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山茱萸供不应求,价格未来趋势将持续走高?
商业
商业 > 正文

中药材山茱萸供不应求,价格未来趋势将持续走高?

山茱萸作为药食两用的大品种,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不仅在药用板块以六味地黄丸等为代表,而且在食用方面山茱萸酒、膏、口服液、果酱、茶等产品正在成为新零售板块的热点,市场需求量逐年递增。

但是因为近几年的恶劣气候,3月份的倒春寒、7月份的强降雨等,导致产量总体不大。供不应求,让诸多产地商家、市场商家、大户、药企等都对此保持着高度关注和热议。

山茱萸一直是市场上的刚需药材,年需求量大约为8000吨左右,并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但是从近几年的生产情况来看,有数据统计山茱萸2018丰收年,全国年产量高达10000吨左右,2019年产量6000吨左右,2020年产量5000吨左右,2021年2700吨左右,经历连续3年的减产,使得库存得到很大的消化,产地商家和药厂都很少再有库存。

经历这3年的消耗与后疫情时代的需求拉伸,以及释放的减产信号,多数商家看好山茱萸的走势,在经过后疫情时代的消耗,更倾向于库存在4000-4500吨左右,此数据是经过亳州专营商在冻库寻货中得知的信息,所以数据更加可靠准确。

在西峡县山茱萸的交易现场,某山茱萸收购商指出:“近几年山茱萸大规模减产,造成收购比较困难,但是山茱萸的功能应用又越来越广泛,全国药厂、饮片厂、药商均感受到十足的紧迫感,所以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大家收购的时间要比以往更早。”

收购商家以上海宁圣公司、北京公司、以岭药业、宛西药厂、九芝堂、同仁堂为主,约占产量的75%以上。但是据相关数据统计,很多企业都没有完成预定的收购计划。

各大药厂、药商的纷纷抢购使得山茱萸的市场关注热度不减,价格也由药厂货42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46元,饮片货也由原来的48元上涨到现在的53元,桶子皮也由原来的53元上涨到现在的58元,扁皮一直保持在55元左右。

早在之前,山茱萸便被列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医疗应急)清单》,其用量必然扩大。六味地黄丸对病后恢复有很好的疗效,随着山茱萸对各种基础疾病的良好效用,未来必然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