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京津书画院副院长
有人说,“画”是一个人心灵的轨迹,当我们早已经突破了造型,熟悉了笔墨,而是毫无顾忌地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尽情挥洒,不仅可以“有处下笔”更可以“处处见笔”,此时自然可以脱去一些程式化的笔墨,似乎置身于笔、纸,物三者之间游离状态中,纸上所落下的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痕迹。
《祥云》
中国画讲画理、画情、画趣,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但总要有情趣才能够激荡心灵打动人心。有选择并刻意表现自然界生物的生机勃勃,抓取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来表现动势,是意境表现的重要因素。章法布局归于立意,布局结构决定整幅作品的基本形式,古人强调意在笔先,立意饱满方可气脉一贯,笔笔相随才能贯通一气,唯如此才能气脉流畅,结构完整。
《瞬间》
喜欢画画的人,在绘画过程中的确是一种享受,一个人陶醉其中,乐此不疲,这个过程其实是理性与感性结合的产物,在立意时考虑画什么,布局章法、构图安排、笔墨的轻重缓急等等因素,情之所兴往往感性占了上风,这一阶段往往也是关键之所在,决定着作品最终的效果和成败。
《回眸》
彩墨画的语言现代性和意识的现代性,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这需要深厚的写实功底,娴熟的笔墨技巧,对油画、装饰画、版画、现代设计、舞台美术等样式的掌握,以及对西方现代美术史的理解,使我可以自由地调配各种元素,不拘一格自由任意地进行语言形态的实验,在语言世界里遨游。既可以领略笔墨变化的神奇,亦可以观赏到光色交融的魅力;既能在线条诡奇的变幻中体味传统的遗韵,又能在大墨色的冲撞中感受表现主义的力量,进而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画的语言。这种独特的语言形态,是我绘画语言现代性的要旨所在。
《庙会》
绘画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承载着人们许多的梦想和美好愿望,净化心灵、怡养性情、美轮美奂。艺术也是一座高不可测的险峰,我们都是甘于寂寞的苦行者,当苦尽甘来之时作品才是脱胎换骨的升华。
大美无言品格高——李娜彩墨画赏析
绘画的格调是对绘画作品与众不同个性美的质的规定性,或者说是它特有的绘画美的基本趋向。传统诗论、画论中所说的“味”,其实常常就是指格调。中国古代文人画家的创作是很重视格调的,在追求有别于工匠画“俗格”、“匠格”的“雅格”前提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审美格调。
著名画家李娜在美术创作中追寻雅俗共赏与格调法则的共赢。自身阅历与见识的不断增长,使她对生命与自然的理解更深一层,艺术之路才能像今天这样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我们细细品味李娜的新作,就不难理解什么叫做“笔墨间宁有志气,毋有滞气,宁有霸气,毋有市气。滞则不生,市则多俗,俗尤不可浸染”。
《鹤舞》
作品《鹤舞》将空间的大题材进行了具象渲染。天空、白云、烈日、群鹤和少女,她试图把所有的无惮和奔放通过不大的画幅用心中的色彩宣泄出来,整个画面立体感、纵深感、视觉冲击力和美感均十分强烈,几只丹顶鹤丝毫不见以往人们感知的纤美,在她的笔下,更显古朴、苍劲、挺拔和壮美。这似乎和作者的生活阅历相关,那健硕高擎的丹顶,象征着她对旺盛生命力的向往,画面中,翩翩起舞的少女和似飞似舞的群鹤和谐交汇于一处,如同梦幻中的姊妹,为人们呈现出千姿百媚的动感华章。画面中少女构成了这幅作品的“画眼”,将“生命”的主题表述得准确而又淋漓,这就是李娜在她作品中力求表达的“品”与“格”。
《回首万里征》
再看作品《回首万里征》,画中未见狼烟四起,更无刀光剑影,但令观者感到李娜动笔之前心中的那种“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奔腾与狂啸。李娜作画气满意正,将心调整到极致壮美,这一点,无论是他的重彩系列组合,还是写意骏马系列,她均是一方面精心构思,寻找新的蹊径,一方面又挖掘生活,深入传统,窥探新的突破点。在她的每一幅作品中,她都能抒发情感,把对生活的美提炼成高度概括的艺术美,把动静、虚实、明暗、色调泼洒得精准到位,从中可以看出她审美意识的嬗变和深厚古文学能力奠定的基础。骏马单骑,长啸夜空,万籁俱静的深夜,淹没不了刚刚战马嘶鸣、铁骑踏雄的浴血征战,一首主题诗“奋蹄千里越,回首万里征。归来仰天啸,月照雪山明”,奏响了一首完整的古代征战的交响曲。李娜在表现静态骏马的系列作品中,大都利用了这种“静中有动”的浪漫主义表达方式,小小的尺幅中,徜徉的、饮水的、吃草的、嘶鸣的骏马浓浓地渲染了厚重和滋润,大气中又不乏秀气,秀气中又不失灵气,仿佛是一首朦胧的诗,又像是一首抒情的歌,飘荡在山野之间,这就是李娜作品中表达的“味”和“调”。
李娜在彩墨系列画中,在生活物象环境艺术中,进一步挖掘提炼,心境又进一步拓进。她不再停留于传统笔墨与西方绘画的融合,而是更深地挖掘和关注人与自然的精神家园,把这些根本的命题布格衍化,用笔没骨大胆皴擦点染,从大美无形到大美无言,再向大美沧桑的境界迈进,让美的意识无限升华,让人从沧远、肃穆、静谧中感受辋川诗情精神的回声,这便是著名画家李娜通过美术作品向人们传递的“品”“格”“味”“意”“境”的全面貌。种种这般的苦心孤诣正是她的作品可以傲然于中国画界的原因之所在。
——周月庆
著名艺评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古字画鉴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