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器换人”到智能用工,消费品制造业开启人效升级
商业
商业 > 正文

从“机器换人”到智能用工,消费品制造业开启人效升级

摘要:智能化是用好机器,更是用好人。

“再买剁手”的调侃正在淡出消费话题主流。2023年“双十一”购物节,全网销售额同比增幅来到历史最低,主流电商平台与头部主播流露出明显的疲态,而细分赛道的中小玩家与垂类主播涌现了一批黑马。据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全面放弃打折囤货的消费模式,围绕自身个性化需求进行理性、悦己的“多巴胺消费”。购买无用商品的“剁手党”在消费群体中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小了。

市场切分在垂直领域造就了一批盈利先锋,也向传统消费品制造企业提出了迫切的挑战。对老牌大厂而言,低价高质的效率优势依然是基业长青的前提,但如果不能兵分多路打入细分市场,市场份额的萎缩与品牌价值的下滑也就在所难免。制造企业需要稳中求变,在进一步降本增效的同时,探索产品创新与柔性制造的未来方向。

机器员工覆盖万人产能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劳动力正从制造业稳步流出。食品制造巨头徐福记在广东东莞建设了占地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壮观厂房,包括40多个大型现代化车间,100多条高品质自动化生产线和400多台高速包装设备。这些车间、产线的正常运转依赖着5000位徐福记员工,而十余年前最高峰时,这个数字是15000人。替代这减少了的一万名劳动力的,是“机器员工”。

淘宝销量第一的徐福记沙琪玛,产线几乎完全依赖机器:原材料被无人车运送至厂区后,经APS自动排产,在自动化产品质量监控系统下自动加工至成品,再经由码垛机器人、自动喷码机和AGV转运车装箱搬运。

徐福记产线上的机器人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3年世界机器人报告》中指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为52.5%,是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自动化生产带来的效率优势和质量稳定性将继续为传统消费品制造企业赢得客户青睐,争取更宽裕的转型空间。

精益管理释放人的力量

工厂中快速铺开的钢铁力量为消费品制造行业赢得了超越人口红利的效率优势,而随着效能竞争的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企业正尝试进一步从劳动力层面寻求精益管理的可能性。

智能制造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应对柔性、多样的产线和订单需求创造了条件,但人力的规划和调度还不足以立刻满足需要。为了将员工技能与产线需求进行实时匹配,完善动态生产计划,徐福记与盖雅工场合作,借助劳动力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智能排班。

通过智能排班系统,徐福记为厂部搭建了人力调动的全局视角,任务信息、技能信息、工时信息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中呈现、处理、调整。员工上午在A厂区的4产线,当天下午就可以根据情况被调度到其他厂区的产线,规避了人力分配的延迟性。盖雅工场的数字化系统也能借助实施考勤和现场无感设备采集工时、效能数据,建立生产效能数据库,对排班规划进行智能分析与自动优化。

智能排班助力人效提升

虽然手段各有不同,但柔性制造显然已经成为大型消费品工厂的共同选择。从SHEIN、必要商城等品牌专注小批量订单的C2M柔性供应链,到玛氏巧克力涵盖供应链管理、MES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员工培训体系的柔性制造体系,再到徐福记的“机器员工+智能用工”方法,行业探索出了涵盖自动化、模式、流程和人效的全方位进路。

据了解,盖雅工场是全国领先的劳动力管理软件提供商,为制造业、服务业等劳动力密集产业提供管理视角与解决方案,帮助多家五百强、行业头部企业实现了人效提升。盖雅工场也是全球领先的业务流程管理软件供应商 SAP 的金牌合作伙伴,与 SAP 共同推出 SAP + 盖雅全流程人力资源管理云,整合 SuccessFactors Employee Central 核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 Gaia WFM 劳动力管理系统,帮助企业运用全球领先的云技术来管理其人力资本和劳动力队伍。

盖雅工场2023年发布的《聚焦人效,重塑组织:典范企业管理实践案例集》记录了多个行业的人力管理转型实践,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益管理和智能用工,实现人效的提升和组织的高效运转。这些实践证明,在智能制造与柔性制造的新趋势下,传统的消费品制造企业依然可以通过精益的数字化和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保持、拓展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