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中国|全球供应链韧性建设的中国贡献”高峰论坛
商业
商业 > 正文

“跨国公司在中国|全球供应链韧性建设的中国贡献”高峰论坛

部分参会嘉宾合影

适逢2022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五届开幕在即,如何用好进博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吸引跨国公司,走进中国、扎根中国。尤其在世纪大变局及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中国如何以强大的市场、丰富的绿色低碳建设经验、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能力、逐步提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日益优化的投资环境共同构筑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新优势以及如何建立更加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进一步助力跨国公司在中国更好地发展?已成为许多中外管理者们关心的话题。

活动视频剪辑

近日,以“跨国公司对中国|全球供应链人性建设的中国贡献”为题的高峰论坛在沪引热议。该论坛由渤锐斯谷企业家精英国际俱乐部、上海银行主办、上海杨柳经济开发中心协办,吸引了线上线下行业众多来自制造业跨国公司、国内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快速成长型公司高管以及从事半导体、人工智能、汽车智能出行、医疗健康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领导出席。

论坛以嘉宾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展开。八位来自行业重磅级的分享嘉宾,从不同维度以实战操盘和全球战略的视角全方位解析:在世纪大变局及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重组及对中国的影响?供应链韧性建设的国际合作面临那些新新特征?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环境资源、金融市场、技术产业和地缘政治变革,并进一步参与和引领全球供应链韧性建设?跨国公司如何为中国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在推动中国“双循环”发展发挥着怎样重要作用?中国和全球跨国公司如何加快携手加强供应链韧性建设的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创新步伐?等前瞻性话题。

滕勇博士,科尔尼咨询,全球合伙人

科尔尼咨询,全球合伙人滕勇博士,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全球供应链重组及对中国的影响》。科尔尼公司最近做了一个调研,从2020年开始,整个疫情之后,应该说全球所有行业的供应链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产业以及不同的企业规模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尤其是像汽车行业,它的冲击特别大,所以说未来供应链重组和提高供应链韧性是所有企业非常关注的话题。

具体来看,在疫情影响之下,芯片短缺对我们下游的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整个汽车行业在2021年的损失大概是2100亿美元左右,尽管目前来说情况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没有根本解决,我们可以从最近的车企的年报或者季报可以看出。同时地缘政治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们比较了2021年和2018年的美国进口,尽管美国的进口总额是增加的,但是从中国的进口不断减少,而这一块基本上转移到了东南亚、墨西哥、加拿大等等。这是一个趋势,可能这个趋势一旦形成,可能短期不能扭转的,所以我们可能要未雨绸缪。

因此为提高供应链韧性,有效应对疫情与地缘政治的风险,通常我们建议客户从三个角度考虑。第一“供应链的分散”,就是从供应和生产角度来讲,不仅是在中国维持足够的产能,同时尽可能在新兴地区,包括东南亚、印度、欧洲等地分散部署,避免对供应链的整体冲击。

第二个是近岸回流,就是我们供应链要靠近下游的主要消费市场,可以利用其周边国家进行回流,减少可能的贸易中断,同时还能降低安全库存的规模,提高整个供应链灵活性。大家可能知道去年此时,太平洋航线的价格爆涨几倍,尽管最近几个月有所下滑。另外运输及物流灵活性也是我们未来供应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第三个是降低供应链的跨度,通过核心环节的一体化,获得对供应链的更好的控制。

我们未来还会不可避免的继续进行产业转移,转移的驱动因素分成三大类,一个是人工成本驱动,很多低价值的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在转移。第二个就是多元化供应的驱动,就是说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的中断,需要部分产业转移,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在中国本土维持部分产能。第三个越来越严重的就是地缘政治风险的驱动,随着整个中美的日趋激烈的竞争,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中美脱钩是一个趋势,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

因此在这样的变局之下怎么应对?我们认为中国目前来说总体上有四个手段可以利用。第一升级扩大消费市场,增强终端市场对供应链的吸引力。第二是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做大做强我们的高附加值产业,第三打造高附加值产业供应链的综合成本优势。第四鼓励我们本土企业与全球产业加深融合。

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需要有充分的供应。因此我们未来中国的消费者群体仍然是中国和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不管是中国企业也好,跨国企业也好,需要有足够的布局满足我们当地的需求,这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手段。

另外积极提供本土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应对美国科技封锁的唯一途径。例如,之前美国对中国科技蚀刻机是封锁的,基本上12纳米以下不让进口,随着中国本土的技术突破,可以看到5纳米以上也可以进入中国。

第三个手段,我们还是要提升我们的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自动化、数字化产业的优势,使我们从劳动成本优势向高端产业综合成本转化,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工程师红利,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

另外,我们也是建议积极鼓励我们的本土企业走出去,把我们的供应链铺向全球,使中国的企业在全球的供应链体系当中形成不可获缺的力量,这也是提升我们本土企业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手段。

对于我们科尔尼公司来说,我们也着力于协助我们的客户评估与提升供应链韧性,我们有系统含八大维度的框架体系,覆盖从供应端到需求端,在座的各位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和各位一起探讨交流,谢谢!

瑞成博士,思爱普(中国)有限公司,SAP全球高级副总裁,SAP中国研究院院长

李瑞成博士重点分享了目前行业新趋势,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和商业网络打造韧性供应链,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企业能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而应对自如。

谈到韧性的供应链和可持续发展的话题,我想给大家先回顾一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来源。大家知道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制定的一个框架,包含17目标,其中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绿色经济,人才等是和企业关联比较大的目标。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即双碳目标。这是一项伟大的目标,但是实现它,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第一,碳的数据管理和计算。怎样让碳数据流动起来,把它变成碳资产。第二个方面就是降碳的投入,这是一项短期很难看到回报的投资。第三个方面是,对于以上领域,各个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标准,及其复杂。 满足当地法律要求,对于走向海外市场的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所以在供应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碳的数据,把碳变成一个有效资产,而不是一个负债。这是很多国内企业在达到双碳目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共同问题。

工业互联网加上商业网络这两大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就可以打造一些比较方便快捷的碳商业网络,同时满足供应链韧性全方位要素的搭建。那么什么叫商业网络?实际上它的概念在最近几年是非常炙手可热的,它主要针对的是B2B。为了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我首先跟大家讲一下基于B2C的概念的消费互联网。通过把消费者生产厂商链接到一起,像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打造这么一个B2C为主的互联网体系。那么B2C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回到B2B的时代,就是我们目前的方向,它的基础就是工业互联网。在B2B世界里,商业网络把中心企业的上下游,纵向的合作伙伴,例如银行、贸易公司等链接在一起。这样所有商业网络的参与者可以提高供应链韧性,实现价值传递。商业网络和B2C底层逻辑是不一样的,B2B世界里,参与者只认三个目标,第一要带来成本下降,第二要提高效益,第三带来新的创新价值。否则,B2B 的企业不会参与商业网络。

商业网络的优势和价值的实现形式是基于生态体系带来的价值。商业网络,实际上把碎片化的商业关系加入统一的,可协调的,智能的商业网络。它链接的不仅仅是一层合作伙伴,它可以穿透N层的链接关系链接更深更远的合作伙伴。商业网络不是宽泛的理念,它是实实在在落地的,并且产生非常大商业价值的技术和理念。举例说明:提到SAP,大家想到就是一家ERP公司,其实SAP业务非常广泛,其中之一就是运营庞大的商业网络。她运营四个商业网络体系:服务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关系采购网络,资产的网络,人才网络,物流网络。这几张网络有多少合作伙伴在上面的运营呢?将近有五百万公司,它带来的价值非常大。我个人预测未来五年之内,每个行业都会出现1-2家,或者大的行业3-4家这样的商业网络, 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会在未来的商业世界有一席之地。

商业网络实际上它带来的好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是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营韧性,韧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商业网络的参与者以链织网,从点状、线状的链接其他公司,变成一个立体并且可以穿透N 层的网络体系,从而使公司更加具有经营韧性,更好应对风险尤其在疫情过程当中,整体上在商业运营网络过程当中,他们可以运作自如。商业网络带来的另外一个价值就是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个方面可以表现在哪呢?我举个例子,一个工厂、一个智能制造为主的车间,通过商务网络,它可以及时协调生产原材料,把仓储体系智能地组织起来,使货的周转效率更加的有效,从而带来效率的提升。其次是它的连接带来的效率,通过连接使整个供应链更加有效、更加协同、更加的可视化。最后就是带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使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实现标准化可持续发展的发展。

李瑞成博士,思爱普(中国)有限公司,SAP全球高级副总裁,SAP中国研究院院长,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行业互联网与碳的商业网络,延伸到如何打造供应链的如何发展》。李博士说,谈到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包括韧性的供应链,我想给大家讲一下可持续发展的来源。大家知道可持续发展是有以下发展目标,包括绿色能源、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治理。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面,中国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是一项非常困难、非常大的挑战。其中一个就是碳的核算方式,碳的需求化,以及怎样把它计算出来,包括碳资产。第二个方面就是碳的投入,这是一项短期很难看到回报的投资。第三个方面是,对于以上领域,国内的标准不一。

所以在供应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碳的数据,把碳的服务资产变成一个有效资产,而不是一个负债。这是很多国内企业在加大碳排放量的过程需要考虑的共同问题。

行业互联网加上商业网络这两大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就可以打造一些比较方便快捷的碳交易网络,同时满足了在供应链韧性方面的需求。那么商业网络实际上它代来的好处是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韧性,韧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表现在实践之后,更加点状、线状的公司,在网络上折合一起形成一体状的三维的视角的动画,这样在网络上运营的公司充满了韧性,而且在韧性上的体系可以有自动化,包括对应风险尤其在疫情过程当中,整个在商业运营网络过程当中,他们可以运作自如。

董明先生,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CEO

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CEO董明先生,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eVTOL电动航空供应链的发展及融合》。董总说,我们是航空飞行器科技型的研制企业,我们研制的是一种小飞机,即便是一个小飞机,但它的各个系统和各个专业是齐全和具备的。尽管我们拥有核心研发技术,但从供应链上下游配套来说,我们需要从全球采购相关设备及寻求技术合作(如:空调、照明、防火、客舱、航电等系统)来完成我们飞行器研制及组装。

我们飞机的材料本身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由于它的质量比较轻,强度很好。我们在研制过程当中尽量尝试构建我们的供应体系,我们使用了一些国产体系,但发现有一些挑战,尤其是国产体系在航空供应链里面。举个例子,我们的碳纤的辅材使用的是一个国内的领先品牌,但它的产品一致性并不是很满意,所以使用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尤其在现在的地缘政治环境下,航空也是相对敏感的行业,所以我们很期望与全球供应链专家一起探讨,我们如何构建出一个高品质、有韧性的供应体系,谢谢大家!

李根先生,上海甄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COO

首先向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对供应链中协同趋势的感知。我们都知道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是围绕信息流、资金流和产品流的三流集成。从供应链基础模型中,我们知道,各环节的三流集成效率构成了供应链韧性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的失真都会导致供应链整体效率的受损;其次,在三流集成模型中,信息流是驱动产品流和资金流的重要动力,韧性和柔性的风险很大程度都是源于信息的低效和失真,没有及时准确的信息,自然无法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然而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我们实际面临的供应链场景将比刚才的简单模型复杂的多。会涉及到多方甚至多级的多个协同场景,包括计划、履行、结算等等等等。疫情流行期间,全球的供应链都遭受了重大冲击,Gartner也是提出了提高供应链韧性的六大策略,包括近岸分包 制造网络优化等等,我们也看到不少企业也正在采取这些措施。而随着这些战略的执行,我们整个供应链的复杂度也在随之提升,我们所面临的不再是一个针对一级的直接交易方协同,而是一个多级的复杂网络协同,进而也会对我们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模型和协同生态提出更高要求,来满足我们的网络性和穿透性。

从供应链运营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目标总是追求更快的响应、更低的成本和更可控的风险。与单体的内部数字化不同,由于协同的复杂,我们需要从协同共赢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从线下到线上,从管控到协作,从提报到共享等等,这些能力都是围绕更平等更紧密的协同关系,以及更先进更高效的链接方式来展开的。只有构建了这些能力,我们才能形成数字化的关键支撑。

温志豪先生,普华永道,可持续战略与运营合伙人

普华永道,可持续战略与运营合伙人温志豪先生,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云端协同构建供应链共赢生态》。温总说,“供应链的价值创造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原来提的比较多的降本增效,这个价值创造的要求更加多元化,例如:如何能提高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如何带给客户更多的体验价值,如何让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能够站在原来创造成本和效益的阶段向更高的可持续性转型。

同时我们看到第二个就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讲,不管从消费者,运营企业或者供应链来讲它的价值和要求,可能已经不仅仅是从原来的价廉物美需求,而是通过供应链平台来获得更多的增值服务和体验。

如何把供应链打造成我们战略的资产,提供差异化的竞争力,实现对于股东的价值创造和对于消费者的价值创造。他特别强调,4个重要的能力提升点,打造我们供应链的韧性,实现我们供应链的价值创造。首先是提升需求预测能力和对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将供应链的管理边界推向终端消费者;其次是从产品创新开始考虑更多需求,包括如绿色可持续性和供应链交付复杂度等维度,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第三,通过数字化手段融合业财,提供资产效率可视度和供应链风险可视度,最后,积极拓展生态合作伙伴战略合作,实现更高效的协同模式。

在当下后疫情时代,企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是抓住机遇的时机,修炼内功打造可持续、有韧性的供应链是提升竞争力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张苹女士,北京兆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

北京兆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张苹女士,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智能汽车出行供应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兆驰,兆驰供应链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15年物流服务经验的企业。在“结构性降本”及”科技运营”双能力助力下,为客户实现降本增效服务能力的体验。同时方案和科技双驱,提供从数据到运营,从国内到国际端到端的供应链服务。

接下来浅谈一下汽车市场的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的瓶颈和机遇。她说,在未来5年要聚焦的电动化,智能网联,包括围绕着智能网联的设备设施,以及整个供应链环节的物流需求。应对未来3年,我们更多看到人越来越贵、人越来越难招,标准流程越来越细化,所以未来3年兆驰供应链在这个赛道上更多会在两方面发力和采取建设:一是无人智能化的仓库和管理,我们在无人仓管理上会更加的发力,希望未来会摆脱或者是尽量减少对人的依赖,对低效能劳动者的依赖。第二是运力网的铺设,我们更多会投入新能源运力以及新模式方面,希望能够在全球的节能减排上做出一些贡献。

最后总结一下机遇和挑战,提到韧性供应链,提到全球化变革及常态化疫情防控,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所以我们经常在想,我们选择默默等待,还是要选择杀出一条生路,这是一家物流企业发自内心的问题,当然,迎难而上是我们最终的选择。兆驰快速搭建全球供应链网络,包括欧洲线路供应链组织,其次我们会把北美建立一些子分公司,增强全球网络的服务能力。同时我们也看国内不管是油价上涨、疫情防控,以及我们遇到的各种不可抗力,在国内物流能力上快速补充。比如全国疫情下我们申请的临时通行证,与我们的客户真正携手抗击疫情,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信赖。我们坚守了初衷,做一些为客户提供永续化的服务。

钱敏女士,上海银行总行供应链金融部,负责人

海银行总行供应链金融部负责人钱敏女士,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智能汽车出行供应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她说,上海银行上海银行于2018年7月正式推出“上行e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品牌,是国内首先以数字化理念提出全线上解决方案的商业银行。近年来,我行与央国企、上市公司、大型民营集团及链上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合作,服务产业链实体。

我们这个初衷就是打造一个开放性、普适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渠道。其实我们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开展的,其中对于上游的核心企业来说,就是对待供应链其实是在整个产业链当中是对于资金需求比较大的主体。

最后,她说,客户资源对接其他客户的资源,因为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还搭建了集团资产池,可以调配整个集团的资产,多样化我们可以集合多样的资产,包括不同币种的资产。另外,在整个产品当中,由于我们非常关注用户体验,也是希望给财务人员提供最大的便捷通过线上化来实现整个业务流程。当然风控手段的话,其实我们在这个便利的背后,银行也是加载了很多金融科技的手段,确保整个业务流程的手段和高效。以上就是我们的介绍,希望大家对于相关的产品感兴趣的话,可以和我们上海银行闵行支行取得联系,我们可以进一步来展开讨论,谢谢!

圆桌分享环节

七个主题演讲嘉宾精彩分享后,时间已到圆桌分享及Q&A环节,也是本次论坛重中之重,在圆桌论坛中达到高潮,主持人与圆桌分享嘉宾精辟问答,现场观众热烈提问,欲罢不能,直到华灯初上,论坛才在主持人宣布下,圆满结束。

谈跃生先生, 博格华纳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企业家精英国际俱乐部理事长

谈跃生先生作为跨国公司的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他从如何看待:中国对外开放以来,跨国公司为中国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在推动中国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怎样重要作用;以及如何看待中国强大的市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能力、逐步提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日益优化的投资环境共同构筑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助力跨国公司在中国更好地发展等话题作了精彩的分享与互动。

温志豪先生,普华永道,可持续战略与运营合伙人

温志豪先生作为普华永道的合伙人,专注在零售和消费品行业企业供应链管理和数字化运营的专家,为我们分享了面对后疫情的挑战,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机遇,构建可持续供应链实现差异化的竞争力;以及在中国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开展和实现绿色产业链转型等话题作了精彩的分享与互动。

钱敏女士,上海银行总行供应链金融部负责人

钱敏女士作为银行供应链的金融专家为我们分享了: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行在如何加快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创新步伐;银行如何帮助制造企业建立供应链生态体系等话题作了精彩的分享与互动。

李根先生,上海甄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COO

李根先生拥有超过13年的企业级IT咨询服务经验,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领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他为我们分享了:供应链领域相关的数字化应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那么企业应该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供应链韧性;企业在应用供应链数字化工具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企业在选择数字化产品应重点关注哪些因素等话题作了精彩的分享与互动。

董明先生,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CEO

董明先生从业20余年的资深航空系统专家和eVTOL先驱。曾就任于中航工业、通用电气GE、美国罗克韦尔柯林斯和昂际航电。完整参与了ARJ21全套航电及自动飞行系统的飞机集成和工程试飞,随后领导了C919核心航电系统研制,后投身eVTOL事业,领导了国内最早的eVTOL驾驶舱和飞控航电系统设计。怀着对飞行的热爱和对未来出行的想象,创立了沃兰特。董明先生从全球战略及实操层面为我们分享了:中国航空供应链现在是什么情况;挑战是什么;怎么克服;以及全球涉华产业链出走原因是啥;如何客观正确看待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因素等话题。

张苹女士,北京兆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

张苹女士是资深行业营销专家,十五年物流销售及管理经验。曾任友和道通集团商务部总监及上海/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培训和带领全国百余销售团队开发多家世界百强企业,为客户提供专业性、定制化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她为我们分享了:在经济衰退的寒冬里,有困难也有机会,企业需要在各个环节降低成本、应对风险、提高效率、抓住机遇,兆驰供应链作为一家all in 到汽车赛道的物流企业,有哪些能力可以展示出来等话题。

谷昕容女士,容言传媒和容言资本创始人

前新华社驻美记者、资深媒体人、财经主持人/评论员、投资合伙人

精彩瞬间回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