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香港大楼里有一面主持人墙,姜声扬刚进凤凰时的定妆照依然挂在那里。照片中的他,刘海自然地垂下伏在前额,嘴唇微微抿着,眼睛清澈地看向镜头,带着一股台湾小清新电影中男主角的青涩。
那年,姜声扬26岁。
在那之前,姜声扬已经在美国一家台资公司做了4年技术撰写员。直到2001年,对“911”事件的报道让凤凰卫视声名大噪。2年后,凤凰卫视发出了一则招聘信息,急聘有新闻背景、并且中英双语流利的主持人。
“这不就是我吗?“姜声扬心想。寄出简历和大学时期的作业录像带,从旧金山飞到洛杉矶试镜,而后收到录取通知。“很快”,姜声扬说。
于是,已经在美国生活了近10年的姜声扬便拖着两个大皮箱,从充满人文气息的旧金山来到太平洋彼岸繁华热闹的香港。这一趟凤凰之旅,他已然出发14年。对新闻的专注和坚守,使他走向了自己的天籁智尚人生。
游走于西方教育和亚洲文化的“国际人”
在凤凰人眼中,姜声扬是个全才。从娱乐节目、严肃新闻、激情体育到大型活动,他都驾轻就熟。
他的成绩基本达成了家里的期望。按照家谱,姜声扬排到“声”字辈,爷爷和外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扬”这个字,于是便给他们的长孙取名为“声扬”,寓意名声远扬。周岁“抓周”,姜声扬一把抓起了“可能是母亲不小心放在旁边”的口红。采访中,姜声扬笑笑说,“是不是有点粉墨登场的意思?”
祖籍湖北,在台湾出生,小学5年级后定居新加坡。在那里,姜声扬入读美国学校,开始接受西式教育,后又只身赴美求学。姜声扬性格如母亲,从小能言善道,外交官的父亲对他国际化视野也有很大影响。受到曾经主修新闻的母亲影响,姜声扬在密歇根大学选择了并不太吃香的大众传播学专业。
美国人管长大后才漂洋过海去到美国的中国人做“FOB”(Free of Board),但姜声扬称自己是FBO和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美籍华人)之间的一个“奇葩”。他有西方教育背景,又深谙亚洲文化,可以游刃有余地游走在两种文化之间。
“国际人”,有人这样形容姜声扬。姜声扬并不排斥这样的称谓,在他看来,国际化的成长环境,精通中、英、法三国语言,直到今天,都是他在凤凰卫视里独树一帜的优势所在。“很多现在看新闻的角度和观点,都是在美国上学期间塑造起来的。我觉得我能够从各方角度去看问题”。
初到凤凰,姜声扬就被“赶鸭子上架”了。“最混乱的一天大概是早上播新闻,下午播娱乐,播完之后又马上换回西装播新闻。这是凤凰的操兵方式,很锻炼人”。
所以如果你现在搜索“姜声扬”,还能看到他当年在《相聚凤凰台》这档娱乐节目中,拿着吉他自弹自唱的片段。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他还做过几档世界杯和奥运相关的体育节目。
不过,来回地在新闻、娱乐、体育几大类节目中切换,难免让观众感觉到同一个主播在角色上的冲突。而用随性但并不娱乐的风格播报严肃新闻,一直是姜声扬的追求。
为了这个梦想,他始终坚守着大学时代的理想,不因社会环境和现实有所改变;他以捍卫民众的知情权作为自己的新闻理念;同时遵从自己的做人原则——不世俗化,不物质化,不人云亦云。“主持人也会经历困惑,但最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坚守自己的信念”。
“像吃饭一样,新闻是生活的一部分”
打开电视听新闻,成了姜声扬每天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他全身心地拥抱大时代下的信息爆炸,打开头脑迎接各种观点的猛烈撞击,乐此不疲。
被问及这样累不累,他直言:“开玩笑,这就像吃饭一样,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姜声扬说:“越了解,你会越喜爱新闻这个行业。了解之后,过去的信息不对称被打破,观点和立场会有所调整。比如说我来香港后对内地文化的了解,比我在美国的时候更深入了”。
如今,只要抛出当下任何一个时事问题,姜声扬都可以迅速整理出事件背后的脉络和原因,并且对事件的发展趋势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这样的底气和自信,少不了大量的阅读、长期的积累以及私下和评论员们深入激烈的探讨。
《时事开讲》是凤凰卫视的一个时事评论节目,曾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当时,主持人空缺,“有没有可能让我来做”,姜声扬毛遂自荐。“这是我在凤凰专攻新闻的转折点”,30分钟的节目,姜声扬负责“拟题”,评论员负责“回应”。
姜声扬试过最多一天扛着6档节目的主播工作。但是不管是《时事开讲》、《凤凰太空站》还是《娱乐大风暴》,姜声扬觉得自己的成绩只是建立在节目已有的基础上。
而他希望能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持续创新,他还有一个“小目标”,希望能打造一档用自己名字命名的节目,如同《鲁豫有约》之于陈鲁豫,《一虎一席谈》之于胡一虎那样。
直到2015年。这一年,他深度参与了网络新闻类节目《新闻朋友圈》的策划,创造出独特的脱口秀方式,每天15分钟,在明快节奏中呈现各界对新闻事件的独特看法。
今年姜声扬主持的另一档节目《英文解码》上线,每期节目会分享一个英文单词,串联背后的新闻事件。“英文+新闻”的组合,姜声扬心心念念这样的节目10几年了。他深度参与节目的前期策划,每期节目亲自查阅资料,撰写稿件,来回修改,然后实景录影。
在当下社会,大部分人一味追求财富,而流失了很多珍贵的品质。而姜声扬希望通过节目向观众传递严肃的内容,他想带给观众的是人性的闪光。姜声扬提倡人文关怀,希望引导观众在追逐利益的价值观之外,可以去关怀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我在这个平台工作的动力”,姜声扬说。
“我一直过着智尚人生”
“深知杀猪刀厉害的我,已经多年不愿正视照相机。如今为了重新组照只好鼓气勇气面对,结果,还行。”今年年初,姜声扬拍了一组新的定妆照,他在微博分享时如此写道。
在姜声扬看来,凤凰的经历给予他最重要的收获是耐心和专注。“熬”,姜声扬吐出了这样一个听起来可能有点消极的字眼。
“有时候很多想要得到的东西,真的不是想有就有。怎么去应付自己在往上升的趋势,把握机会;以及怎么去面对自己往下走的趋势,如何在这段时间积累和沉淀自己,这是我在凤凰十几年来最大的收获。”
这种耐心和专注,还体现于新媒体冲击下在传统媒体中的坚守。姜声扬的不少凤凰前同事都纷纷加入了新媒体的阵营:鲁豫成为了视频内容服务商“能量传播”的大股东之一,在凤凰卫视工作了17年的陈晓楠也在今年加入了腾讯网任副总编辑……
但姜声扬认为,电视媒体仍有其不可取代性,而凤凰卫视也一直在努力地与时俱进,通过打造全媒体概念,走向移动端,拥抱新媒体。这虽然给主播带来了个体的危机感,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相信凤凰能够跟上新媒体的步伐。新媒体的出现反而倒逼我们做得更好,也希望能够倒逼凤凰再一次涅槃、再一次起飞。媒体始终是内容为王,而对于我自身而言,我有一定的语言优势和能力”。
姜声扬认为,不管是从观众的规模、群体层次、还是媒体自身的包容度和自由度,凤凰卫视依然是最理想的平台。而更重要的是,在凤凰,他依然能在新闻观点上遇见新的碰撞,依然能专注地沉浸在资讯的海洋里,并且依然能不断试错,研发新的节目形态。
人生阅历沉淀出智慧,姜声扬觉得“智慧”并不是那些能说出来的大道理。而时尚是一种生活态度,他提倡“舒适的时尚”:在适当的场合作适当的打扮,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懂得知足,懂得珍惜。这是他一直追求并且已经过上了的“智尚人生”。
“我这一辈子活到现在,都一直在过着智尚的生活。去的地方、看过的东西都是累积,过着自己觉得很舒适的生活。同时,我并不会太偏执,或者很容易就被影响,我觉得这就是智尚合一。”
脚步放缓,岁月沉淀。今年,是姜声扬在凤凰卫视的第14年,他抱着捍卫民众知情权的理念,抱着“人生在世做一些事,对世界有一些贡献和影响”的心态,继续坚守。与姜声扬的新闻专注和专业一样,进入中国13年的天籁,也一直秉承着“人•车•生活”的造车哲学,选择坚持和专注。它深谙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把握车市发展的方向,为消费者每日驾驶带来心动感觉和无穷乐趣。
以专注态度深耕新闻领域,以自我本色拥抱时尚生活,这就是姜声扬的天籁智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