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的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编织培训会在京举行,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和30余家智慧城市申报城市的代表及金融机构、企业代表参加了培训会。
无疑,智慧城市将成为下一阶段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重点目标。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注重城市功能不同的是,智慧城市更强调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相结合的服务,甚至从本质上来讲,智慧城市就是服务,服务于人、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城市的各个环节。
在当前中国经济与行业面临转型之际,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处在变与不变的十字路口,作为与城市开发密切相关的房地产行业应该怎么做,如何进行驱动创新和转型发展成为摆在开发商面前的共同问题。
2010年,来自两岸和香港的领军企业世茂、远雄、新鸿基、恒基兆业及东元集团给出了答案。5家企业大佬联手成立海峡建设,这家融合三地品牌开发商优势的企业定位于云计算整合服务商,致力于服务中国智慧城市经济发展,打造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海峡城。从对南京、平潭的海峡城的深入了解来看,海峡城具有明显的绿色、智慧等特点,可以说是一座典型的智慧城市,但又与由政府主导、由云计算四驾马车“运营商”、“数据中心”、“互联网”、“超级计算中心”推动的发展模式不同,海峡城是一座全方位整合的云服务之城。
整合服务
成就云计算“第五驾马车”
新型城镇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但目前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资源不匹配、发展速度过快、城市配套建设跟不上、经济结构与城镇化不匹配、物理居住和心理不匹配。城镇化建设落入了泛城镇化的格局。
正因为此,国内外已积极探讨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城镇化,即利用高科技和云计算技术,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把城镇化和产业化同步推进,在城镇化过程中切实实现“产城融合”的智慧型城市愿望。
据介绍,当前云计算产业发展主要由四大核心力量推动,大型互联网企业、大型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运营商等,其中一些企业的云计算服务已开始在公众当中推广。2010年,中国电信完成了云计算在六省的现网实验和部署,百度、阿里巴巴、谷歌等云计算中心也相继投入建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云计算发展仍处在各自为战,相互抢占市场的阶段,距离融合发展、整合大规模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而海峡建设则通过核心产品海峡城,把这些云计算的要素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四个独立领域的融合协同发展,打造出云计算这“第五驾马车”,将城市发展成集总部经济、创新科技研发基地、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一体的智慧生态新城。云技术,将成为这些功能板块的重要链条。
中国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吴红辉也认为,智慧城市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一直处于粗犷型的发展模式,十八大以后,政府着力通过信息化和城镇化来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伴随着中国从素质城市过渡到智慧城市,云计算将分散的数据集中,形成大数据集中应用,为城市发展提供新思路。
从技术层面上讲,智慧城市是以多应用、多行业、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交互的需求,其本质在于融合,它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新加坡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智慧国2015”计划。根据该计划,新加坡政府将投资40亿新元,希望实现“利用无处不在的信息通信技术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智能化的国家、全球化的城市”这样一个愿景。
实际上,政府是云计算建设的主要推动力,因为政府积累的大量数据及资源平台,能强有力推动云计算落地。在构建云计算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将政府职能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解决医疗、交通、教育、金融、能源供给、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一系列社会管理服务问题。“海峡城的建设初期、中期以及后期,都与当地政府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协商,利用当地特有的产业优势,将云计算与当地产业进行技术融合,在不同地方呈现出不同的海峡城,从而真正借助云计算达到产城融合。”海峡建设总裁姚栎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是挑战与期望并存。要实现云计算的整合应用,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要解决云计算专业人才的问题,其次实现真正的资源整合,这一点没有国际化的视野及国内外尤其两岸和香港的资源配置能力恐怕很难做到。另外,就是搭建云计算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海峡建设在整合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要实现云计算难度仍然不可小觑。长期关注海峡模式的分析人士认为,海峡城的建设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的艰难时期:
第一阶段是海峡城前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产业园、办公楼、配套住宅及商业等基础开发阶段,很容易导致市场及行业的不理解,将海峡城的开发模式等同于传统的房地产模式,这很可能会给海峡城带来很大的舆论压力。第二阶段是办公、住宅等开发所得的资金绝大部分要投入到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上,这部分投入预计比基础建设的投入还要高。而当前云计算仍在发展阶段的初期,大规模的技术投入难免造成资源闲置或浪费,如何权衡入住人群、企业变化与系统规模、运营扩充等方面的动态关系,实现适度的投入,以及投入巨大的后续系统扩容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第三阶段是入住后的持续服务运营能力,这个阶段才是展现海峡建设和海峡城核心能力的时刻,如何为不同的企业、人群、产业、城市发展提供持续的整合与创新云服务是关键。
据了解,为实现海峡云计算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海峡建设成立初期就充分发挥自身在三地及国际资源优势,开始整合各家云计算技术、设备、软件、服务等,聚集了包括上海交大科技园、IBM、中华电信、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保利通讯等一大批云计算企业。据海峡的合作方人士透露,云计算现在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单项技术的开发难度已非常大,海峡城这种整合的难度更可想而知。
尽管如此,以海峡城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却越来越让人期待。目前,海峡城所在的南京、平潭都已经进入住建部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而海峡城项目无论办公还是住宅产品,都受到市场追捧。
优势互补
打造综合服务商平台
实际上,海峡建设成立之初,独特的股东背景就决定了其未来中国智慧城市经济先行者的地位。海峡建设股东之一——世茂集团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国际化企业群,其构建了以生态住宅、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和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另一个主要股东远雄企业团是台湾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名列台湾前50大企业集团,业务涵盖建设、高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成功开发了内湖科技园。香港股东恒基兆业和新鸿基更是香港最大最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产品和经营理念在业内广受好评,尤其在商业办公等现代服务业的开发运营领域拥有大量成功经验。台湾股东东元集团则凭借旗下的台北南港软件园,推动台湾软件业快速发展,深谙高科技前沿趋势。
据了解,截至目前海峡建设已经与云技术研发和运营的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其联盟成员包括华为科技、台湾中华电信、上海交大科技园、保利通信、IBM、软银中国和中金公司、交大慧谷、台湾速位互动等重量级企业,而联盟实体机构——“海峡云产业联盟商会”也已经成立,负责推动落实海峡云技术落地与实践的日常工作,软银中国董事长薛村禾出任商会荣誉会长。作为大陆首个云产业联盟组织,海峡云产业联盟商会与台湾云端运算产业协会已达成紧密的战略合作,联手推动两岸云技术企业的交流合作,整合两岸云产业的优势资源,互补共赢。
海峡城的另外一个功能是通过智慧、生态新城的建设,承接台湾软件业及高科技信息产业等的产业转移,集结全球云科技领军企业,推动国内产业能级提升,增强两岸现代化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而海峡建设创始股东们的共同愿景就是打造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三地经贸合作及民间交往平台,推动三地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划、更高层次迈进,构建经济融合的利益共同体。
“虽然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市场趋势尚不明朗,但海峡建设会始终坚持‘云端产业战略规划’,为高科技产业集群提供发展平台;并通过云技术的应用发展和辐射,为人们提供便捷快速的云服务,创造绿色、智能、生态的生活环境。”海峡建设总裁姚栎透露。
应用革新
海峡城成样板工程
任何一次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从根本上都是靠技术的突破与进步。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中,云计算和移动物联网无疑将推动一次新的社会革新。而把云计算和移动物联网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并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海峡城或将因此成为智慧城市的样板工程。
以南京海峡城为例,在住宅产品上,今后将可以实现高宽带漫游自组无线网络,可以随时随地高速上网;智能家居系统,方便业主通过手机、IPad等各种终端,实现对家中电器的远程控制;教育云平台,实时分享世界一流院校的教育资源;医疗云平台,帮助业主和入驻园区的办公人群便捷实现常规医疗诊断和健康管理等等。产业领域,它不仅大量运用绿色建筑科技,打造了低辐射、低密度、节能环保的绿色办公建筑,同时依托海峡强大的云计算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免设备、免机房、免维护的优化成本服务;其所提供的云服务有“速度快、服务快、扩充快”的超高效率服务。另外,在安全层面更是做到了骨干网安全、数据安全、监控安全等多重防御系统。
很多看似遥远的生活场景,将很快成为海峡城的普通住户都可以自由选用的云服务项目。海峡建设正是通过细节上的点滴服务,把抽象的云技术引入人们的日常办公和生活,进而推动云计算整合服务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加速区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随着近年来各地新城开发的加速,“空城”成为悬在新城区头上的利剑,对于智慧城市来说更是如此,只有与城市原有产业相结合,具有多元化的背景才能真正打造智慧之城。因此,海峡城在选址上非常审慎。“海峡建设在全国的城市布局及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会紧跟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也与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趋势密切相关,在选择的城市建设具有不同定位的海峡城。我们将会选择经济、社会、文化相对成熟,人才资源雄厚并且最具发展潜力及合作可能的地区进行战略布局。”姚栎介绍。
以福建平潭的海峡如意城为例。2011年11月,《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被正式批准,将其定位于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先行区、海峡西岸生态宜居的新兴海岛城市。《规划》同意平潭实施全岛放开,在通关模式、财税支持、投资准入、金融保险、对台合作、土地配套等方面赋予平潭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优惠的政策——平潭实验区享受了“比特区更特”的政策待遇。
这与海峡建设融合总部经济、创新科技研发基地、现代服务业、旅游休闲和国际社区为一体的智慧新城、生态新城的定位十分契合。2012年底,海峡建设与福建省联通公司签署《智慧平潭信息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规划建设云计算服务外包门户,建设面向亚太地区的离岸数据中心、安全“灾备”管理中心,促进外包服务等相关产业链的聚集,同时规划建设两岸云计算产业合作基地,旨在把平潭综合实验区建成政府服务外包先行区、两岸服务外包合作示范区。
无独有偶,位于南京河西新城的海峡城,同样与河西新城的定位密切相关。项目重点打造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上海交大(南京)海峡云谷科技园”,定位以云计算科技与产业为核心,携手两岸及海内外高级专业人才和优秀科技企业,最终形成云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产业基础和产业环境良好,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并具有高产出和相当规模经济总量的高科技园区。这与南京打造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如今,海峡城已经成为南京、平潭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本项目。
产城一体
促进区域经济升级
实际上,继2010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后,2012年7月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再次确认了云计算为今后规划发展的重点。
官方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到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06.78亿元,不仅如此,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至1万亿元人民币。
基于此,继国家开发银行为智慧城市提供的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后,又有两家商业银行做出承诺,表示将提供不低于国家开发银行的授信额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另有其他投资机构也在今年4月初签订了2000亿元的投资额度,粗略估计,相关投资将超过4400亿元。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关注的不只是盖更多的住宅楼或办公楼,而是为在这些建筑中生活工作的人们整合提供更高质量的智能服务,是最大程度地让土地价值与城市发展与人类需求相结合。以南京的海峡云谷科技园为例,其迅速地集结两岸云产业上下游的企业,而居住的配套是为产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手段。同时南京海峡城的云端社区与云端商业,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为人们创造绿色、智慧、活力的生活、休闲、办公环境。而平潭的海峡如意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将建立离岸数据中心,帮助内地企业与中国台湾和海外进行离岸服务。同时规划建设一个地上、地下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交易平台,打造两岸第一个电子商贸交易所等。
在新一轮的造城运动中,海峡城这种有人才、有科技、宜居住的理想城市,已然成为各地方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打造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良性互动、产业生活融合发展的新城。“这种再造使得城市和产业进行了良好的互动,这或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样板,引领今后中国城市化的方向。”一位长期关注新城建设的专家分析说。
“我们将跟台湾合作伙伴共同携手建设一个国际性的O2O电子商务平台,让两岸商务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自由交易,我们希望今后海峡如意城能争取到免税商店或者免税港地位,今后到平潭旅游,可以买到最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这个概念和海南免税商店类似。无论在哪个海峡城,我们一致倡导的理念就是‘产城一体化’。”姚栎说。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有着强烈的革新意识,突破传统,寻求创新,走特色鲜明和差异化的开发之路。这也是海峡建设及海峡城始终坚持以云端智慧为核心的根本原因。只有依托云技术,才能让智慧城市真正实现智能化服务,也只有凭借优势云产业的积聚发展,才能真正带动区域经济相关企业的创新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