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人参产业遭遇稀土之祸,廉价出口韩国变身高丽参,百草之王为什么产值严重低下,如何实现人参产业的价值回归,中华瑰宝不再为他国做嫁衣裳?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作为我国第四个区域合作的发展地区,大东北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级和东北亚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板块,作为东北三宝之一的人参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中国的人参产业却遭遇与几年前中国稀土行业相同的迷局
人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滋补品,医用价值非常高,被誉为百草之王。人参的价值日益被国际社会熟知,使得人参成为重要的外贸产品。目前我国有将近两万家企业从事人参价值的加工和贸易,但是小而散以及大品牌骨干企业缺失,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能依附于外资企业或者强势品牌。
据统计,我国人参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出口占到70%到80%,世界人参总产值约500亿元,但中国只占到16亿元,还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我国人参的产量与产值相差20倍之多,产量大国却是产业小国的格局不禁让人想起此前我国稀土行业的经历,稀土置于中国,有如石油置于中东,铁矿石置于澳大利亚,然而当中东和澳大利亚牢牢把握住石油和铁矿石的定价权并享受暴利的时候,中国的稀土却没能够享受到垄断地位带来的高利润,相反一部分遭到贱买的中国稀土甚至通过走私通道成为了他国的稀土储备。
我国的人参产业是否会重蹈稀土产业的覆辙,让人非常的担忧。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有报道指出,吉林省人参的出口量是韩国的20多倍,但出口创汇额却只有韩国的1/10。据了解,相比于韩国的高丽参,我国的长白山人参抗癌效果更为突出,而且韩国由于人参原料不足不得不大量进口。有行业人士指出,韩国人参产品的原料中有30%来自于我国的长白山人参,也就是说我国人参低廉价格出口到韩国之后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高丽参进行销售。
产业链分散及品牌的缺失致使产业不强
人参声名远播,形成对比就是我们国家的人参产业很难和我们人参的产量同日而语,产量大国却是产业小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产量和产业严重不匹配的现状呢?对此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张立栋带来评论。
张立栋:我想人参和稀土产业是一样的,价格为什么这么上不去呢?是因为供求双方严重的不平衡,生产层面小而散,缺乏龙头,造成了一个买方市场,就是需求的客户很大但是供应商很小,所以供应商生产溢价的能力就非常低,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
主持人:供求双方的不平衡,如果与韩国进行横向比较的话,我国每年约有2000吨人参以非常低的价格流向韩国被作为原材料,从韩国返回中国后人参就变成售价极高的礼品。一瓶只有100克的韩国品牌高丽参售价高达880元,另外吉林省的人参出口量是韩国的20多倍,但是出口创汇额只有韩国的1/10。同样都是在做人参产业,为什么他们比我们做的要大很多呢?
张立栋:这个里面原因比较多,我简单的说几个。一个是两个国家对此的重视程度有些区别,人参在中国只是区域性的资源,但是在韩国是受到国家的产业政策重视的资源。第二,韩国的产业链条可能更为集中,因为国土面积的原因,它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研发等等即生产链条是相对集中在一个区域的,成本就能降下来。中国生产产地集中在东北,但是需求是在全国,包括南方的很多药厂都是它的需求方,这样运行过程当中就会造成成本比较高。第三,市场培育不一样。重要的就是品牌的缺失,中国很多人对长白山产人参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概念,但是细的品牌概念是很缺乏的。而韩国市场有很多的品牌是专门做人参的,包括一些保健品和日常的一些用品,所以说整体的产业链条比中国要长。
应重视行业协会作用加大产业规划整合
主持人:人参堪称是食品当中的稀土,可是怎么才能避免人参走稀土这样的老路,您认为我们人参产业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进行战略上的调整?
张立栋:重要的是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大东北的产业资源整体的概念要做联系,在产业布局上有所考虑。特要指出的就是中国和韩国是不一样的,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之外,中国更加应该重视人参产业内的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产业内部而不是说行政区划的概念来进行产业的规划整合。
我现在看到很多的东北很多市县级都提出了自己的关于人参的一些发展口号,但是我想在需求方更强势的时候这些地方就会形成恶性竞争,这一点上一定要吸取稀土产业的教训,以产业为单位去和需求方谈判这样价格才能提高。以产业划分的行业协会来进行产业的规划的话,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的做大这个产业,做强这个产业,而且能够提高它的产值。比如说可以做一些产量的管理机制,如果说今年产量非常高会对于供给方造成损失的话,那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收储机制来匀平这个价格,在产量不太够的时候可以对于市场的投放,这些都是通过行业协会产业协会才能做到的。
主持人:以产业为单位,然后重点发挥行业协会这样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