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与传承:纪念孔子诞辰2570年系列活动之罗安宪教授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商业
商业 > 正文

仁爱与传承:纪念孔子诞辰2570年系列活动之罗安宪教授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2019年12月21日,由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联合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举办的“仁爱与传承:纪念孔子诞辰2570年系列活动之罗安宪教授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会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学术委员罗安宪教授作专题学术报告。

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会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荣誉会长孔德墉,中国中医药报社副社长陆静,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理事长孔令谦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孔德立主持。

孔德墉会长在发言中谈到,只有从源头上理解了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内涵、特质,我们才可以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如何理解仁学的内涵关乎理解孔子思想的特质。

随后,罗安宪教授在“孔子仁学思想的再考察”专题学术报告中,从几十年来对儒家哲学思想的研究出发,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状况,对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义涵、仁与忠恕、仁与孝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特别是对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对于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秩序建设的借鉴意义提出了新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孔令谦理事长谈到,孔子仁学思想一直是我国数千年来入世行为规范的指导,是历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孔子思想及文化传承一脉相承,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直以来,中医广济苍生,救人性命,正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北京历史上第一所中医院校“北平国医学院”的校训中,第一句话就是“医为生人之学,又为事亲之道”。在中医教育中,特别重视做人之道,这来源于孔子所倡导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与仁、游于艺”中的要旨。窃以为,任何超出道德规范的学问,或许对人无用,尤其是与人性命攸关的医学。

中医不偏不倚的“大中至正”、“执中致和”的指导原则,便是孔子中庸思想的精髓。在古代,名医大家首先将医学定义为“仁术”,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这与孔子的“仁”如出一辙。

儒促会常务理事孔繁义、孔令杰,副秘书长孔祥金、孔祥贞、孔盈、孔祥于,孔医堂副总经理孔令訸,北京、山东、河南、江西、广西等地的儒促会理事、会员代表,首都部分高校师生代表和热爱儒家文化的社会人士,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凤凰卫视、凤凰网、中国传媒社、孔子世家网等媒体记者共70余人参加会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