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可以回到2020年初,把一样东西交给某人,你会怎么做?”、“新冠疫情从哪些方面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在疫情期间,你有哪些濒临崩溃的瞬间?”一个个直指人心的问题,瞬间将人们拉回到2020年初。
在新馆疫情爆发一周年之际,知乎推出《疫情纪事》访谈视频,以此纪念和回顾艰难而勇敢向上的2020年。视频中的四名受访者,均为参与到抗疫中的知乎答主。他们是在武汉与死神搏斗的医生、在现场忠实记录历史的记者,他们也曾在知乎分享知识、解答困惑、提供慰藉。
知乎答主“凌楚眠”是武汉的一名麻醉科医生。2020年2月12日中午,协和麻醉突击队正式成立,他是其中一员。视频中,“凌楚眠”回忆当天情景:“我们差不多是中午收到了需要去西区去的这样的一个消息,报名了以后,下午收拾行李,晚上就到达了协和西院。”这支“插管突击队”在疫情期间在协和西院区插管抢救的病人数接近 400 人。
休息间隙,他将作为医生的抗疫经验写成《我在隔离病房插管:危重患者的求生之路,麻醉医生的极险之举》发布在知乎,普及防疫知识。虽然抗疫一线危险重重,“凌楚眠”从未后悔自己的决定:“如果那天离开了武汉,我会后悔一辈子。”
答主“王嘉兴”是武汉人,2020年春节,作为记者的他在多地间来回奔走,从机场火车站到菜市场超市,再到医院,都是武汉老百姓最关注的地方。“王嘉兴”在视频中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感觉到情绪的剧烈起伏,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他并没有时间拿来恐惧。当他听录音笔整理录音时,背景音都是此起彼伏的咳嗽声。疫情当头,他坚持着将所见所闻写成报道,传递着真实的声音。
即使无法身在武汉一线,仍有千千万万的人,尽自己所能,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气溶胶能在几十公里外传播病毒?瑞德西韦能药到病除?疫情之初,谣言和辟谣插着相似的翅膀快速抵达普通人的认知,从事科教行业的“极萨学院冷哲”一天可能会接到十几个同样的问题,于是他将内容记在自己的知乎专栏,“下次谁再问我同样的问题的时候,我就甩链接”。他认为冷静谨慎的科普很有必要,“因为如果一旦大家误认为某种药物有神效,可能就会放松对疫情的警惕”。
心理学专业答主“木棉959”的科普更具温情。“疫情爆发之初,很多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都是正常的”,木棉则通过知乎等方式进行劝导:当感觉到这个变化过于剧烈地影响到了自己,应该如何调节和寻求帮助。
过去的2020年,有成功也有遗憾,有收获也有失去。疫情无情,人间有情。四名答主用最真诚的回答,回顾了过去抗疫的一年的酸甜苦辣。同时,知乎接入各地隔离政策查看、核酸检测点查询等多个工具,满足大家信息获取需求。希望过去不被遗忘,也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带好回忆,重新出发。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