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赵福全全面解读2011吉利上海车展

2011年04月17日 15:58
来源:凤凰网商业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战略转型继续深入,“技术吉利”向“品质吉利”挺进

吉利需要而且有能力打造足够多的车型产品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我们对上海车展吉利的参展阵容已经有了清晰的了解,也让我们充满了期待。不过,我也有一个疑问,这么多的车型吉利真的都要造?作为一家历史并不算长的年轻企业,吉利有必要一下子造这么多车吗?

赵福全: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老实说,作为研发的老总,我也希望能够少干一些,这样我们研发团队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但现实的情况却不容我们“偷懒”。大家知道,目前吉利在国内共有十大生产基地,已经为实现2015年的产销目标做好了产能储备。这次车展上我们共展出了18款产品车和准产品车,这个数量确实不少,但平均到每个基地才不过2款车而已,而且要随时面对车型换代和产品升级的问题。实际上,目前仍有一些基地“嗷嗷待哺”,期待合适的产品或后续产品;不少基地老总都在“抱怨”自己的车型不够。再从品牌的角度看,三大子品牌相互独立,并行运作,各自都需要足够的产品系列予以支撑,我们把开发的车型除以3之后,恐怕就很难再说车型数量多了。尽管近几年来吉利发展迅猛、风头正盛,但我们清醒地知道,如同其它自主品牌一样,吉利仍然游走于生存与发展的边缘,容不得半点的停滞,更不用说是倒退了。在这种情况下,吉利真的需要持续不断地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持续不断地加快前进的脚步,否则三大子品牌将成为空中楼阁,十大基地也难以为继。因此,车型的多少是集团大战略决定的。研发团队必须把战略规划中的众多车型按时保质地开发出来,不断为集团提供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产品,以确保吉利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看来您还真是不得不造这么多车,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心——吉利研发团队到底有多少人,你们是如何同时完成这么多车型的开发任务的?

赵福全:的确,尽管与2006年底我刚接手时相比,承担各项研发任务的吉利汽车研究院的人员规模已经增长了近五倍,达到1700多人,且人员素质也有了质的飞跃,但和繁重的开发任务相比,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非常巨大。车型数量要保证、成本要受控、进度要如期、品质要提升,而人就这么多、设备也有限,想要做好困难确实不少。

不过,吉利研发团队对于完成任务仍然充满了信心,这里面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全新的吉利技术体系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平台战略和通用化建设”不断深入,可以实现“多快好省”的产品开发;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吉利特色的产品开发流程确保了产品研发的规范性和标准统一;以高度细化且不断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为支撑,矩阵式管理责权不易明确的问题被有效解决,实现了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建立了晋升空间广阔的四条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以及独特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既稳定了团队,也有效提高了员工水平;研发软硬件实力有条不紊地持续提升;系统化的知识积累成为一种制度和文化……总之,吉利汽车研究院业已形成了整车、发动机、变速器以及安全、新能源等核心技术的自主正向开发能力,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集团的各项研发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吉利汽车研究院并没有因为自身的能力提升和成果不断而固步自封或闭门造车,而是以广阔的胸怀展开密切的对外合作。今天造车已无必要从零做起,“轮子是圆的”根本不需要去证明。大量国际一流的零部件供应商、工程公司以及高等学府、科研院所的资源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吉利只需要掌控核心技术即可。“集成创新”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为吉利以有限的资源完成众多的车型产品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任务提供了可能。因此,尽管挑战巨大、困难重重,我们的研发团队完全有决心也有能力支撑起吉利的多品牌多基地运作。

相关专题: 2011品质吉利  

[责任编辑:麻根志]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