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眼下火热的《舌尖上的中国》或者日本的《寿司之神》,当国人深陷于食品安全的阴影,这些纪录片的出现无异于给他们重燃了希望。至少,它们是把美食往好的方向去引导,提供了可以实现的想象,而不用在面对丑恶的新闻报道时,一次次地无奈失望。《食悟》借厨师的说法,给观众做了一个正面回复。世间最好的美食不在于你有金钱或者权势,而在于有发现的眼光,如何去尝试并最终获取。也许,普通人做不到厨师的境界,然而,他们可以提高品位的境界,不断提升自己。
美食不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儿时记忆,周围身边,美食从未远离过我们。君不见那么多的名菜佳肴,它们的原始版本往往是来自街头路边,甚至往往是非常之不起眼。这像极了人生,有时候,你不知道你所经历的东西,未来可能会变成宝贵的财富。与美食有关的是人类的代谢,在不断重复却有表现出差异不同的进食过程中,食物成为了人类追逐的一种东西。在李安《饮食男女》跟是枝裕和《步履不停》里,观众都会对片中的食物印象深刻,可实际上,电影要讲的并非是食物本身,而是借食物来诉说父女之情,解开家庭心结。因为围绕食物原料的准备到最后被呈上餐桌,与食物制作有关的过程,其实正是一个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过程。
《食悟》也做了如此总结:人生的味道就是用心对待每一种味道。它从厨师的视角来讲述了美食的创意、准备和制作,例如原料的重要性,不可缺少的想象创作,听起来也足够简单了,剩下的就是去品位,去享受。很多人把美食想的过于复杂,就像他们把人生想得太复杂,殊不知,到头来都是空空如也。也有一些人,他们会疯狂追逐,恨不得尝尽各种新奇,最后损害了自己——这实在像极了人生百态。而就像小野二郎在《寿司之神》里说的,原料到他手上,美食就成功了98%。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一旦保有这种挑选和比较的过程,美食本身就成功了大半,剩下的可能就是组合搭配和厨师的想法。即便各国有风土人情的差异,有美食特产的不同,然而,道理是相同的,只要保留最初的那份东西,美食才能得以叫做美食。
当网上在热炒转基因食物的危害与否,这也是在警告人类,科技是否真的只会把人类引导至正确的方向。至少,人类对五谷杂粮、水果蔬菜等东西是包含了几千年的总结,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造就了一方美食。一旦脱离实际,或者依靠于科技的创新,从而打破对原材料的天然平衡,追求新奇,也许这会是一个错误的决定。遗憾的是,人类始终抵挡不住这般的好奇心,愿意去尝试,殊不知,很多事情往往要经历个一二十载才有定论。在科技时代开启后,这样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所以,总有一小撮人对科技的进步持以怀疑态度,就像一些科幻片和科幻小说写的,人类的追逐会把自己逼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