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船上载满的是乡愁 岸上守望的是未来


来源:合肥晚报

沿着中庙景区向东2公里,靠近巢湖的一处船塘内,密密麻麻排列着数十艘水泥渔船。船上生活着数十户以船为家的渔民,世世代代依托着渔船在巢湖上漂泊。随着巢湖渔民上岸工程的实施,今年年底前后,在政府帮助下,他们将上岸定居,彻底告别世世代代的水上生活。

穿着渔民自制救生衣的渔家娃  

在刘叶军渔船的隔壁,是哥哥刘叶春家的渔船,52岁的刘叶春已经有了两个孙子。他甚至叫不出他们的大名,两个孙子一个虎年出生,一个龙年出生,索性就叫他们小虎、小龙,叫惯了,大名也就无所谓了。

小虎、小龙从小就生活在渔船上,如今他们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但却无法和陆地上的孩子一样正常上幼儿园。刘叶春用铁皮将船艏一部分空间围起来,形成一个数平方米的活动空间,两个孩子只能骑着儿童三轮车,在铁皮圈里绕圈子。为了防止孩子掉下水,刘叶春又在两个孩子的脖子上挂着用泡沫、布袋制成的土救生圈,他说这种土救生圈是水上人家给孩子的必备品,他小时候挂过,他的儿子挂过,现在又挂在孙子的脖子上。

刘叶军看着在船头玩耍的侄孙,也在为自己的两个孩子发愁,大儿子已经18岁,在老家读高三。刘叶军对于大儿子寄予了更高的希望:“我一再对他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彻底告别这种祖祖辈辈在船上讨生活的日子。”但对于儿子的成绩,刘叶军还是有些无奈:他远在巢湖,照顾不了他的学习,对于儿子能不能考上大学他还是有些担心。

岸上生活既期待又担

对于即将上岸定居的生活,刘叶军一家显得既兴奋又迷茫。毕竟是渴求了多年的岸上生活,如今这一梦想即将实现,确实让他们很兴奋。

同时刘叶军又担心,上岸后生活能否适应:几十年来,船民们适应了船体顺着水波缓缓晃动的规律,不知道没了船体的晃动,能不能睡得着觉;他还想过住在楼房里,渔网往哪里放。不过,刘叶军认为,总有一个适应期,盼了那么多年,终于盼来了上岸的生活,任何事情总是要去适应的。

刘叶军只希望不要离船塘太远,以后捕鱼时不需要走太远的路,他和渔民们去看过好几次,距离湖岸五里多路的距离,不近也不算太远。尽管上岸定居有着太多不确定的事情,但老刘和同乡们坚信一点,至少定居后,他们的孩子们应该不会像他们这样,一辈子守着一条船在湖中无边无际地漂泊。

137户巢湖渔民将上岸

据悉,合肥境内以船为家的渔民有137户,为加快实施渔民安居工程,合肥市在中央和省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再出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对渔民户均补助达到15万元。

在具体项目推进中,合肥市在充分尊重渔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了新建住房和调剂存量房两种方式进行安置,加快解决住房问题。其中,利用现有的存量房安置渔民107户,其余30户渔民在巢湖中庙新建住房集中安置。安置的房源位置好,方便渔民生产生活,房屋面积最小为65平方米,最大的房型达到109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80平方米左右,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60平方米安置标准。同时,合肥市有关县区政府统筹解决了渔民户籍、医保、子女上学等“一揽子”问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董军]

标签:渔民 巢湖 生活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