”“徐派唱腔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在钱惠丽的脑子里转来转去,她从图书馆里借来《红楼梦》的原著反复看,她和剧团的老师讨论人物的情感性格,努力一步步走近“红楼梦”,一点点地去接触“贾宝玉”。

  1981年5月剧团带着《红楼梦》开到杭州,进省人民大会堂演出。正好上海越剧院的周宝奎在杭州,看了钱惠丽的表演。这位《红楼梦》里的“老祖宗”心生欢喜,“我觉得她就是年轻时的徐玉兰。我很高兴,发现一棵好苗子实在太不容易了,就想盯住她,帮助她成才。”杭州一场《红楼梦》让钱惠丽有幸结识了周宝奎老师,又因为周宝奎的引荐,她见到了自己敬慕的徐玉兰老师。

  1983年,钱惠丽跟着诸暨剧团到上海演出《红楼梦》,徐玉兰亲临现场给诸暨越剧团的小演员审排。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开始,徐玉兰一个动作一句唱腔细心指导着他们。虽然在来上海之前,《红楼梦》已经演出了很多场,但在老师面前,钱惠丽才体会到自己有多大的差距。她更加勤奋了,有时为了唱好一句台词,甚至一个发音,都不知要练多少遍。小剧团的《红楼梦》得到了大上海观众的认可,钱惠丽也在艺术上有了质的飞跃。之后她成为徐玉兰的入室弟子,再后来她进入上海越剧团红楼团,实现了自己的“红楼”梦。 

  山那边是更高的山

  从情陷越剧到考进剧团,从第一次登台到第一次得奖,从幸遇恩师到进入上越,钱惠丽从艺的每一个起伏里都看得见《红楼梦》。可当她演过一千多场《红楼梦》后,贾宝玉成了她自己的一座山。如何翻过这座山,突破这个形象,钱惠丽一直在努力在探寻。“徐玉兰、王文娟老师的《红楼梦》是不朽的经典之作,也是越剧的财富。我当然要传承《红楼梦》,但也不可能一辈子只守着《红楼梦》。我相信我有能力创作更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1998年,她在《舞台姐妹》中出演邢月红这个角色。拿到剧本,钱惠丽第一反应就是:演女人?我是唱小生的,怎么演女人?况且是这样一个贪幕虚荣不招人喜欢的女人。这和自己的反差也太大了。

  可也正是这样的难度,激起了钱惠丽挑战的热情,她尝试着跨流派、跨行当地去表现十里洋场中邢月红的命运沉浮、人格畸变。戏排出来,第一次演出,掌声寥落。看惯钱惠丽小生形象的观众无法接受他们的“钱公子”变成一个披着卷发身穿旗袍的小女人。那天晚上,钱惠丽哭了,思绪乱飞,难以入眠。

  改剧本、再排练,钱惠丽设计让邢月红在“戏中戏”里扮演梁山伯,着小生装、唱徐派,用傅派花旦的声腔来表现生活中的邢月红。几番人磨戏,几番戏磨人,最终,钱惠丽如同“生活在舞台上”的投入表演打动了观众和专家,赢得了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9届文华表演奖。

  在钱惠丽的家乡诸暨,生长着一种独特的香榧树,一代果实从花芽形成到果实成熟,需经历三个年头。每年的5至9月,同时有两代果实在树上生长发育,还有新一代果实的花芽在发育,人们称之为“三代同堂”。上海越剧院是中国越剧界唯一拥有老中青几代艺术家群体的院团,钱惠丽有时候觉得上越也好像是一棵香榧树。而作为承上启下的中生代演员,他们需要传承经典、更需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给更年轻的演员以营养,才能让上越这棵树枝繁叶茂。

  为此,2008年,钱惠丽再次挑战与以往才子佳人戏大相径庭的“非越剧”题材《韩非子》。她喜欢上这个题材和人物是8年前。8年中该剧16次易稿,中间诸多波折,诸多困难。钱惠丽耐心等待,多方求教,潜心钻研,反复思索,只想尝试着为越剧做一次探索。为演好这个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的铁骨男子,钱惠丽用情至深直至忘情:“我们这一代演员已迈入中年,艺术创造力进入鼎盛期的同时,也意味着舞台生命越来越短暂,能碰上自己心仪的题材和剧目,是非常幸福的事,再累都值得。老师们留下了那些经典的东西给我们,我们也应该创造出新的剧目、新的人物,把更多的精品留给后来的人。这中间会有很多痛苦也很艰难,也许做出来的东西会失败,会得不到认可,但这是你的责任。” 

  山那边是……

  高靴囊囊,钱惠丽步履沉重地下场来,后台换衣短暂休息。

  人到中年,身体的有些器官懈怠了,不大情愿配合她在舞台上拼命。2004年,她还患上了糖尿病。20多岁她能连续几天每天连演两场《红楼梦》,而今,常常一折重头戏下来,她便汗湿了衣裳糊了妆容。在外地演出又不比在家里,还能有点规律,所以这一天的精气神她会尽量分配在演出上。穿上戏装,上了舞台,就不能对不起观众。在钱惠丽看来,进了剧场就是入戏的开始,在后台如果条件允许,从化妆到演出结束她一般不大与人交流,不想与戏无关的事,她觉得这样演员的心才不会浮躁,才能把更佳的舞台形象给观众。

  一次演出,她重感冒以致失声,要演出的《哭灵》只能放录音对口型,虽然得到解释的观众用持久热烈的掌声对她表示理解和尊重,可她依然为亏欠观众而痛:“30年来头一回这样,此时的心情是,宁可缺心缺肝也不想缺音。”

  戏比天大。30年来,无论在乡下的草台上,还是城市的大剧场里,无论演出的条件是好还是坏,无论身体的条件是好还是坏,她努力拿出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虽然有的时候她也任劳不任怨,会发点牢骚哭个鼻子,但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耽误过一场演出。父亲病危,她在台上;母亲辞世,她在台上;身怀六甲,她在台上;也曾在台上晕倒过,醒转来,拉开大幕,在中断的地方继续唱下去……生活中的生死爱恨,有多少她放在了戏里,留在舞台上,还真算不清。

  几十台剧目,几千场演出,几十个人物,贾宝玉、潘必正、樊家树、李益、董文伯、柳永、纳兰性德、韩非子……舞台上钱惠丽化身公子才子,这个英俊的小生在各种角色各种时代中自由穿越。出了戏,她却只是一个女人,一个平常的女人。你会看见她在地铁里用手机和朋友聊QQ,在银行排队还房贷;你会见她穿上旗袍袅袅娜娜地参加晚宴,也会见她素面朝天在家里做清洁,也许牵着儿子的手从上海的里弄里走过,只说着和越剧不相关的家长里短……

  演出结束,城市夜色渐浓。观众散了,舞台空了,角色的喜怒哀乐从钱惠丽脑中暂退出去,慢慢地对镜卸妆,她审视着自己:“就像人们因为爱走在一起,因为责任来经营婚姻一样,我是因为喜欢越剧才跨入这个行当,而现在因为责任继续留在舞台。可能我永远也到不了心中那座山的巅峰,看不到山那边是什么,可我也不觉得遗憾。”

  是呀,山那边是什么,能不能找到答案也许并不那么重要。钱惠丽在向前走,努力去演精彩的戏,亦努力去做好平凡的妻子和母亲。 

关键字:凤凰网 钱惠丽 红楼  

(编辑:付道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夏 茁
城市资讯
各地要闻 城市趣闻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