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国务院颁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在新的《条例》下,美妆行业面临新的变革。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条例》提倡创新和简化流程,将为国产化妆品带来突破口。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2025年间我国化妆品行业仍将维持11%的复合增长,我国化妆品市场实际消费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
在新的监管要求下,化妆品行业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破局?
厦门誉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疫情对行业有所冲击,但美妆护肤行业的需求及市场空间仍是巨大的。在国家层面提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革中开新局”的大方向下,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应围绕新需求、新市场、新品牌、新营销、新渠道来进行变革。
“今天中国整体化妆品行业在各路资本的参与下已有内卷之嫌。中国化妆品行业要继续创新,才能推进行业健康蓬勃发展。”公司负责人表示。
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化妆品市场,拥有化妆品企业5300余家,超过除中国外世界所有化妆品企业的总和,但也呈现大而不强的问题。
厦门誉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创新中心首席研发官认为,《条例》鼓励行业创新,解决了行业吐槽已久的新原料问题,并正视化妆品的功效性认同和管理问题;引入注册人、备案人概念,明确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落实生产和经营的过程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按照风险管理原则,分类管理,高效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法规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要求是一致的,这是国内化妆品行业希望看到的公平的游戏规则。”首席研发官表示。
《条例》提到了“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化妆品研究、创新”。首席研发官认为,这将激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丰富的中国资源,研究开发新原料和化妆品,为国产化妆品寻找突破口,目前所在公司已成功将自主研发的护肤级稀土纳米氧化铈晶体运用到金岁Doré Age系列产品中。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化妆品学院教授王伟博士认为,化妆品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民族化,化妆品原料民族化也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对化妆品行业来讲,在实现民族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原料、配方、评价三方面去实现技术的创新。我校自2021年起与厦门誉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新原料开展了《新型防晒剂的表面改性及其应用研究》、《改性二氧化铈的抗氧化测试》等科研项目立项,目前已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在化妆品原料领域,天然提取、生物发酵是行业内炒得比较热的词,但在新规的约束下,天然提取、生物发酵存在结构不明确、成分不清晰,有效浓度也不清晰的问题,我们不能否认天然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和价值,但怎样去突破概念,实现功效,是整个行业在实现民族化的过程中,需要去做的一点。”王伟说。
此外,《条例》加强了对化妆品所宣传功能的规范和对验证的要求。王伟认为,受新规影响,化妆品企业对功能的宣传也会更加谨慎。未来化妆品的配方将前所未有地聚焦在功效上,产品的开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将增加,所以化妆品新品产出数量将减少,速度会变慢。但她认为,国产彩妆受法规限制相对比较少,会加速崛起。
《条例》还要求产品名称涉及原料时应按法规规定在标签进行标识解释说明。王伟认为,这将影响一些品牌名称中含有或涉嫌原料名的产品。国内品牌因中国固有的草本植物概念,许多名称中含有“虫草燕窝”,这类品牌今后需要在产品标签上加入解释说明。
按照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原材料供应商公开数据将是未来国家法规的需求。“未来比较大、能够给得出很齐全数据的原料企业,在市场上才能比较有竞争力。新规落地后,将对头部原料生产商产生更大推动。”王伟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