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商业 > 资讯 > 正文
愿创新让医生专心为医

2014年11月12日 15:05
来源:凤凰资讯 作者:伊心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 打印转发

“中国的医生大概是全世界最难当的医生了。”这句话我听不少医生说起过。没有去过西非埃博拉前线的我不知道“最”字是否恰当,而一个“难”字中国医生却是完全当得起的。如果你学生时代是个热爱医学事业的学霸,从18岁踏入某名校医学院开始,长达9年(如果你按时毕业的话)的本硕博专业学习足以让你扒n层皮(不同于文理或经管类学科,10道数学题中做错一题你还是个好学生,而10个病人中你误诊一个你就是坏医生了);好容易熬到毕业,成绩出类拔萃者分到三甲医院,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开始Rotation,住院医生、主治医生,看病进修发Paper,一级一级往上爬,再做到主任医师之前,你都得玩命干活儿,更可怜的是从28岁到45岁在你结婚生子需要买车买房的这段时间内,你没有足够多的钱。如果你足够幸运,终于有一天有了些“江湖地位”,也不必再为经济上的窘困而烦恼时,你已经人过中年了。更让人寒心的是当下医生和病人间心理上的隔阂,屡屡发生的医闹和时常见诸报端极端事件令人唏嘘不已。于是乎原本应当专心治病救人的医生看病时承受了过多的负担——选哪个厂的药、病人是否有医保、家属是否会医闹、单次处方会不会超标,各种“指标”成了医生身上无形的枷锁。也难怪从《心术》到《医者仁心》这些年的医生题材影片总能获得不错的收视率。

由于工作的原因,这几年接触了不少医生、药厂老板、销售代表、研发人员,对于种种不太正常的现象吐槽的不在少数。但另一方面,问起这些年来行业与早年间的对比,大家却几乎一致认同我们的医疗发展水平正在不断的且相当快速的进步,每每听到这些,我就又不由得感到了“正能量”的存在。正是在与这些业界同仁交流的过程中,从大家讨论的话题的变化中,我也不知不觉的看到了行业的进步。中国人过去是“玩命挣钱”,而现在却要逐步过渡到“花钱养命”,当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遇上了人类对于健康无止境追求的本能,也就催生出了当下医疗行业日新月异的“创新时代”。

创新是技术上的:二十年前,我们身边的肿瘤病人还仅限于使用放化疗+手术的经典疗法,如今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药物、以至于基因检测、免疫细胞治疗都不在陌生;十五年前,我们的检验科还在做着普通的ELISA酶免检测,而现在从化学发光到POCT快速检测,只需等待数小时甚至数秒钟,诊断结果已经跃然纸上;十年前,我们的大部分医院还在依靠人工叫号,各部门间信息整合仍是让人头痛的事,而今从HIS(医院信息系统)到微信挂号再到天猫医药馆,更有数百种健康咨询类APP在线。也许专家资源依然稀缺,也许网上卖药难免鱼目混珠,但技术的创新确实让我们的看病之路更加方便了。

创新是模式上的:三十年前的行业泾渭分明,国有的生产企业把药造出来,国有的医药流通企业负责配送,货发到国有的医院之后由医生交到病人手上——收工~!如此简单但却无法满足医疗这一不断进步行业的需求。而今,在产业链的各个领域我们都目睹了新兴商业模式的崛起,在研发方面,较之国际巨头,中国的药企虽然还略显稚嫩,但他们的领军企业已经能够每年5亿10亿的投入新药研发,CRO(研发外包)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在诊断时,从PET-CT到MRI,不仅小小的检验科已经挤满了各种“先进武器”,遇上医院自己不方便做的,还可以外包给ICL(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来帮个忙;在药品采购配送时,不仅有全程符合GSP标准的配送企业负责送货,更有人能帮你做GPO统一采购,降低医院成本;至于医院本身,尽管公立医院依然强势,但从公立医院改制到医院托管、从民营连锁医院到远程在线医疗,各种新业务模式已是层出不穷,满足着越发多样化的行业需求。

创新更是制度上的:质量控制方面,这些年来从中药企业日益重视的GAP(药材种植)到已经开始实施的新版GMP(药品生产),再到正在改造中的GSP(药品流通),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经历了标准的不断提升,尽管劣药事件仍偶有报道,但我们去药房拿药时较之十年前确实安心了许多;医疗保障方面,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从1亿多到4、5亿人口的覆盖,新农合更是从无到有,尽管看病贵依然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中国用了不到10年时间实现了13亿人医保基本全覆盖却已是前无古人的成就;而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虽然要走的路依然漫长,但从正在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到逐渐推开的临床路径/用药合理化改革,以至渐渐放开医生多点执业,都在让医生的价值逐步得以回归。

诚然,创新之路不平坦,技术上,每5000到1万个化合物中才能有一个最终获批成为药品,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较之国外大厂还是小巫见大巫,从仿制药到‘me-too’、‘me-better’以至真正的创新药物靶点的发现还有很长的要走。制度上,美国推行DRGs(按病种付费)花了10年时间,日本推行医药分家也是几经波折,中国无论是用药结构的合理化、医疗保障强度的提升还是医疗服务价值的回归以及医生人员流动的市场化都还有太多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医改深水区”。尽管这个行业并不完美,但我相信在手术台上面对将生命托付给自己的病人时,每个医生首先考虑的依然是如何能够让眼前这一鲜活的生命得以延续!。作为一个医改大时代的亲历者和行业研究的小小旁观者,我能够见证创新这一曾经的星星之火继续其燎原之势,在技术上、在商业模式上、以至在制度保障上为无影灯下辛勤工作的白衣天使点亮盏盏明灯,让他们专心履行医生的神圣天职——救死扶伤!

作者:伊心,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现任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高级研究员。

标签:医生 创新 专心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