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时科技与中国药科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海洋多肽药物研发,发布全球首款66%高磷脂磷虾油产品
商业
商业 > 正文
站内

逢时科技与中国药科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海洋多肽药物研发,发布全球首款66%高磷脂磷虾油产品

4月23日,中国药科大学-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洋多肽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南京成立,该实验室将重点围绕海洋活性多肽药物领域协同深度开发。这是双方继联合聚焦新型磷虾磷脂药用辅料开发后,在南极磷虾药用价值开发上的又一重要突破。同时逢时科技发布全球首款66%含量磷虾油新品——逢时至尊金标南极磷虾油,再度刷新全球南极磷虾油产品磷脂含量。

(图:中国药科大学-逢时科技海洋多肽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锚定南极磷虾,打造海洋多肽药物产业新“爆点”

据估计,2025年全球多肽市场规模将达960亿美元。其中,海洋多肽药物因其独特的来源和结构特性,在药物开发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在靶向性、安全性和治疗潜力方面前景看好。2023年,全球海洋多肽药物市场规模约为 50亿-70亿美元,占整个海洋生物医药市场的30%左右。海绵、海鞘、海葵等都已经成为海洋生物活性肽的来源。由此产生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抗菌、抗病毒、抗癌、降血糖和镇痛等领域。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徐寒梅认为,海洋多肽药物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未来十年可能成为生物医药的重要领域之一。而生物量极大的南极磷虾有望成为开发多肽药物开发的新“爆点”。

“引爆”这个“爆点”,双方底气十足。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臻介绍,中国药科大学是我国药学领域的顶尖高校,尤其是其海洋药学专业是我国首个由教育部正式批准的此类专业,人才和科研基础雄厚;由徐寒梅带领的团队从事多肽类药物研发近20年,自主设计研发了多个新型多肽药物,其中2个已经进入临床阶段。逢时科技是全球磷虾油销售额第一的企业,在南极磷虾药用开发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建成了逢时海洋医药研创产业基地,可满足海洋药物中试放大的相关条件。目前逢时科技的产品已销往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为以南极磷虾为原料生产的海洋多肽药物走向全球市场奠定了基础。

(图:逢时科技海洋医药研创产业基地)

“解码”南极磷虾“逆生长”,深挖抗衰、抗肿瘤等药物潜力

以南极磷虾为原料进行海洋多肽药物研发,具有天然的优势。

南极磷虾储量约10亿吨,是地球上最大的蛋白质资源库之一。“量大”且“质优”:南极磷虾是目前已知生物中基因组最大的物种,基因组大小是人类的16倍。庞大的基因组为南极磷虾中多肽类成分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和多种潜在功能。

作为生活在南极极端环境中的生物,南极磷虾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已经产生了许多适应机制。

例如,其通过季节性基因差异化表达来调控繁殖、代谢等生命活动——NEMO基因在冬季表达量增加,使生命活动较为活跃的状态转向静息状态,减慢生长和代谢速率,这种现象为研究南极磷虾体内多肽对人类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思路;编码卵黄蛋白(VTG)的基因在夏季表达量增加,为研究人类生殖类疾病提供了新思路;此外,磷虾蛋白水解物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减少DNA损伤,具有潜在的抗衰功能。

产学研协同,助力海洋医药产业新突破

逢时科技医药研发总监邓学鹏说,立足该实验室,双方将对南极磷虾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多肽组进行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针对促生殖、抗衰、促生长、抗骨质疏松、抗肿瘤等方面进行活性多肽的发现和成药性分析。

在此基础上,双方借助海洋多肽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平台优势,进一步分析南极磷虾及其他海洋生物资源中的药用多肽类成分,持续开展海洋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

为了增强发展后劲,中国药科大学还将立足江苏省合成多肽药物发现与评价工程研究中心,将相关技术成果优先在逢时科技转化落地。

用实验室“串联”前沿高校的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的产业创新,逢时科技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产学研协同促进成果转化和产品更新。汇聚优势资源、推进强强联合,合作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来自海洋的健康选择,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强动能,加码推动“蓝色药库”建设。(来源:千龙网)

[责任编辑:wemoney PF106]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