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周十余次迭代 建立交易型社区是“分答”的野心


来源:环球财富网

人参与 评论

在行上周日在其微信服务号上推出了一个轻量级产品“分答”,在上线的第一晚就引爆了朋友圈。本人也在第一天就关注了这个产品,提问和偷听合起来花费了有200多块,但由于有2条问题被人偷听较多,昨天看了下竟

在行上周日在其微信服务号上推出了一个轻量级产品“分答”,在上线的第一晚就引爆了朋友圈。本人也在第一天就关注了这个产品,提问和偷听合起来花费了有200多块,但由于有2条问题被人偷听较多,昨天看了下竟然还略有盈余。依靠强力的运营手段、源源不断的内容产生以及不断完善的社区功能,分答并未像值乎一样一夜刷屏然后一夜消失。查看百度指数,你会发现“分答”的百度指数在过去的一周内几乎是稳步上涨的。

昨天在行推出了社区功能,回看手机里面用于安利朋友参与“分答”时留下的产品截图,发现了产品很多有趣的迭代改进,也发现了“分答”这款产品的野心。

为什么是在行?

在行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其实很多作者都对这个问题提出过各自的见解,我也不再赘述。我这里想说的是为什么这个产品会出自在行。

大公司不可能加入

因为需要依靠朋友圈传播,产品初期需要附着在微信公众号中。因此基本排除了阿里、百度、360、小米、网易这类体量较大的公司参与的可能性。不为别的,就是风险太大,还记得优步的公众号全军覆没的故事么?

常规创业公司没有KOL资源

“分答”一夜爆红,而此前完全没听到任何预热消息。之所以在冷启动当天就能瞬间引爆,在行长期运营和积累的不同领域近万名行家功不可没,这批KOL又带动了更多KOL好友玩起了这个游戏。现在再看“分答”,汪峰、罗振宇、张泉灵、史航、周亚辉、东东枪、王小山、蒋方舟、李淼、王鸥等不同圈子的大V纷纷玩了起来,更是带动了上千个微博红人的加入。

作为常规的技术导向的创业公司,几乎没有可能在一天时间能撬动如此多大V同时加入。也有些影视方面创业的公司拥有明星的资源,但是受制于技术开发实力,同样很难做出“分答”这样的产品。

因此“分答”’这样的产品由在行进行孵化是最合适的,本身拥有足够的KOL资源以及开发资源。除此之外,在行CEO姬十三也身兼果壳网的CEO,本身也是一微博大V,因此还额外拥有媒体资源以及技术开发资源的调用。

其实知乎也有一批KOL资源,只是可惜知乎KOL与平台的关系相对较为松散且大批外流,因此与在行相比略有劣势。此外知乎的产品保守,技术能力、运营能力也被诟病许久,此处不展开讲了。

没有选择APP成为载体

“分答”出现的载体是在行的微信服务号而不是一个独立的APP。这个选择有利有弊,但是从现在的阶段看这是更为合适的。

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看这简直是MVP产品理念的优秀代表。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也就是最简化可验证的产品呈现。除去一切不必要的功能,过滤杂音和冗长信息、占住时间窗口,更快地验证想法并发现产品的错误,让更好的创意更快的到达用户。如果分答的载体选择的是APP,那么就不可能根据用户变化需求做出这么快的迭代改进。

因为从第一晚上开始玩分答,其中也安利了不少朋友一起参与,手机里保存了一些分答的产品页面截图。从第一版开始回顾,4天之内在人物列表栏目里面就做了4次改动:

从一栏到三栏到搜索,分答需要不断的增加首页展示的展示资源,在其他页面也做了很多优化。

进击的社区化野心

在大批明星KOL的带动下,分答依靠巧妙的玩法设计,迅速的累积的百万级别用户,完成了最为艰难的冷启动时期。

而随着“收听”功能的上线以及信息流展示的完善,分答在知乎、微博之外另搭一套社区生态系统的野心已经表露无疑。早先进入的一批玩家已经积累了数千高质量听众,这些人群都是愿意为获取信息买单的人。

当然,没有选择由APP切入开发也是有代价的,其中最大的代价就是入口是建立在微信里面,这会对用户的留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行也有自己的入口,就是在行APP本身。因此我预感在1个月以后在行APP上能集成“分答”。这是一个为“分答”找到入口并且高频激活在行APP的高招。

反其道而行之,由交易到社区

内容为王的时代,争抢用户眼球的重要方式就是持续的输出优质内容,依靠内容渗透获得并维系用户。在行从一对一的线下约见开始已经在知识变现的道路上遥遥领先,但是在内容的沉淀上一直没有建树,这点也被不少评论家所质疑。

我想在行一定是在等一个机会,等待一个最合适在行的内容形式。在行目前有两种交流方式:一,线下约见;二,远程语音通话。

这两种方式的更加轻量化的延伸就是60秒语言,非常巧妙以及合情合理。

用一次爆炸性的传播事件换取长久关注是不现实的,打造内容持续输出的引擎是极为必要的。在UGC的年代大家的逻辑是从内容到交易:大家先做一个内容社区,有用户、有流量、有内容,然后就觉得自然就有了商业模式,知乎、豆瓣、果壳都是如此。

但是这几年下来,会看到品牌方面的能产生一些盈利机会,但是从社区到交易的直接的内容变现转化率还是很低。在行做的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另一个生意,即使从交易到社区,上了就直接卖知识,然后再卖的过程中产生社区。

如何尽快打通从内容到交易的通路,将用户变成客户,固化人与人的链接,是每一个创业者在这个时代都必须马上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吕文坚]

标签:分答 社区 交易

人参与 评论

商讯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