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壮丽之诗 > 庐山站
庐山:找寻诗一般的“庐山真面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如果说,在前两天的旅途中,我们分别领略了杭州的清秀和婺源的诗意,那第三天的旅程则是结合了前面两者。这里既有绿水蓝天的清秀,也有密林仙踪的诗意。我们到庐山了。

 

   似乎每一个来到庐山的游客,都会用自己的方法去寻找自己理解的“庐山真面目”。我们从1470级台阶上拾级而下,就为去探寻传说中的庐山瀑布。尽管听说山路艰辛,但许多车主还是选择了坚持,就为了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庐山。但我们原以为在山谷中一睹瀑布“芳容”就算寻得“庐山真面目”了,后来却得知李白诗中所提的瀑布并非此瀑布,据此地还有50公里之遥。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如诗般的庐山。此条歌诗图跨界之旅线路的主题是“诗”,而庐山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都在庐山之上。

 

     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

 

     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猛一回神,却发现已回到庐山山顶。回头望刚走过的路,顿时察觉在来回的途中我错过了太多的沿途风景,始终只能叹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高巍 凤凰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身份跨界:行者无疆

下一篇:身份跨界:行者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