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商业 > 资讯 > 正文
公有云全面落地应用

2013年02月28日 16:49
来源:凤凰网商业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如果现在就为云计算贴上“21世纪最重要的IT创新”这样的标签,或许有忽视IT产业创新迭代能力的嫌疑。但如果在这个标签之后加上“之一”的话,这一观点似乎已经能成为一种共识。在经历过前期的概念普及、技术成熟、市场培育等阶段之后,云计算正在全面走向落地应用。

打通公有云落地通路

云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层面上对物理基础设施资源重组和优化,其背后所蕴含的商业图景更为整个产业链所憧憬和欣喜。在所有类型中,公有云可谓云计算应用的前沿阵地。Gartner预测,2012年,企业在公有云服务上的开支预计将从2011年的91亿美元上升到109亿美元。到2016年,云服务开支将达到207亿美元。IDC则指出,未来五年公共IT云端服务中占最大支出比例的将是结合应用程序与系统架构的软件即服务(SaaS)。

目前,IT产业正处于重要变革时期,现在企业所投资的技术将推动未来2、3年的增长与创新。IDC首席分析师FrankGens表示,最后将有80%的产业成长或企业IT都是由云端服务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技术所带动,如果供货商的云端服务失败了,便意味着他们将停滞不前。

世纪互联云计算首席专家李志霄博士认为,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公有云确实能以低廉的价格,提供有吸引力的服务给最终用户,创造新的业务价值。公有云作为一个支撑平台,还能够整合上游的服务(如增值业务,广告)提供者和下游最终用户,打造新的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然而,在中国市场,究竟“哪片云彩有雨”的现实还似一座大山,横亘在产业链所有玩家的面前。

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国缺少可靠的公有云服务?出于政策、基础设施条件、市场环境等因素,例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Rackspace等在内的国际上成熟的云服务供应商很难将服务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中国本土。究其背后,产业链条的割裂和相对封闭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即使像阿里云、盛大云这样国内土生土长的云服务供应商也面临很多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只有打通机房基础设施、网络环境、异地共享资质等公有云服务产业链上的瓶颈,才能真正意义上加速公有云服务的落地普及。

模式创新具借鉴意义

公有云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云计算本身的优势特性。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通用性、按需服务、相对廉价等特性让云成为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可按需购买云并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从服务供应商的角度看,云本身也可实现资源规模的动态伸缩,满足用户规模和应用变化的需要。

对于企业用户而言,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自建数据中心管理成本,其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这也是云计算备受中小企业青睐的原因。李志霄认为,云计算不但抹平了企业规模所导致的优劣差距,而且极有可能让优劣之势易主。

   随着云相关技术和市场的成熟,云服务商对于云风险管控的思路和经验也日渐丰富。在控制数据位置、数据加密、数据丢失与备份的处理等方面,服务商存在明确风险管控机制、合规性、与用户之间有效的服务水平协议(SLAs)等方面的责任。企业用户也会对数据安全多加留心。从这个角度看,Azure、Office365等成熟平台和应用的本土化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公有云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传统IDC而言,与成熟、大型应用平台的对接将有助其加快向云数据中心转型的步伐。对微软而言,其开发和应用平台的本土化运营也将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并为国内用户对公有云的认知和体验树立标杆。 

相关专题: 商业新闻  

标签:公有云 应用 服务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