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恩 胡如珊

建筑师

设计共和及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人

"建筑设计工作,是哲学的、且无拘无束的"

---郭锡恩 胡如珊

Q:中国的设计有哪些进步的空间?A:太多了。

Q: 你们认为该如何改变中国建筑目前洋不洋土不土的局面?A:时间和良心。

Q:你们认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吗?A:我们不太喜欢将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建筑就是建筑,音乐就是音乐。

在浮夸并浅薄的时代,在每个艺术家都声嘶力竭宣扬自我的时代,如此坚决而简洁的回答,出于一对优秀建筑设计师之口,的确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作品,坐落于繁华奢侈的上海外滩,在现代与时尚之外,却保留了每一丝历史余韵。他们的设计,小到一茶一盅,却寓意"共和",包含家国梦想和人生追求。

郭锡恩、胡如珊,这对来于海外、学成西方,却选择中国作为事业之地,奋力推动中国建筑设计整体改革发展的建筑师伉俪,用一己之力,宣扬现代设计理念,改良中国设计水平,留存东方文化,拓展艺术内涵。他们用作品和理念说明,时代发展,但美学不变,城市在变,但是人类对于和谐生命意义的追求不变。

建筑是一种记忆

近代中国,一直饱受历史撞击,伤痕累累,也青春勃发。尤其是近五十年,中国建筑承受着东西方新旧文化的冲击,从著名的中央电视台"大裤衩"的饱受争议就可看出,混沌甚至混杂,也许是当下中国建筑文化的真相。

而从郭锡恩夫妇的几个作品来看,努力留住历史、留住文化,是他们始终保持的文化追求。在作品"水舍"里,就把精心的设计和原有的艺术风格做了最大程度的融合,为上海外滩留下来昔日的细节。

"建筑很重要的涵义其实是非具象的,它可以追溯到不那么明显的根源。比如中国文化里一些旧有的东西,人与人的和谐的关系、道德、真善美这些绝对的价值观等等。"

在郭锡恩的心中,建筑就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只不过这种人际关系的体系是反映在我们居住的空间内。"无论是小到一个房间,还是大到一座城市。无论是维系过去与现在,还是展现当下和未来,建筑也都是一种记忆。"

但令他们夫妻俩忧心的是,"我们过早地失去了对城市的认同,这表现为我们对历史中心和历史建筑史无前例地推翻。"

失去对过去的记忆、忘记我们从哪里来、父辈曾在哪里成长、母亲曾在哪里生活、我们在哪里长大成人?这些当下中国人所共同面临的集体失忆,对这位设计师产生了较大触动,也使得他们致力于去维持历史的记忆和保存。

"我并不想过于恋旧,认为过去的一切都要维持原样,人类历史往前发展是自然规律,不可避免要失去一些过去的东西。但中国最大的问题是速度,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我们完全不知道会走向那个不同的方向。"胡如珊如是说。

改革中国设计

曾有一本英国杂志,将胡如珊和郭锡恩夫妇赞誉为"中国设计的改革者",这是一个极高的赞誉。但在他们看来,这个赞誉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责任。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是在中国与世界之间,起到了沟通和桥梁作用。

"相比于国内设计师而言,我们带来了很多过去没有的东西,也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设计,并在市场上展现设计新的可能性。"郭锡恩认为,这个开放的、东西融合的社会里,中国设计师将与世界有更多的沟通与包容。

在游历过台湾、芝加哥、旧金山、纽约和上海,郭锡恩则通过自身的成长和领悟,总结出了推动中国设计进步的几大要素。那就是消除文化断层、跨越传统边界、不害怕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跟随市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胡如珊则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是中国设计界存在断层问题。"许多西方设计公司都在中国有办公室,但他们并不真正在这里设计。而一些本土设计所确实在中国从事设计,但他们的设计风格却与国际客户的需要差异。另一方面,在艺术的创造性上,中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她认为,改变这个局面,需要向世界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特文化。

未来,如果希望打破这种先天的断层,或许可以通过培养出更多在西方接受全面教育、拥有国际设计背景,并选择回到中国,致力文化传承和挽救历史的一批设计师来逐步实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这夫妻俩所感兴趣的设计作品,并没一味迎合国际潮流,但追求比流行更持久的东西。令他们深信不疑的是,设计的内在价值,是超越潮流的,超越界限的。

"在我们看来,建筑设计,已经超越了传统设计的界限。设计不仅是建筑、建筑系统甚至建造这种形式。用诗歌的方式来说,这意味着轻盈和空间。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就是生活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范围。从工艺的角度来说,是机器化生产系统和可持续性的材料。"

为此,胡如珊和郭锡恩创立了如恩设计研究室,努力运用其他补充方式,对建筑的传统分界提出挑战并进行诠释。

设计与人生的和谐"共和"

成长历程几乎跨越半个地球的胡如姗,自然而然地承担起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提升的责任意识。而这,也孕育了她致力发展的个人设计风格和艺术作品。一个极具追求和抱负的品牌,"共和",就成为她艺术创造上的孩子。

这个名字,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胡如珊个人设计追求的最高境界。

"共和,是向柏拉图致敬,共和是哲学史和政治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概念。它虽然和设计的直接联系不大,但却包含有很多深层次的联系。设计,其实和国家、与人、文化、社会、城市、自由、生活方式和幸福都高度相关。"她对艺术和设计的理解,对设计与人性、社会、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和探索,也恰恰达到了这个层次。

而在郭锡恩看来,设计能改变世界,它可以深奥,可以富有深意。不过共和的理念,是能够超越有形的事物,表达出对象超越生命的内涵,让人们有理想,有梦想。她希望她设计的每个东西,大到酒店,小到茶盅,都能体系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的共和状态。

当他推出了很多深入到个人生活的居家用品,探细入微,寓意深远。这种努力追求的境界,或许也与"一花一世界"的佛意相通,也是中国文明里的内在和谐追求。

"东方与西方、新与旧、富与穷、大众与个体。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历史沉淀,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它们通过艺术的两元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下,设计才有丰富的空间去发展。"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们在构思自己的设计时,从来没有任何的思维的禁锢。他们不相信有什么唯一的答案,甚至有没有答案,只是在努力探索新的事物,寻找表达设计的新语言。

"设计能为商业带来价值,但不仅仅是价值。我们希望更多的是创造人生体验,也创造生活方式。我们从事的是创造性建筑的工作,是哲学的、令人激动的、而且无拘无束的。为项目融入深层的审美价值,并在任何一个层面去挑战和质疑,带来更好的可能性。"郭锡恩和胡如珊如是说。

Malibu50年不变的精神语录:

郭锡恩和胡如珊,这对来于海外、学成西方,却选择中国作为事业之地,奋力推动中国建筑设计整体改革发展的设计师伉俪,用一己之力,宣扬现代设计理念,改良中国设计水平,留存东方文化,拓展艺术内涵。他们用作品和理念说明,时代发展,但美学不变,城市在变,但是人类对于和谐生命意义的追求不变。


参与调研轻松赢取限量版仿真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