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常红)中央部门正在公布的“三公经费”可谓是炙热话题,尽管姗姗来迟,但也让人看到了政务公开的进步。
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据统计,截止7月26日7时,已有84个中央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占到了八成多。
今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要求2011年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都要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同时公开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
[一问] 哪些部门该公开?
[专家] 公款单位都该公开
截止目前,6月底的期限已经过了20余天。媒体统计,仍有近20%单位按兵不动。随着每天公布部门的增多,网友越看越糊涂,到底哪些部门该公布“三公”消费?似乎也没人能说得明白,明确名单无人公布,也无从知晓。
“只要花的是国家的公款,就都应该公开支出,接受百姓监督。”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国家规定的不公开的一些涉密部门,从原则上来讲,只要是花公款的单位,无论是中央或地方,都应公开。
吴丕非常赞赏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单位的作法,在他看来,在不在中央部委序列是次要的,主动或心甘情愿公开三公经费才值得称道。
[二问] 最大差万倍 悬殊何以如此巨大?
[专家] 需要公布详细 百姓看明白的数据
各部门公布的“三公数据”差异太大,许多数据令人费解。
从2010年公务接待费决算数这一项来看,目前最高的国家税务总局为66587.15万元,最低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仅为5.84万元,两者相差超过一万倍。
又如,2010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农业部15140万元(公车费用占三公费用比重达64%),与教育部的199万(公车费用仅占三公费用的7.8%)相比,相差巨大。
再如,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公车费用以148623.60万元位居第一,中国红十字会以30.00万位于最少,相差4954倍。红十字会的数据饱受网民质疑。
农业部公布的公告里,其在职人员9万多人,退休8万多人,加起来17万人。按在职人员数计算,年人均财政拨款“三公”经费约为2500元。税务总局虽然总量指标居高位,但因其包括全国国税系统,在各个省区市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平均下来似乎也不是很多。
中科院以28711.28万的三公消费位居排行榜前列,中科院的解释说,一直高度重视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因此其高额的出国(境)费主要以科技合作与交流支出为主。因公出国费约占总额94%的商务部称,出国经费占高,与商务部的工作性质有关,与中国在国际格局中不断演变的地位有关。
“无论如何,中央部门有大小之分,可能每个高消费单位都会有自己的充足理由。之前有曝光说某单位一辆公车一年维修维护要五万元以上,其解释理由也是相当充分的。”吴丕表示,“最主要是公众对公布的数据不太相信,这都影响到政府公信力。网友质疑声大时,单位非常有必要做出解释。”
“比如,澳大利亚堪培拉市政府每年都会公布收入及支出,每一笔都特别详细,百姓一目了然,也更愿意相信其真实性,起到了真正的监督作用。我们还做不到这么详细,主要是延续了过去的一种形式主义,公布仅是个良好开端,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
吴丕认为,最重要的是把三公消费公布得更加详细、彻底,政府部门最好能做到财政透明,给百姓一个看得非常明白的交待。
[三问] 为何不公布人均?
[专家] 出发点是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
已公布“三公经费”部门中,国家税务总局21.66亿居首,国家海关总署以5.03亿位居其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4.19亿居第三。国家银监会、交通运输部、中科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气象局等的“三公经费”也均在亿元之上。
从已公布数据来看,不同部门悬殊巨大。不难明白,只有公布了各单位在职人数,看出整个部门的人均三公消费,这样才具代表性。这是个最基本的数据,然而许多单位并未按此公布。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指出,“三公经费”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就难以有所比照。基于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诸多因素,各部门公布的最终绝对数字的高低并不必然说明相关工作的优劣。缺乏权威部门把关,“自说自话”的数据难逃选择性公开的命运。
吴丕告诉记者,大多单位公布三公经费是在压力和要求下的举动,而非自愿。公布人均费用难,原因就在政府公布三公经费的出发点上,到底是为了应对上边政策的一种策略,还是真正对人民负责,真心实意地接受人民的监督制约。
[四问] 公布顺序是否太随意?
[专家] 中央政令没有得到很好执行
截至目前,各中央单位公布的“三公经费”进度不一,形式也不统一,有的“大大方方”地在官网上突出公布,也有的选择在周末或晚上公布,还有的则在子栏目公布,非常隐蔽。
更让人不解的是,科技部4月14日第一个公布,距离7月6日公布的第二家中国工程院,时间相差两个多月。同时,除了科技部在规定期限内公布之外,其他的部门全部超过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规定的公布期限。
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应遵循什么样顺序,可有章法?吴丕表示,“公布的随意性,恰恰说明中央政令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有令必行’还没有完全做到。不可否认,应付或拖延心理肯定存在,关键是要从此形成制度化,以后要年年公布,而且要根据百姓呼声,不断完善。”
“目前百姓对政府的监督力度还相对较差。现在的上下级管理容易造成官僚主义作风,不对百姓负责,只对上边负责,就容易出现敷衍塞责情况。应尽快完善民主监督制度,让百姓更多监督政府才是解决之道。”吴丕说。
[五问] 不公布会怎样?
[专家] 建立严格问责机制
在中央部门如火如荼地公布“三公经费”的同时,北京市作为地方政府,也首先公布了“三公经费”支出: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三公”经费2010年合计11.3亿元。
但中央部门里,在媒体列出的公布榜单上,还有不少单位对公布无动于衷。
吴丕表示,要建立问责制,对未及时公布和数据弄虚作假的单位相关责任人要坚决问责,树立公信力和威慑力。
“在现有制度下,如果只有上对下的问责,下级机构可能想一些理由搪塞就可以了,但如果对实现人民监督负责的话,在目前情况下,就应该对不公布的单位进行追究。”吴丕指出,我国问责制由来已久,但一般是对老百姓意见大的问题会问一下责,意见不太大的就不了了之或懒得问责了。老百姓还不能真正地实现监督。”
“公布三公经费不是显示政绩的作法,更不是作秀,现在一些人的政绩思想太严重。”吴丕认为,单位公布“三公经费”之后,百姓有疑问的,相关监察或监督机关应启动监察,及时向百姓解释和说明。“公布这么多部门的经费,不可能完全是准确无误或无水分的。”
“要将公布三公纳入真正的监督体系,不要为追求政绩而公布,要真正实现人民监督目的。这才是三公经费公开的最终目的。”
[六问] “三公经费”面纱为何难揭?
[专家] 肯定有不敢见光的“猫腻”
各部门公布的情况五花八门,有的就是一张笼统的收支表,只谈收支总量;有的则除总量统计之外,还公布了具体的明细。已公布的内容无统一标准,也无明细要求。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指出,政府难以公开“三公”支出的原因在于基础工作不到位。温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强调,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
“应该看到,现在的公布是很大的进步,公布的数据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吴丕表示,“三公经费”的面纱相当难揭,原因至少有二:一是一些官员官本位思想和体制根深蒂固;二是“三公花费”确实有不少见不得光的“猫腻”。
“如果没有问题,为何不能拿出来‘晒’给百姓?”谈到为何公布难,吴丕认为,肯定某些单位存在一些见不得光的作法,想办法搞隐瞒,或公布一些虚假不实信息,这都很难避免。不想公布,就是怕老百姓发现问题或抵制百姓监督。
“公布三公经费当然是进步,但需要公布得更细,敢于接受百姓挑刺,发现问题,真正实现让人民为政府的表现打分。目前的公布,尽管并不尽人意,但也是不少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呼声推动的结果,尽管这种变化缓慢,但希望能稳步推进。”
“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百姓监督,不要为了完成上边交待的任务而公布,应让这种作法进入监督渠道,实现常态化和程序化,最终把达百姓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 吴丕建议。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常红 编辑:江源
|
商讯
- ·总投资超50亿元 平乐5年内建成国家级度假区
- ·2011年浙江商人投资四川近470亿再创新高
- ·巴中引资5亿元建首个五星级酒店
- ·安顺引资800多亿造生态旅游城市
- ·四川油气化工产业将建10个集聚带、集群和基地 24小时新闻排行
- ·四川灾区发展振兴“答卷”会很精彩
- ·达芬奇悬案回溯:质检部门坐视不理酿糊涂案
- ·从粤回川大巴贵州又遭难 路坎侧翻导致4死45伤
- ·京昆高速广元段4车相撞 12辆宝马被大火烧毁
- ·川首个婚庆"合同示范文本"公布 婚礼细节写进合同
- ·赵本山为何不满春晚枪毙徒弟小品
- ·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闭幕 中国金牌榜第二
- ·男子1500米自由泳 孙杨破世界纪录夺冠
- ·日发电量刷新纪录 迎峰度夏用电后续形势不容乐观
- ·四问出国经费 为何70多部门未公布使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