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 周凯莉 媒体人 专栏作家

周凯莉:浮躁时代的匠心精神

这些年,我对于跑步有一种心理慰藉式的热爱,可能是畏惧即将而至的衰老,可正是这一种畏惧,更让我珍惜来自于大汗淋漓的宁静。相信很多时候,在都市繁忙搵食的劳动者每日从事着机械式的劳作,都会和我一样有一种无法挣脱的桎梏之感,这一种桎梏,来自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浮躁和不安静。即便在夜半处于休眠状态之时,也会感受到来自周遭的无形的滞重之感。

我们需要用一种精细化生活的匠心精神去对抗这一类浮躁的生活方式。很喜欢被其他人称为烂书的《反脆弱》,我相反认为,该书阐述的都是人生的大智慧,关于试错法、人生的大小决定、政治、战争或者经济体系和医疗体系……一个人的能量大小,并非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大小,而在于环境系统的构建。而正是在构建系统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便可以通过构建的这一过程,将匠心精神传承下去。

譬如在成衣时代已被普通人所抛弃的手工定制服装,事实上却从未衰落过。当中国的暴发户们还迷恋于登喜路或者阿玛尼时,伦敦的萨维尔街一直以来都是老世界的富豪们所青睐的地方,他们乘坐私人飞机,只为让最大牌的裁缝亲手定制一套最为合身的西服、衬衫和袖扣。时尚界有一句最普通的名言——最高级的状态,是人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人。大牌裁缝们的要价往往很高,就像他们所付出的耐心一样,绣花是一针针绣上去的,西服的袖子务求一厘不差,肩膀必然要合宜到令主人感受不到一丝不适。这是古老的发达国家在经历经济爆炸、环境恶化之后的返璞归真,以一种近乎于执著的匠心精神来完成对于绅士传统的坚持。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一些相对贫困的国家也保留了某种意义上的匠心精神。我在东南亚度假时,发现在泰国、马来西亚甚至越南,裁缝铺定制衣服才是普通人生活的常态。时间就像滴漏咖啡一样那么绵长,东南亚的匠心精神和人们缓慢的生活节奏交织一起,当地人自有一套他们的生活准则,当中国人在曼谷堵塞的出租车上暴跳如雷时,习以为常的泰国司机总会合上双手,说一句“慢慢来。”这或许又是当地的人们用于对抗糟糕的外界生态时所坚守的一种匠心精神,他们愿意耐心地去生活,耐心地去面对世界,耐心地去应对自我。

内心的力量就像一轮完满的圆月,当一直向外释放能量时,若是吸收与消耗不成比例,个体便会成为这一个浮躁时代的牺牲品,只有用工匠一样的古老心态坚守着一种精神,才能保持个体之所以存活下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