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 蒋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阳,中国青年作家、杂志副主编。

蒋方舟:突破创新很重要 但行动更重要

在互联时代,“互联网原住民”以其敏锐的嗅觉,独有的创新精神颠覆着传统行业,并迅速的获得成功。但与此同时存在着另外的质疑声音,传统的“工业社会贵族”们认为现在社会喧哗之声太多,沉淀太少,他们坚信传承与坚守更具有时代价值。

就互联网所代表的创新精神与传统行业所代表匠心精神的话题,我们对蒋方舟进行了采访。蒋方舟以她的叛逆或顺从的亲身经历,讲述她在矛盾、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破茧而出,勇敢做自己的故事。

关于成长:一直过着“非方程式”的人生

我出生在一个中等城市,生长在铁路工人之家。从出生开始,我命运似乎都已经被规划好了,长大之后就嫁给优秀铁路职工,再生出一个优秀的铁路职工继承人。我本该过着这样的一种“方程式人生”,但是我不相信命运的枷锁能够桎梏心的归处,所以我逃了出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从12岁开始写专栏,每天给报纸写一篇文章,我不得不写,因为那个时候父母都没有工作,我成为唯一养活家里的人。但是对于我来说,其实生活物资上的困扰并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莫过于我不知道人生的答案是什么。我用很长时间去探寻自己是什么,喜欢做什么,不要成为什么。我大学时候经常在思考,我们所追求的很高的分数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参加很多社团活动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得到老师夸奖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在清华大学里,老师们要求学生要踏踏实实做事,少发出自己的意见。但我是一个作家,如果不发出声音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枯竭,所以我在用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行动,或者说是,宣战。

我在学校是一个很叛逆的人,学校鼓励的事情,我的警惕性都会更高。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就会反复思考。比如快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申请出国读书,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出国,他们说出国是唯一不需要那么多解释一个答案。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问一下自己,这样做是否是对的。现在的中国,特别像一个很大的跑道,所有人都往一个方向去跑。一些人知道目标是什么,一些人不知道,他们只是跟随者。而他们的目标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字:钱。所有人都跟随钱在跑,每个年轻人都在这个跑道上疲于奔命,他们都像一个螺丝钉,但不知道自己方向是什么。

最近看了虎妈猫爸,中间有一句话说“女人不要对自己太狠,不然就会变得不可爱”。于是有那么一刹那我也在想,我该停一停了,我其实没那么勇敢,我想和别人一样普普通通的生活,不被争议,不被摆放,平静自然。但是回归真实之后,还是觉得,我走的每一条路,我看到的每一个清晨,我心里怀揣的每一个远方,都是不同的。我能把心里的愿望用身体实践,我能创造新生的勇敢变化。我不想盲目遵循他人,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很繁忙,看似光鲜的坚持其实没有意义。我一直在尝试在一个混沌的世界思考,打破固有的思维,这是我掌控我“非方程式人生”的方式。但是非方程式人生也有很多痛苦,因为他们的人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去寻找,走的路子都是前人未走过的,这就是他们的痛苦和必经之路。

人的孤独要剖成两半,一半是心中的丰碑,珍藏和富足,因为人要留一方净土,勿忘初心,时刻告诫自己你是谁;另一半是勇敢和行动的根源,行动才能收获,勇敢才能发光,每一寸的荣耀都来之不易。

突破创新很重要但更重要是确实的行动

成功这个词和我之间还有一些距离,因为比我有成绩的作家有很多。其实在作家这个领域,我资历仍旧尚浅,但正因为如此,我可以去探索或者获知的东西很多,我也愿意从不同的作家的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我很认同年轻人求变的精神,很认同他们打破规则、提出质疑的声音,我觉得非常棒。但是在我们拥有这种创新精神的同时,我希望我们真的能够很有目的性地去实现它。

就像我写作,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会觉得是挺好玩的事情,很有意思,但真正写作的人就会知道,写作是一件特别让人崩溃的事,它很大程度上是要很能够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到今天我还是愿意去说,写作是一件我很喜欢的事情,虽然它的过程很痛苦,有的时候笔尖下的文字总感觉和你内心的声音差了几分几毫的弧度。然而比较开心的是:一本书你总算力所能及地完成了,但要说遗憾肯定也是有的,只能留给下次好好开始。

所以我想说,你每一次破格的想法、每一次服从内心的改变都没有错,重点还是做与不做。你给了自己Max的想法,但如果跨不出那一步,仍旧是泛泛而谈,毫无说服力。这不是互联网思维的问题,这是行不行动的问题。

每一个通过互联网成就自己的人,都足够勇敢,而且都付诸行动。不信可以去查一下微博红人榜。好的坏的男女老少,光是行动就足够被人尊敬。

将互联网精神和匠人精神对立起来是无意义的

互联网的创新精神与讲求传承的匠人精神,我觉得并不相悖。互联网精神可能更大程度上面会寻求一种创新或者不会延续一种很传统的模式。我们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我有一个工厂或作坊,一直都是以自己传统的方式去运营。有一天我觉得人的眼光变了,或者人的选择也变了的时候,我就会想我的作坊要创新才能存活。所以事实上这两样东西我认为是相辅相成。对于互联网精神,我强调的是打破规则,勇于创新,并且你是有目的性地创造,但并不是为了打破而打破。

有不少公知或者学者说,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是一夜曝红,并没有根基和历练。我想说的是,不要曲解了互联网。传统时代也有很多潜藏着的怀揣明星梦的人,可是他们缺少了一种途径。互联网只是单纯的提供了这条途径而已,就好像虫洞嫁接了两个时空,而互联网嫁接的则是人和人的认知。退一万步说,传统时代多少一夜爆红的人或者事,现在都成了经典,哪怕当时你觉得再可笑。

匠心精神我的理解是,一种传承和坚持。我把一个东西打破然后重塑,它的本质是不变的,所以创新和传承是可以糅合在一起,我不认为要去对立、去批判互联网精神或是匠心精神。其实他们只是在用创新的思维做传统的事,根本意义上是外壳变了,内核不变。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需攻击执着于传承的匠人们,他们走的踏实,每一步纯粹有力,因为传承不是守旧,他们也有创新。但更想说的是,也不用攻击我们这些因互联网而成长收获的人,因为这收获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让人欣慰的是,因为你做的再好都会有人质疑,所以不如安安静静的收下这份关照。因为他们的鞭策,你才能更勇敢的行动。人生的每一个荣耀,不是为丰功伟绩而铸,不是为别人仰望而生,是为自己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