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经济新周期与投资新趋势
商业
商业 > 商业 > 资讯 > 正文

秦朔:经济新周期与投资新趋势

继北京、深圳和杭州站之后,10月16日,东风日产天籁联合凤凰网联合打造的2021凤凰网财经峰会暨天籁思享荟于上海举行。活动现场邀请到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两位财经大咖,聚焦上海放眼世界,探讨经济与金融变革趋势,找寻并抓住资产增长新机遇。

产业升级、金融格局改革,上海近些年的变化正是中国经济新周期发展的其中一个缩影。在百年大变局之下,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新周期?上海将往何处去?个人如何寻找新的资产增长点?

秦朔表示,新周期的投资寓意应以“科创为先+内需为要”,他提议投资者可多关注科创方面信息:“产业升级与科创是不可逆的长期主题,‘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创新驱动’和‘制造业升级’上升到新高度,电动车产业链、新能源光伏、科技硬件与软件、电子半导体、部分制造业资本品等仍处于高景气度。”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们现在遇到一些跟以前不一样的挑战,势做反了那么很可能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东西都会不见了,但是如果这个势能够做对,也许你会有远大的前程。

宁德时代是哪一年创办的?2011年。小米和美团是哪一年创办的?2012年。字节跳动,2012年,滴滴也是2012年,拼多多2015年。抖音哪一年出现的?2016年。在过去十年之内你会看到很多公司完全从零起步到变成中国资本市场的龙头之一,这些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不合适吗?是合适的。

如果在2017年,某大房地产商手里有3000亿现金,还自认为自己很牛,不知道那一年开了中央工作金融会议,然后从2018年起继续加杠杆扩张,这个势就完全做错了,今天你不出问题谁出问题呢?所以,无论是做产业,还做投资,包括普普通通的打工者,都要去看国家的势在哪里,这个周期的方向在哪里,在这里面已经没有标准答案了,都是结构性的分化格局下的你去找那个适合你的答案。

为什么说势非常重要?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我们都是在很多外部条件的约束下创造历史,所以要去关注很多环境的变化。我今天的分享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个如何理解新周期;第二个新周期下上海往何处去;第三个新周期下个人如何寻找新的资产增长点。

经典意义的经济周期一般被划分为四种:受厂商库存投资驱动的基钦周期(3至4年)、受设备更替和资本投资驱动的朱格拉周期(9至10年)、受房产业和建筑业驱动的库兹涅茨周期(15至25年)、受技术创新驱动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至60年)。

美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认为经济周期一般都是跟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差不多一个经济周期50-60年。如最早蒸汽机的时代,铁路和钢铁的时代,电气化化学工业的时代,石油工业的时代到信息工业的时代。库兹涅茨周期,1998年央行拿了1500亿给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给老百姓,那一年为了抵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把房地产作为国民新增长点和支柱性的产业,2000年房地产这一波就起来了。从库兹涅茨周期来看,这个周期最旺盛的主声浪已经结束了。朱格拉周期讲设备的更替和资本的周期,这个时候哪些产业值得关注很清晰,今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电气化、网联化、共享化这个周期。基钦周期库,存不足要补库存是它的基本框架。从我的研究来看,传统四大周期构成一个总的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但由于受政府干预影响,传统的经济短周期波动的特征越来越弱。

但是,还会有哪些因素从长期来看一定会影响整个经济大的发展呢?第一个很明显,中国未来一定要走向更多的依靠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高质量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我们的人口红利不断下降,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达到巅峰,从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下降,人口红利在2010到2012年基本上结束了。但是数量意义的人口红利结束,还有质量意义的人口红利或者叫人才红利,质量意义的人才红利就是受教育年龄,从全球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受教育年龄更高,那么他所带来的经济产出会更高。当我们数量下降的时候,我们的数量在上升,有一定的对冲。可惜质量的上升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有限了,接下来只能通过结构调整,打破各种各样的行业壁垒,组织变革等等提高全要素的劳动生产率。未来投资要选择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不能再像以前简单的数量扩张。

第二个大逻辑,中国到2035年实现人均GDP再翻番的远景规划,是有很大希望实现的。2035年中国人均GDP大概在2.3万美元到2.5万美元,意味着中国市场的商品零售的规模会比今天要大一倍还要多,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销售的内部市场。展望2035我们还会上一很大的台阶,更加强调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强调信息现代化的商业经济体系。

大的逻辑从人口红利到提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到高质量发展,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解决整个宏观杠杆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问题,才能解决我们非金融企业的负债水平远高于全球的问题。

这样新的周期对于做投资有什么寓意?我提出一个概念—“科创为先和内需为要”。所谓科创为先,“十四五”规划纲要里第一条重大创新就是科技创新,第二大就是突破产业瓶颈,这个问题被放到国家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科创为先这个方针是非常明确的。

第二个内需。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扩大内需并不是应对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也不是要搞大水漫灌,更不是只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而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真正有品牌、技术、渠道、服务壁垒的公司,会慢慢来崛起。今年消费因为在过去几年涨的太多了,今年消费在回调。这种回调,可能就是投资者机会。产业升级跟科创是不可逆的长期主题。消费我认为是可预期高稳定性的投资,消费不仅仅是新消费,还包括基础消费,水油酱油都是基础消费。接下来退休的60后70后,70年的人到2035年面临退休问题的,他们这些人的财富是蛮多的,到了养老阶段的消费其实是比较旺盛的。基于新基础设施和新消费人群,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创新+消费”的新领导品牌。

上海是全球大城市中唯一一个既能造航空母舰又能造登月工程关键零部件,有大飞机、又有创新药,还有芯片这样的一座城市。我们一般想象上海是金融中心,是时尚魔都。并不止于此,上海这个城市非常硬,有强大的硬实力。到2025年,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要取得重大进展,区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万美元以上。到2035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

整个中国新周期的特点,过去是“地产+基建投资+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在居民财富配置中,以房产为主,实物资产占比高。未来强调高质量发展,依靠科技、消费、创新、直接融资等拉动。毫无疑问这样的变化会使得居民财富中金融资产的比重上升。国家创立科创板,北交所,都在支持创新,国家的意思是什么?国家的意思就是你的钱别去买砖头,你的钱拿来支持国家,把创新搞好。未来10-20年的时间里面,国家创新是你必须关注的事情,所以你的金融资产比重肯定要往这个方面提升。

个人投资理财,要遵循理性化、专业化、配置化三原则和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平衡。依靠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建立合理目标预期,截至2019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14%。全国管国家的养老钱最重要的机构就是百分之七八的回报,凭什么一想百分之几十,那你就等着百分之几十的风险跟你如影随形。

现在推动新周期的结构性力量对比以前发生根本变化,所以我们必须仔细研究新的变化。过去常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大”,未来投资需要理性、智慧、思想,个人投资者的发展,整个投资市场的发展才会更健康。谢谢大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