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做客《舍得智慧讲堂》:越老越放肆
商业
商业 > 正文

马家辉做客《舍得智慧讲堂》:越老越放肆

作为一位专栏作家、传媒人,马家辉在两岸三地的文化圈皆有着特别的影响力。1963年出生于香港的他在湾仔长大,自小就熟悉稿纸铺开搦笔作文的场景,19岁时,马家辉迷上台湾作家李敖的作品,之后便离开香港到台湾大学读心理系,在第一次遇见李敖后,与其成为忘年交。及至后来,香港回归前后,马家辉应邀创办《明报》“世纪”人文副刊,一改之前香港报纸副刊上充斥的“豆腐块”专栏,刊登名家文章,选题囊括古今中外,视野遍及内地港台,做出了香港报纸里的“大格局”。

马家辉身上的标签众多,学者、专栏作家、主编、传媒人,而马家辉港台双栖的经历,也让其以更独特、多元、清醒的视角书写不同年代、地域、阶层的人文、生活与风情。与亲历时代变革大事件的思想者、观察者、行动者对话,近日,马家辉做客由四川沱牌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推出的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第二十二期,特别讲述港台双栖作家马家辉“左手书卷,右手江湖”的博雅之魅。

放肆,是我自己内在的力量

近来,在内地,冯唐的《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可以说是微信朋友圈的另类爆款。“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怜一堆肉躯”,步入中年的冯唐在少年时代与中年时代的自况中,列举了如何避免成为油腻中年男性的种种自省。

节目中,马家辉笑谈自己最近收到好多类似的提醒。而对于如何看待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中年危机,马家辉诙谐地说,“我现在是老年危机,60后的自己已经过了中年危机。梁实秋的话,人过了50岁后都一样,谁先死都不知道,你基本上面对生命的种种,比如身体的健康,然后往前看,还剩下多少时间,能做多少事,所以说我对于中年的种种担心基本上过了七七八八,现在是抓紧时间做自己,做自己不做就不甘心的事,比方说写某些作品。”

马家辉说“自己是越老越放肆”,人过半百后就会活的越来越清晰,明白什么才是此生最值得珍惜和怀念的,会比任何时候都懂的取舍。而且在其看来,放肆也是一种力量,如果没有这种力量的话就无从谈反叛。“放肆让我有这个冲动,愿意付出时间、体力去做某件事情,坚持做某个事情,因为它让我有放肆的感觉”。

你走过的和我走过的不同的路

同样是一位作家,马家辉的太太张家瑜,是香港明报印刻专栏作家,出生于台湾花莲的她,在美国居住数年后,曾因爱情而定居香港。张家瑜曾有代表作《我开始轻视语言》等,她自言,自己非常之温柔和善,但骨子里却有股反对势力。

提及自己的太太,马家辉说,“我太太出了两本书,那两本书感动了无数文青,因为写得太哀怨,我太太以前也是个文青,现在是文中了,我们从二十多岁一直走来,对于她的书我当然会读,可是我必须坦诚的说,我没有全部读,因为很怕在里面读到她骂我的部分,或说她对我的抱怨,太太是非常慈悲,善良的人,她骂人也会转个弯,不带脏字,梁文道说我太太写的比我好,我太太的格调是我学不来的,也是我喜欢的。”

婚姻美满的马家辉自言最近完成了一个28年的心愿,因为太太年轻时也是记者,同是记者的二人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走在分赴世界各地采访的路途上,写了很多文章,“我曾经对太太说,你写文章我写文章,我们以后一起出个合集,书名就叫作《你走过的和我走过的不同的路》,觉得蛮温馨的,因为我一辈子,答应我太太太多事情了,基本上都没做到,可是这个承诺要做到。”曾经在彼此人生的道路上,为了事业都在舍弃着两人之间的种种小确幸,但这本书正是在经历过往后得到的最为真实与深刻的幸福积淀。

文化是要求自己的,不是用来评断别人的

马家辉曾经出版《死在这里也不错》,在本书曾被张大春评论为:马家辉的书名大多充满“调侃、自黑”的作品中,马家辉着力捕捉旅途中突然冒出来的,如果不写下来便即烟消云散的念头和感觉,同时也呈现着作者内心里的诸多矛盾。

《死在这里也不错》中,马家辉写京都的花见、长江的高楼、写布拉格、维也纳、英伦、曼谷、北京、卢克索、海明威的巴黎,华山不论剑的西安。在采访中,马家辉谈到他对于城市文化的定义,“这么多不同的城市,我们有时候会用是否有文化去评价它。城市的人口到一个地步一定有它的特点,有它不同的社群,有文化艺术的创造,所以我个人觉得动不动说有没有文化,可能只是方便的说法,不然就是傲慢的说法,所以我基本上不太习惯用这种语言,旅行、阅读都一样,我们看别人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会反思,为什么我只能这样,我的知识眼界只能这样吗,为什么我不会像他这样,是我不知道有这样的存在还是我不要,我为什么不要。读书、旅行让我们去看到其他的不管是城市,还是其他community的文化,它的作用除了让我们增长知识以外,就是打破自己的界限,所以就多阅读,多旅行吧,不要太容易去判定别人的文化状况。文化是要求自己的,不是用来评断别人的。”

谈写作,“马叔给你的大道理”

在小说、报纸,电视节目上,马家辉风格犀利、无所不言。《龙头风尾》里,政治角力此起彼落,江湖斗争刚柔互克,禁色之爱见首不见尾,专栏写作里马家辉也向来荤素不忌,左手书卷,右手江湖,市井烟火的升腾里,自有一种批判的态度。马家辉说起自己的写作冲动,“我亲眼看到我舅舅跟外公借钱借不到,到厨房拿把菜刀,警察进来,那个影像,乱成一团,女人在哭,那种感觉你假如不找个最好的方法用文字把那种感觉写出来,我觉得是不舒服的”。

马家辉用他特有的诙谐、戏谑讲述自己写作中的舍与得。“我写作已经几十年了,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坚持写那么久,我的方法是什么呢,要给自己一个鼓励,让我咬紧牙根含泪也要写下去,比如我就拿一张支票,把稿费的金额写下来,然后把那张支票贴到我的电脑旁边,我就一直看它。我为了那张支票,我含泪都要把稿子写完,而且要准时交出去,才能准时收到稿费,所以这个启发是说做人,一定要苦中作乐,懂得用乐来帮助自己,熬过这个苦,不然人生就真的太苦了。”

舍百斤好酒,得二斤精华,敬请关注《舍得智慧讲堂》第二十二期节目,听马家辉谈香港、台湾与内地,谈在湾仔的少年时光与“苦中作乐”的写作生涯,谈自己眼中的偶像林青霞和李敖,谈“左手书卷,右手江湖”里的博雅之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