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建设“和美乡村”群 提升百姓幸福感
商业
商业 > 商业 > 资讯 > 正文
站内

金华:建设“和美乡村”群 提升百姓幸福感

“没事在群里看看新闻,还可学些养生保健小知识。”在永康市芝英镇雅庄村,76岁的李苏娥阿婆没事就拿出手机刷刷微信群:“老太不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了。”李苏娥老人加入的是一个名叫“和美雅庄”的农村微信群。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日益成为广大农村百姓获取资讯、互动交流的最主要渠道。近年来,在浙江省委网信办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金华市委宣传部坚持“群众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探索建立“和美乡村”百姓群,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新路子。

村村有群、户户入群、人人参与

架起了村级“神经末梢”的“连心桥”

调查发现,微信已经成为农民最主要的具有社会动员功能和社交属性的网络应用。但是,现在缺少专门针对农民的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网络治理的难度也比较大。如何更加高效地用好互联网来联系群众,农村微信群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为此,今年7月5日,金华召开全市“和美乡村”百姓微信群工作推进会。金华试图利用微信群这一传播平台,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参与网络治理,通过“村村建群、户户入群、人人受益”的建管用模式,实现了各层级、各群体之间的实时联系、交流互动,架起了党群、政民互动连心桥,进一步畅通网上服务群众的通道。百姓微信群的搭建,为更好传递党的声音、弘扬先进文化、畅通社情民意搭建了新平台。

据了解,金华“和美乡村”百姓群在建设、管理、使用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10月8日,全市共有3919个行政村建群,村建群率90.01%,辐射65.36余万户农民。

花街镇-尚仁村文化礼堂潘子通摄

激发善心善举,帮扶困难群众;发布便民信息,畅通交流渠道……今年初,婺城区“和美乡村”百姓群,一个集农民微信群、“婺彩云”APP、主题公众号三位一体的“农民微圈”信息服务“百事通”工程横空出世。

婺城区以村为单位建立微信群、QQ群、婺城圈等,打造村、乡(镇)、区级“三位一体”微圈网络群团组织,实现了村村有群、户户入群、人人参与的格局。在以户为单位建立村级大群的基础上,还鼓励成立以各种兴趣、活动为主题的单项功能群,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为了建好群、管好群,婺城区委宣传部还牵头组织技术力量编写了《微信群管理和建设操作手册》,对群主进行定向培训,让群主掌握微信群管理技术、正能量信息分享的方法、村务信息公开和回应技巧等,进一步增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并充分发挥群主在群管理工作中的“第一推动力”作用,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服务于农民群众的响应速度和水平。

截至9月底,该区13个乡镇已建成的356个村级微信大群和近1000个以各种兴趣、活动为主题的单项功能微信群,正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作用。该区一半以上村庄拥有3个以上便民服务群,农户入群率达70%,实现村村有群、户户入群,村级大群全覆盖。白龙桥镇也雅村微信群群主盛始园坦言,如今这村民微信群就像村里的小广播,方便村民第一时间知晓村里大事小事。

婺城机制的成功探索,成了金华全市“和美乡村”百姓群发展的缩影。在婺城、兰溪、永康探索的基础上,金华市委宣传部就定下了全市发展的主基调,要通过组建进村入户的百姓群,搭建县、乡、村、群四级管理架构,把微信群延伸到了村级“神经末梢”,打通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网络化转变。

前仓镇-大陈村文化礼堂应敏摄

就具体落实而言,首先要指导各行政村建立村一级百姓群,村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入群。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县(市、区)统筹、乡镇(街道)牵头、村(社区)负责、群主管理的四级管理体制,进一步稳固层级管理、分级推送的组织架构。义乌市委宣传部就在联合妇联邀请各村(社区)妇女主任入群的同时,也让各镇街班子成员主动入群,以便于更好地答疑释惑,传播政策。

其次要建立选拔任用机制,选派政治坚定、熟悉网络、热心正直的村干部或村民担任微信群群主,牵头组建微信群管理团队,负责群组管理、信息推送、信息流转等,实现农村百姓群的自管自治。金华市各个村的微信群均由各村支部书记进行统一管理,由村支书对微信群内的内容进行管控;在金东区塘雅镇的微信群中,不仅有村委班子,更有联村干部、党员、在外乡贤、综治网格员、妇联执委及法律顾问等不同群体,不同的成员按照工作分工承担起微信管理员、民意收集员、内容服务员、宣传引导员等功能角色。

此外,还要建立培训教育机制,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群管理员、村民等定向培训,提升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建立群组管理配套机制,形成群组管理制度、微信群主任用考核制度等,规范农村微信阵地的建设和管理。

不光要管好网上,线下阵地也不能落。永康在开辟百姓群的同时,同样注重开展乡村网络文化驿站建设,拓展基层网络文化宣传阵地,现已建成乡村网络文化驿站18家,实现全市各镇(街道、区)全覆盖。通过网络文化驿站,开展了“小镇青年好网民共话新时代”“互联网点亮芝英古镇”等7场主题活动,编发各类微作品683篇,为当地农村群众办理网络信息查询、网络购物、网络图文作品制作等服务500余人次。

畅通社情民意,净化农村网络环境

微信成为农村群众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主渠道,让他们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低级趣味、网络诈骗等诸多问题。如何为农村老百姓营造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是摆在“和美乡村”微信群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难以回避的关卡。

微信群、朋友圈往往是网络谣言的集散地。金华市委宣传部在推广“和美乡村”百姓群的过程中,也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坚持“将谣言处置在萌芽”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微信群实时互动功能,及时收集群成员反映的民生事项、政策咨询等问题,统一建立由网信办牵头、乡镇统筹、部门联动的网络民意反馈机制,达成重要信息反馈不过夜、网络谣言不出村的目标。

今年10月28日下午2时39分,义乌市后宅街道起航社区后里小区群众洪尚民在“和美义乌后里群”里反映,他家门口在绿化施工后,一个通信窨井塌陷,未及时修复,成了一个存在安全隐患的“老虎口”。

按照往常惯例,群众反映该诉求后,需要通知相关权属单位进行修复,少则一两天,多则可能数日不定。但通过百姓群反映的诉求,及时传达到了社区。社区当机立断,立即派社区工作人员前往查看。社区工作人员下午3时左右到达现场,在仔细查看后,当场修复了该“老虎口”。此时,离反映时间,还不到半小时。

作为婺城区“农民微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婺城圈”则给百姓提供了一个随手拍照、上传、发布、提问的网络空间,有专职的值班人员引导解答,被老百姓称为“农民朋友的网络8890”。据统计,该系统今年三个季度累计成功辟谣200余条,反馈、协助解决村民提出的问题300多起,成功推进村务工作500多件。

抵制不良信息的同时,让正面宣传进村入户也至关重要。为了加强正面内容的供给,用正能量挤压负能量,用主旋律压制噪音杂音。金华专门组织了编辑团队,按照“贴近网络、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制作了大量适合农村传播、适应农民口味的正能量传播作品,通过“和美乡村”百姓群组架构进行定向推送,为群众拓宽了便捷获取权威、真实、有益信息的通道,实现了春风化雨式的正能量润养。

象珠镇-枫岭脚《礼堂里的文化》 金晓天摄

今年以来,永康市大力开展“和美乡村”百姓群建设,组建“小蜜蜂”乡村网络宣传员队伍,800多只“小蜜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利用这一传播载体,积极服务村民,传播正能量。“村里所做的任何重大决定、重点项目在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都会第一时间公布在群里,让村民第一时间知情。”永康市芝英镇雅庄村党支部书记李高明说,除了经常发布村内事务和交通、气象、安全等各类民生资讯,微信群还进行理论宣传、政策解读、卫生知识、文明礼仪等传播。

在象珠镇上柏石村,“小蜜蜂”陈坚强负责“村民之家”百姓群的管理和维护。作为南宋思想家陈亮后裔,弘扬传承“陈亮文化”被视为该微信群的一项重要使命。“百姓群使用以来,年青一代对‘陈亮文化’认识有明显提升。”陈坚强说,上月,村里组织家庭朗读活动,信息发到微信群后,吸引很多年轻人回村参与。在陈坚强看来,百姓群是农村文化发展助推器、乡村文化振兴平台、农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阵地。

加强政务信息服务提升百姓幸福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和美乡村”百姓群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畅通网上服务群众的通道,让信息化成果惠及农民群众。

如今,发生在八婺大地上的一幕幕动画画面,无不印证着这一目标的实现。

农村青壮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老人、孩子留守家乡,出现农村“空心化”现象,如何让“弱联”“失联”的村民有所联,兰溪的“和美乡村”百姓群成了联系群众的纽带。

据悉,在兰溪像“幸福缸窑”这样的“和美乡村”微信群,不仅有家庭医生,更有乡镇宣传委员、驻村干部、村班子成员、在外乡贤、联村教师等不同群体,分类别、分区域纳入各自微信群,承担起微信管理员、民情收集员、内容服务员、宣传引导员、发展顾问员等功能角色,实现微信群管理服务功能多样化。

金东区江东镇横店村,在今年重阳节前夕,村民们通过微信群的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给村里的老人包馄饨,还有人专门请来了修脚工,给村里80多位老人洗了脚,让他们幸福欢乐地过了一个重阳节。“和美乡村”百姓群,成了便民服务的桥梁。

西溪镇-桐塘村文化礼堂《腰鼓队》 徐金星摄

10月3日,永康市雅庄村村委会会计陈美英在“和美雅庄微信群”里发了一条退回原土地证的消息,希望村民早点领取。当天上午,该信息就传遍了全村。截至10月8日,该村1300本退回的土地使用证绝大多数被领取。“微信群办事的效率真高。这事放到以前,可能要个把月才能完成。”陈美英说。“和美乡村”百姓群,成了惠民资讯的窗口。

在婺城区,一到周末或节假日,不少百姓会在微信群里报名组织活动,如手工制作、短途旅游、爱心慰问等。活动期间,又通过微圈和“婺彩云”平台进行图文和视频“直播”,线上线下一起“参与”活动,分享快乐。今年“十一”期间,婺城农民圈友共组织活动30余项,参与3000多人,人群覆盖200多个自然村。“和美乡村”百姓群,成了互动交友的平台。

10月11日上午,东阳三单乡60多岁的郑士豪夫妇在给自家茶树施完肥回家的路上,不小心碰到了一个九里蜂巢。夫妻俩赶紧逃避,但还是避之不及,被一大群九里蜂追赶叮咬。夫妻俩给远在外地的女儿打完电话后就昏倒了。女儿第一时间在“和美乡村”微信群里求助。看到微信群求助信息后,在附近施工的十几名钱溪村村民迅速前往救援。因救援及时,郑士豪夫妻都脱离了生命危险。“和美乡村”百姓群,成了危难时刻的“救星”。

前仓镇-后吴文化礼堂《十八蝴蝶舞翩翩》 陈天兴摄

自2017年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开发区各个参与整治的乡镇集镇面貌、环境卫生、街道景观等都大大得到了提升。旧貌换新颜后,罗埠镇沙溪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精品村。中秋节期间,管理员陈永郎在“沙溪和美村微信群”发出了邀请,罗埠镇文化站将在沙溪文化礼堂组织集体包汤圆、游新村活动,瞬间在微信群里炸开了锅。不少儿女们积极为家中老人报名参加,并邀请身边的朋友一起参加,大家一起过了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和美乡村”百姓群,还成了乡村旅游的“红娘”。

为助力“乡村振兴”,金华将持续注重发挥“和美乡村”百姓群这一“互联网+”的作用,充分发挥微信群信息流转快、受众广、方便快捷的特点,根据不同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及时回应农民群众民生问题,切实解决部门信息发布分散多头无序的问题,分层分类,让微信群成为倾听民生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平台,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来、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老百姓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让他们在“和美乡村”微信群里,幸福感爆棚。(郭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