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湖州·南浔第十届鱼文化节暨桑基鱼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动日开幕式在和孚镇荻港渔庄举行。本届鱼文化节以“振兴乡村、利用厚生、鱼桑文化、天人合一”为主题,通过高峰论坛、全市小学生创作大赛、非遗传承、原住民参与等系列活动,讲述桑鱼文化的温馨故事, 勾勒“鱼”跃农门的其乐融融,展现鱼桑文化及产业的发展与丰收场景,传承弘扬优秀农耕文明。
湖州农耕历史悠久,创造了湖笔文化、丝绸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系列独具特色的农业传统文化。其中,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系统为基础形成的桑鱼文化,更是杰出代表。桑基鱼塘系统以种桑和养鱼相辅相成,造就了江南水乡独有的,桑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景观;同时也孕育了“世界丝绸之源”和“中国淡水鱼都”。
近年来,湖州市通过桑树补植、鱼塘修复、河道疏浚等措施,对原生态桑基鱼塘系统进行修复性保护和利用,使历史悠久的桑基鱼塘重新焕发如画的容颜。2018年4月19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使这颗太湖边璀璨明珠重放光彩。
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认为,全世界农业面临一个问题,农业污染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弱,虽然粮食多了,但是土地退化了,质量也下降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去学习循环的生态的农业模式,其中有一种就是桑基鱼塘。桑基鱼塘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之一,它是一种很好的生态循环思想,对于世界农业生态保护、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另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农业对于生产的价值、对于社会的价值、对于文化的价值、对于生态的价值,这样的模式就是乡村振兴,其中包含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原来桑基鱼塘就是养鱼、捕鱼,现在有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我们希望在快速的经济发展条件之下,去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
湖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伟峰表示,我们要以鱼文化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湖州鱼文化和桑基鱼塘系统的保护与传承,弘扬农业文化;进一步推进农旅结合、文旅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三产融合;进一步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现有近6万亩桑地和15万亩鱼塘,是中国桑基鱼塘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核心保护区坐落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总面积1007亩”,据南浔区和孚镇党委书记谢建伟介绍,通过荻港鱼文化节的举办,每年吸引游客近80万,带动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多渠道开展农民增收途径,让桑基鱼塘系统内的农户,安居乐业,生活富裕。既发展的了产业,又保留了乡村原有的风貌,真正做到利用厚生,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并于2017年亚太乡村旅游发展报告中,被纳入联合国六个成功案例之一。
湖州荻港鱼文化节是全国示范性渔业节庆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荻港先辈不仅留下了千年的养鱼经验还将鱼融入文化留下了许多鱼诗、鱼歌、鱼乐、鱼俗等,荻港村民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形成了几千年的“鱼文化”文脉,鱼桑文化与养殖业相生相伴。当地人依托于荻港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鱼文化把“鱼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当地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并努力传承荻港千年的“鱼文化”,从养鱼、捕鱼、祭鱼、吃鱼、钓鱼、到写鱼诗、唱鱼歌、玩鱼赛、跳鱼舞、做鱼菜(陈家菜)、打渔家乐、放鱼灯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活动打造荻港特有的“鱼文化”品牌,并将鱼文化与饮食文化、蚕桑文化、湖笔文化相结合,汇聚成一场具有原汁原味水乡特色的文化盛宴,进而将荻港的“鱼文化”保护开发与传承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荻港千年的“鱼文化”内涵。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南浔区人民政府、湖州市农业农村局、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浙江省休闲观赏渔业行业协会、南浔区和孚镇人民政府、南浔银行、荻港渔庄协办。(郭旗沈勇强吴静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