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红酒、黄酒,选谁?对于酒商而言,这是一个纠结的春天。
坏消息不断传来。
在这个春天,以茅台为首的高端白酒开始走下神坛,终端销售价格节节下调,销售依旧不理想,经销商库存不能消化,陷入亏损泥潭。“白酒终止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下行拐点出现”的观点不断见诸报端。
在这个春天,红酒行业的领军企业张裕葡萄酒免去重庆、宁夏等五个销售公司总经理,媒体分析原因称张裕临阵换将意图挽回销售下滑的局面。
但也有好消息传来。
本次春季糖酒会发布的数据给了让酒水经销商看到新的希望:2012年1-12月,全国黄酒制造业共计实现销售收入达134.32亿元,同比增长12.89%;利润总额为14.49亿元,同比增长7.33%。
尽管绝对数尚不尽人意,但是黄酒的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上扬曲线。
涨跌之间,市场机会凸显。
毫无疑问,白酒和红酒,曾经给了中国酒水经销商极大的惊喜,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转折关头,黄酒是不是下一个“黄金屋”,分歧犹存。
悲观派认为,黄酒存在严重的地域消费特征,其口感不具普适性。是制约黄酒销售放量的主要原因。
乐观派认为,政策高压使价格高端的白酒和红酒高增长基础不再,健康诉求又让有价格优势的低价白酒销售放缓,不喝白酒了,喝什么?黄酒就是不二的选择。
争议永远存在,但事实胜于雄辩。
在2013年成都春季糖酒会上,来自白酒主销区域——湖南,这里的白酒年消费量超过150亿元——的一家黄酒企业——湖南胜景山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到访的酒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
这是一个曾被媒体深度误会而伤痕累累的企业,2010年12月一度踏进资本市场的大门又不得不折身返回,以致于很多人都认为这家企业从此倒下去就不会再站起来。
但顽强的创新基因使这家企业在质疑中负重前行。
“最大的困扰就是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向经销商证明我们的工厂是现代化的工厂,我们的干型黄酒是货真价实的好酒。”姚胜坦承。
一个事实是,2011年10月,胜景山河首创的新品类——干型黄酒,在“中国黄酒之都”苏州首发上市,到场的苏州经销商超过500人,对于胜景干黄的产品品质,现场无人不翘起大拇指,但当时快速签约的经销商并不多。
“如果这个干型黄酒是别的企业发明的,那就是当场签约,快速推广啊,可是我们需要把经销商一拨一拨的邀请到岳阳现场参观考察,才能完成签约,一直捱到去年年底,才算在苏州站稳了脚跟。时间成本消耗太大了”。
俗话说得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胜景干黄的推广时间被迫延长,但是一旦被有眼光的经销商相中,胜景干黄就成为这些经销商的“黄金屋”。
胜景干黄的营销顾问——著名营销专家——湖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夏毅教授,喜欢把中国现阶段的酒水市场区分为“三瓶酒”市场和“两瓶酒”市场,“三瓶酒”是指白酒、啤酒和黄酒的消费人群都很成熟的市场,典型如长江三角洲的苏浙沪地区。“两瓶酒”是指苏浙沪以外的地区,除了白酒和啤酒,黄酒的消费人群并不集中。
在“三瓶酒”市场,黄酒消费人群很大,胜景干黄凭借其杰出的产品力,能够迅速赢得消费人群,在苏州,胜景干黄的代理商已经尝到甜头并走进“黄金屋”。
2013年初,上海喆高实业公司已经发现这一商机,签约成为上海市场的代理商。
而在北京怀柔,这是典型的“两瓶酒市场”,北京亿豪工贸公司早在2012年春季糖酒会期间,就发现了胜景干黄的市场潜力,通过现场考察和胜景山河签订了代理协议,后来仅用8个月时间,在北京销售胜景干黄近千万元。
“我也销售白酒和红酒,去年盈利最大的是胜景干黄。”北京亿豪公司总经理秦福荣说:“说黄酒口感不适合北方市场,那是理论家的口水战,在我们这些实干家眼里,趋势和品质才是第一位”。
秦总结说,干型黄酒之所以在北京能迅速被消费者接受,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胜景干黄的低糖度满足了这一诉求,二是胜景干黄的口感与传统黄酒相比,有特别大的改善,如果没有这些创新,在北京推广就不会有这么快。
为了推广胜景干黄,从2011年到现在,胜景干黄的营销推广富有特色,层层递进。2011年10月苏州首秀,主题是“苏州你好,我们来了!”巧妙借用岳阳和苏州两座历史名城的渊源,通过《岳阳楼记》和苏州名人范仲淹的关系,赢得了苏州消费者的好感。2012年成都春季糖酒会,推广主题为“千年等一回,胜景干黄与您有约”,准确的传递了胜景干黄突破黄酒干型化千年难题的创新力量,加深了经销商对胜景干黄独特竞争优势的了解。
2013年春季糖酒会,胜景山河推出的营销主题是“胜景干黄,一辈子的事业”,试图在中国酒业格局正在发生裂变的大背景下,唤醒经销商心灵深处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协同放大干型黄酒的市场张力,共同做大中国的黄酒事业,共同走进继白酒红酒之后的又一间“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