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2日,由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办的Adworld2012互动营销世界日前在京开幕。会上发布了基于互动营销的2011-2012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
网络营销模式走向成熟,广告主在网络营销上投入资金加大
DCCI2012年度数据发布显示,从中国主流媒体广告收入趋势来看,2011年中国网络广告规模达331亿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462亿元。从十大互联网主要投放广告主分布看,2011年广告主数量大多在减少,但主要广告主的刊例费用在增加,广告主网络营销正趋于成熟。DCCI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预测认为,未来几年全球广告网络的发展将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态势,未来网络视频超越综合门户,社会化网络超越广告网络。
此外,2011年网络广告广告主趋于集中:数量减少,但费用增加:计算机、机动车、服装服饰行业的网络广告市场刊例费用占比达65.77%,十大广告主行业分布中,计算机所占比重仍然最高,达37.55%,其次是机动车行业和服装服饰行业,比例分别为16.87%和11.35%。随着广告主对网络营销价值认知的增强,网络营销将为各个行业的广告主所接受,成为重要的媒介投放渠道。
DCCI2012年度数据发布还显示,综合门户营收规模达74.3亿元;搜索引擎广告营收规模达164.5亿元,2011年网络视频广告营收规模达33.8亿元,保持增长态势。综合来看,互联网主流热点领域广告规模增速不减,互动营销趋向成熟。
社会化媒体对网民影响已超传统媒体
DCCI数据调查发现,影响用户购买行为的信息渠道分析,论坛、微博、SNS等社交媒体对用户购物行为的影响已超越传统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影响。社会化媒体正在快速影响用户的生活与消费。同时也在与其他互联网形式融合。
过去一年,互联网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是:社会化、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普通老百姓谈论的话题也似乎都离不开微博、iPhone等智能手机。科技和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个现实我们需要正视。数据:2011年中国微博用户超过3亿,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4.5亿,中国互联网网民超过5亿。这已经是一个社会化的时代,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此外,DCCI2011-2012年度数据调查发布;互联网主流热点领域广告规模增速不减,互动营销趋向成熟;用户更倾向于分享和交流,社会化网络的熟人圈让用户对信息的信任增加;电商规模增速显著,但不同地域触网用户购物形态存在较明显差异;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用户主要信息获取渠道,正成为第一触点;三屏融入用户生活,移动商业模式不再是配角;整合-开放-变化,中国互联网营销不可扭转的趋势。
此次Adworld2012互动营销世界主题聚焦于:重建连接-营销如何向SICAS生态迁徙。中国互联网及互动营销都在发生着根本性改变,用户、用户与品牌-商家、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媒介-渠道-场景-沟通方式等都在发生改变。营销业者需要思考如何跟随这样一场变革及时迁徙。
重建连接-营销正在向SICAS生态迁徙
数字时代,人群在迁徙,行为在变化,触点在分散,路径在泛化,传播营销的生态基础发生了根本改变,品牌商家的商业活动向何方移动?是因循守旧在大众传播时代,还是紧紧跟随微众步伐,向数字时代全面转移? 营销的航向该向何方移动?数字商业的未来又在何方?DCCI提出了SICAS:数字时代的用户行为消费模型。SICAS模型是全景模型,用户行为、消费轨迹在这样一个生态里是多维互动过程,而非单向递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SICAS五个字母也代表了不同递进的含义:
Sense,品牌-用户互相感知,在SICAS生态里,企业借助遍布全网的Sensor,实时感知需求-理解取向-发现去向-动态响应,是Connect和对话的基础;Interest & Interactive,产生兴趣-互动,形成互动不仅仅在于触点的多寡,更在于互动的方式、话题、内容和关系;Connect & Communication,建立连接-交互沟通,将不同广告系统打通、广告系统与内容、服务系统打通,以及Social CRM等,成为其中的关键;Action,行动-购买,在行动-产生购买阶段,用户的行为不仅发生在电子商务网站之中,O2O、App、社交网络等,都可能成为购买的发起地点;Share,体验-分享,事实上,互联网的开放分享会实现对用户体验分享碎片的自动分发和动态聚合,且一切远非口碑营销那么简单。体验、分享并非消费的末尾,很大程度上正在成为消费的源头,且体验分享的关键信息的发现能力,不仅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关键,也会成为消费生产力的重要来源。
社会化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营销将会更加点对点,位置对位置,平台对平台的营销。消费者与生产者,消费者与信息,消费者与商品的对应关系将被不同的网络重新组织起来。
营销需要拥抱社会化网络,营销需要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重建连接。2012已经来到,所谓的船票是否真的存在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面对互联网和互动营销正在发生的以及亟需我们面对的转型与蜕变,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