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观察员·超级观察|举北斗、闯深空、观风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究竟有多“硬核”?
商业
商业 > 商业 > 华东 > 正文

凤凰观察员·超级观察|举北斗、闯深空、观风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究竟有多“硬核”?

凤凰观察员·超级观察|举北斗、闯深空、观风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究竟有多“硬核”?

回望2021年,在航天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天和核心舱一飞冲天,中国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天问一号”火星着陆,“羲和号”实现中国探测零的突破,长征系列火箭发射超过400次……2021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突破50次,这其中西昌卫星发射任务就突破性的完成了21次。

2021年12月30日00时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工位,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发射升空,这次发射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2021年的收官之战圆满落幕。

中国航天,砥砺奋进五十余载,从筚路蓝缕走向星辰大海,热血昂扬终登九天揽月。在这一史无前例的航天大年,领克09作为凤凰观察员与凤凰网《超级中国》节目组携手,越过崇山险峻,亲密接触这座有“北斗母港”“中国探月港”美誉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01

从古老彝州首府“化身”当代航天城

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一队勘察地形的人马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风沙中出发,一路向南向西,来到了川西一带,为即将建立的新发射场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区域。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座盆地引起了当时前来勘察地形的工作人员的注意——这里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

于是风起云扬,大国航天梦播种西昌。70年代初的西昌,连绵不绝的山脉背后,是泥泞不堪的道路,和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宁河畔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野菜盐巴下干粮”这首传唱在建设队伍中的歌谣,反映了当时从零开始建设的艰难。直至1980年,荒山沟里,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航天城拔地而起。

深山环绕的古老彝州,为什么会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北斗和嫦娥为什么如此青睐西昌?

首先,海拔高、纬度低。据悉,西昌卫星发射场地处东经102度,北纬28.2度,平均海拔1500米。而我们知道,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关系十分重大,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就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此外,还可避免一系列火箭研制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制造过程。同时还能够满足将来发射大、小倾角卫星的要求,也有利于卫星和火箭部件的回收。

其次,是地形隐蔽。西昌地处大凉山腹地,那些终年云雾弥漫的崇山峻岭仿佛是西昌的一方方屏障,将外界探索的目光和脚步拦在门外。

再次是气候。西昌素有“小春城”之称,它的气候丝亳不逊色于四季如春的昆明。西昌的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在10摄氏度左右,而7、8月的平均温度却不过24、25度而已,是中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西昌地区雨旱两季分明,每年只有6月至9月为雨季,且多半是夜雨和午后阵雨其余月份为旱季,晴天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每个初到西昌的人往往都惊讶于头顶的那片蓝天为何能像刚刚清洗过一样纤尘不染,而这如洗的碧空也恰恰大大地增加了卫星的年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

交通方面也颇具优势。距发射场50公里处是西昌飞机场,发射场距离成昆铁路和川滇公路都不远,加之东面的金沙江航道还可以水路通宜宾、重庆直至上海,这些条件极利于运输所需物资和卫星、火箭产品。

天时加地利,西昌终于从古老的彝州首府深化为当代航天城。

02

“超级工程”镌刻“中国印记”屡创“航天奇迹”

从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成功入轨到我国首次行星探测遨游天际;从探月工程7次“零窗口”连战连捷到59颗北斗导航卫星百分百成功发射;从我国第一枚低温燃料运载火箭首飞到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成熟运用;从“澳星保卫战”无畏逆行抢救卫星火箭,到北斗收官中国航天史上最大规模燃料泄出再加注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50多年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航天“首次”。

早在1986年2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便成功放飞我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发射高轨卫星的实力。

北斗冲登九天,正是在西昌完成发射。2000年10月31日晚,我国第一颗“北斗星”成功奔向太空。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这个中心又接连发射北斗一号卫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建成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随着最后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部署,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世界航天发展史上的中国速度。

中国探月的起点,也始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的首颗卫星——嫦娥一号启程奔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此后,嫦娥二号、三号、四号陆续从西昌启程,实现奔月、绕月、落月。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搭载嫦娥五号从海南文昌发射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所属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晋升为中国探月新母港。

2020年,是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开展50周年,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50周年。

50年来,我国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其中9颗是从西昌奔向太空的。

谁能想到,1984年第一次执行发射任务时,这个中心请来当地老农和彝族同胞上山帮忙观测天气;1997年第一次发射风云卫星时,却因天气原因而被迫推迟。

如今,随着风云卫星一次次飞向太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气象预报更加精准,气象保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中国进军国际航天商业领域亦在西昌起步。“亚洲一号”卫星在西昌升空,标志着我国成为美法之后第3个打开国际航天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同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航天发射场,成为中国航天对外开放的标志“窗口”。

据了解,从“长征火箭+美国卫星”,到“长征火箭+欧洲卫星”,再到“长征火箭+中国卫星”的不断跃升,几十年来,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共计30多颗卫星,在这苍旷的山坳里腾腾飞天,创造不少奇迹和辉煌。

山河集结,穿行其间。驾驶凤凰观察员领克09越过大凉山陡险的盘山路,用滚滚车轮重温中国航天发展的过往历程与超凡成就。

与中国航天打破技术壁垒、不断创新的精神内核相同的是,作为自主高端品牌的领克汽车在合资垄断的大环境中凭借高水平的研发能力与高品质的产品体验,在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向上,硬生生冲闯出一条适合中国汽车品牌高端化发展路径,让自主品牌可以直接参与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重塑,为百年汽车工业带来全新变革!

而此次旅程,凤凰观察员领克09也将肩负新的使命——如何跟寻火箭发射的云痕轨迹,接近在群山中隐没的西昌发射中心,一起见证中国航天的荣光与奇迹

自动播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