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漠中穿行,送去冬日里的温暖,在公益中发光,将善意编织成网。
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公益行动携手公益同行人林志玲女士以及护童计划,远赴内蒙古库伦旗茫汗苏木小学,用爱舞蹈,用心公益。

2019,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第六年

海澜之家以“天使的像素”为名,从青海、新疆、内蒙古再到贵州,赶在凛冬到来之前,海澜的志愿者赴迢迢之远给孩子们送来定制冬衣、教学物资,用爱与温暖,定格美好画面。

这是孩子们亲手拍摄的图片,他们的故事透过镜头一一呈现,志玲姐姐选取了部分故事倾情朗读,点击播放按钮,一起聆听吧。

  • 陪 伴
  • 童 趣
  • 家 人
  • 成 长

作者:白知全(12岁)

邻居家的妹妹告诉白知全,等长大了希望成为一名医生,这样就能照顾大家了,而白知全却想成为一名军人,这样就能保护大家和她了。

点击聆听

作者:亚玲(12岁)

接过“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捐赠的厚厚的羽绒服,同学们开心地又蹦又跳。人群中有一位男生把旧衣服叠得整整齐齐,他跟我说,“他长得快,衣服穿小了,还可以给低年级的小同学们穿,这样别人就不会冷了”。

点击聆听

作者:阿尔恒别克 (9岁)

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片麦子地,每天放学以后我们都会来这里玩,扔纸飞机、捉迷藏、踢足球……嘘,这可是我们的秘密基地,除了我们几个,谁也不能告诉。

作者:阿勒哈尔(10岁)

平时,尔斯别克会在下课后给我们讲故事,也会陪我们玩游戏。他是我们的校长,已经在这里待了20年。我们的老师经常会变,但他却像爸爸一样,始终守在我们身边。

作者:加娜尔 (10岁)

今天上海的哥哥姐姐来给我们上摄影课,叶得力和努尔波力特别羡慕我和艾莎拉拿到了相机。等会儿我们也教她们一起拍照,开心的事情就是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啊。

作者:达仁(9岁)

努尔布森和艾迪达尔是班上的“门牙兄弟” ,他们不仅长得像,连笑起来的牙都很像。他们说好了将来要一起考上大学,去到比乌鲁木齐还要远的地方看看。

作者:江布塔(8岁)

艾斯叶尔的眼睛看不得强光。下午运动会的时候,她坐在教室里向外张望。我拍了张照片拿给她看,她小声告诉我,等下周眼睛手术成功,她也要一起为大家加油。

作者:曲藏加(10岁)

她是我们学校的英语老师,听说是从青海师范毕业的高材生,我们下课经常会去请教她,她告诉我们要把英语学好,因为这样就能出国,看看外国的山和水,人和景。

作者:艾斯叶尔 (10岁)

老远就看见聪格拉和木比娜牵着手,她们做什么事情都一起,每当大人们都说小姐妹感情真好的时候,她们就会说,“我们才不是小姐妹,我们是大姐妹,我们要做一百年的好朋友。”

作者:努尔布森(10岁)

这周二是巴和布里森的10岁生日,他的两个好兄弟为了给他庆祝,专门留出下午的时间,陪他踢了一场球。他说自己的生日愿望就是三个人可以一直这样好下去。

作者:阿恩沙尔 (10岁)

今天带着二年级的小学生去山上玩,我正纳闷人怎么不见了,他们突然一起跳起来,吓了我一跳,真淘气。以前我在家里是弟弟,现在我也有这些弟弟妹妹了,以后我就叫哥哥了。

作者:沙都哈什(8岁)

特列克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天放学后我们都会一起回家。虽然天天见,但每次分开,他总是要回过头再看我一眼。这次我专门跑到他前面,跟他说了声“明天见”。

作者:包白斯勒(12岁)

我教包白斯勒玩游戏,包白斯勒教我玩踢足球。平时他和小伙伴都会去“秘密基地”练球,我问他能不能带我一起去呢?他一脸认真地说:“行,但是你不能告诉别人。”

点击聆听

作者:五年二班学生

我对孩子们说:“我们一起来比赛吧!”他们开心地点点头。裁判老师刚一喊开始,孩子们就笑着冲向了终点,我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们露出的笑脸,心里就像照进了一束温暖又明朗的光。

点击聆听

作者:吉博浩(8岁)

我问吉博浩,你为什么这么爱笑呢?小吉博浩笑得更开心了,说那就只告诉我一个人。于是,他踮起脚贴在我耳边,左顾右盼之后,悄悄地对我说:“我也……不知道。”然后,做了个鬼脸,跟着其他的同学一起笑着跑走了。

点击聆听

作者:江叶尔克(11岁)

这是学校里的第一个足球,最开始看到它的时候,同学们都会争抢着凑上前摸摸它。这是我们收到过最喜欢的一份礼物,因为有了它,我们才算真正有了体育课。

作者:艾莎拉 (10岁)

体育课上努尔布森和阿尔恒别克在比扳手腕,赢的人就是今天的大力士,中午可以多吃一块鸡肉。我觉得其实他们都是,因为每次大扫除的时候他们总会挑最脏最累的活干。

作者:叶得力 (10岁)

今天的课间游戏是画鼻子,男生一队,女生一队。看着特别简单,可是他们总是画不对。我在下面急得不得了,下一个就轮到我上了,我肯定一笔就能画对。

作者:先巴冷智(9岁)

今天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比赛跑步,我问曲藏加为什么你能跑这么快。他说你只要一边跑,一边想着自己被小狗追,这样你一定能跑第一,我恍然大悟。

作者:尕藏吉(10岁)

我们来比赛,1分钟看谁跳的最多,后来就没有再计数了,因为她一边跳一边笑,这样的话我也会跟着笑,笑着笑着就忘记数了,跳着跳着上课铃就响了。

作者:公杰才让(9岁)

今天听班主任老师说,一会儿会有几位外地来的老师给我们班上课,听说这几位老师还是从上海来的。大家等啊等,等啊等……快听,教室门外好像有什么动静。

作者:扎西热旦(10岁)

体育课上,我们男生最喜欢的就是打篮球。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篮球场,也凑不齐一支像样的队伍,但今天我和大家依旧玩得特别开心,真希望体育课的时间能长一点。

作者:别格扎提(9岁)

滚轮胎是达仁最喜欢的游戏,这次他和二年级的哥哥一起赢得比赛第一名,老师奖励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达仁笑着说:“以后一定还要拿好多个第一名回来。“

作者:拉毛扬忠(11岁)

今天从县城里新来了一位老师,普通话说的很标准,还给我们带来了几台照相机,说谁上课最认真就会教他用,我要好好听课,别人家都有全家福,我也想有一张。

作者:拉毛扬忠(11岁)

老师让我们跳起来拍照,说如果跳起来拍照就可以用手摸到后面的雪山了。我们都不相信,但还是开开心心地一起跳了起来,看看谁跳得跟后面的雪山一样高。

作者:韩婷婷(12岁)

别人喜欢画卡通人物,但是韩婷婷喜欢画马,她说爷爷曾经给她买过一匹小马,后来卖掉了,但只要拿起画笔,就能在画纸上再次遇见它,那匹五彩斑斓的小马。

点击聆听

作者:包苏日古噶(9岁)

我们一起学蒙古民歌,我问她,“这么好听的歌是谁教的呀?”她说是她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教给她唱的,她家旁边就是牧场,她还说,妈妈的歌声能传得很远很远,而且花花草草听到都会点头呢,鸟雀鸣虫也会跟着一起伴唱。

点击聆听

作者:吴佳昕(9岁)

9岁的吴佳昕特别喜欢跳舞,我问她:“你将来想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吗?”她摇头说:“不,我更想成为一名舞蹈老师。”因为她的妈妈就是一名小学老师,吴佳昕骄傲的说,“我要像妈妈一样,让其他的小朋友也能跟我一起站在舞台上!”

点击聆听

作者:希杰尔(9岁)

希杰尔的爸爸是修车工,妈妈是理发师,对于她来说,幸福就是爸爸能快点修好别人的车,而妈妈周末能够早点下班回家。

点击聆听

作者:阿勒哈尔(10岁)

今天是我第一次和妈妈一起去麦田里收干草,大大的草垛被她一下子就给端了起来。爸爸还在的时候,我从来都不知道,平时瘦瘦小小的妈妈力气竟然有这么大。

作者:达瓦才让(8岁)

周末姐姐回家了,我想和她一起玩足球,但她非要给我考试,看看我的算术学得怎么样,我们拉勾,姐姐教我心算,我教姐姐踢球,做完这一道题就去踢球!

作者:昂毛才让(8岁)

今天,我和爸爸去牧场喂牦牛,快到中午的时候才回家。奶奶等急了,老远就喊我的名字。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喊爸爸,奶奶说:“爸爸是个好孩子,不用喊。”

作者:关切卓玛(12岁)

高原上天气变化大,早上还下大雪,中午天气就晴朗了。奶奶说出太阳了,想去晒晒太阳。刚刚还在调皮的弟弟对我做了鬼脸,立刻跑过去扶奶奶出了门。

作者:昂毛才让(8岁)

第一次打羽毛球是和爸爸,他很厉害,不管我怎么打都打不赢他。爸爸跟我说:“你要多吃饭,快长高,等长大了,我老了,那个时候你就能打赢我了。”我想快点长大,但永远也不要赢他。

作者:爱迪达尔(10岁)

我的同桌叶得力踢球特别厉害,因为他的叔叔从小就开始教他。今天他让我帮忙拍一张照片,想寄给在外打工的叔叔,告诉他自己会好好练球,等他回来表演给他看。

作者:多杰尖参(11岁)

今天和爷爷奶奶来挂经幡,以前都是跟爸妈一起来的,爷爷问我有什么心愿对着经幡默念就行。我心想,如果下次见到爸妈的时候能给他们看我得的奖状就好了。

作者:努尔波力(9岁)

我的哥哥吉格尔别克平时不大爱讲话,平常在人群中也不怎么起眼。但就在今天下午,他带着我去草地里踢球,我一抬头,看到正在喝水的他身上好像发着光。

作者:聪格拉 (8岁)

达仁的爸爸在县上工作,每个月才回来一次。今天爸爸回来的日子,达仁一放学就在这等着了,他说自己要挂得再高一点,这样爸爸骑着摩托车一拐过弯就能看见他了。

作者:格日措毛(9岁)

我家就在雪山下面,跟它一比就像一个火柴盒,听村里大人说雪山那边有很多牦牛、山羊和大大的牧场。爸爸问我“想去看看么?”我说:“不想,因为我的家肯定是最美的。”

作者:乌云斯琴(12岁)

她帮我选好不同颜色的画笔,让我跟她一起,在这件衣服上画出最好看的图案,她说她的灵感来自于一个午后的梦,我说我也有一个梦,就是帮助你们实现你们的梦。

点击聆听

作者:白雪灰(9岁)

喜欢现代舞的白雪灰,第一次站上库伦旗的舞台是在她8岁的时候,面对台上的聚光灯和台下的掌声,白雪灰说自己一点也没有紧张,我好奇地问她,“是因为你胆子大么?”她说:“不,因为只要站上舞台,我就是那个跳的最好的!”

点击聆听

作者:五年一班学生

病从口入,吃饭前要好好地洗手哦。孩子们一个个排着队在水池边,把小手伸出来,孩子们清澈的眼睛就像清澈的水一样,希望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

点击聆听

作者:江沙亚(11岁)

今早的升旗仪式,阿勒哈尔终于如愿以偿当了一次升旗手。五星红旗慢慢上升,他的眼睛很久都不愿移走。他之前跟我说起过,将来他想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作者:多杰尖参(11岁)

里本扎西的妈妈想让他成为一名光荣的“拉什则”舞蹈者,在六月会上像雄鹰一样舞蹈。今天他非要让我给他拍张照片。我觉得他跳起来的时候比照片上还好看。

作者:公杰才让(9岁)

去年城里的措毛老师来了,她对我们很好,她让我们吃饭前必须要洗手。我们也都很听话,吃饭前耐心地排着长长的队去洗手,现在我觉得吃饭好像更香了。

作者:叶西卓玛(11岁)

我问措毛妹妹你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她说她想成为一名警察,说这样就可以保护我了,而我的梦想却是想成为一名军人,这样就能保护大家和她了。

作者:特列克 (9岁)

我最喜欢秋天了,到处都是金灿灿的,把叶子抛在空中就像下了一阵黄金雨。妈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在这个秋天升了二年级,又收获了好多新朋友。

作者:扎西曲达(11岁)

多杰尖参是我们班年级第二名,他英语说得很好,如果遇到不会的单词他也会读给我们。我问他:“为什么你英语那么好?”,他说:“因为我看电视上厉害的人英语都说得好”。

作者:关切卓玛(12岁)

放学后,我会帮爸妈和邻居放羊和牦牛,弟弟也总是跟在我后边,看我打向远处不听话的小羊,然后弟弟也捡起一块石头,说将来他会把石头扔得比我还远。

作者:达瓦才让(8岁)

旦增久美是我们学校乒乓球第一,下课之后他总是第一个冲到乒乓球台。他已经很厉害了,但是他说他上完三年级就要去山下的寄校读书,在那里比他厉害的人更多。

作者:旦增久美(9岁)

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带我来庙里转经,小时候感觉庙的墙好高好高啊,要爸爸抱起来才刚刚能摸到窗沿,现在却感觉没那么高了,我轻轻一跳就能摸到。

作者:昂青多杰(8岁)

课间休息结束了,原本以为要回教室上自习,结果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几台照相机,让我们在校园里拍照,拍得好还能被老师表扬,大家开心得是又蹦又跳。

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热爱」篇 阿勒哈尔

“生活一点也不辛苦,因为我还有妈妈和哥哥。”博塔莫因小学的阿勒哈尔今年10岁,黝黑的脸蛋儿被日光晒得有些干裂,肉乎乎的小手也因为时常调皮捣蛋留有几处伤口。之前的他害羞内敛,不愿和人亲近,甚至有些自卑,可来自外界的小小暖意却于不知不觉间,激荡起他内心的能量与勇敢,让他重拾自信,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将热爱蔓延至生活细节。


在阿勒哈尔不到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车祸去世。或许是由于从小缺少父亲的陪伴,过去的他一直是个没有安全感的小男孩。刚入学的时候,他不怎么爱讲话,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他就只是远远地看着,或者是自己找些乐趣,踢踢草、玩玩泥土。


“我怕别人欺负我,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深陷于担惊受怕的恐慌中,阿勒哈尔曾将自己裹挟在一个所谓的安全区里,不想让别人走近,他自己也不愿意走出来。有阴影的地方,就会有阳光,而光亮总是会透过生活的夹缝,将暖意放大,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渗入至漆黑处。


为了养家糊口,供两个儿子读书,阿勒哈尔的妈妈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做农活,所以他经常是由姥姥照料着,同时姥姥也要照顾舅舅家患有小儿麻痹的妹妹。今年70岁的姥姥温柔淳朴,笑起来的时候会羞涩地捂住嘴巴,眼睛眯成一条缝,阿勒哈尔说:“姥姥和妈妈一样善良,她们都是我最想要感谢的人,妈妈生了我,姥姥养了我。”


平时在学校,尔斯别克也会在课下与阿勒哈尔谈心,他是博塔莫因小学的校长,已经在这里待了整整20年,他几次告诉阿勒哈尔:“有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和我讲,不要总是一个人憋在心里”。对阿勒哈尔来说,这里的老师经常会变,但尔斯别克却像爸爸一样,始终守在他们身边。


每一种外在的善良都有可能触及内在的力量。阿勒哈尔真正愿意敞开心扉,则是缘起一件羽绒服。2017年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走进博塔莫因小学,阿勒哈尔正是受到捐助的孩子之一,而且十分幸运地,他被选中参加当年的北京冬令营。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新疆,结识因温暖而汇集的伙伴,见到许多未曾见过的风景,在天安门前留下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一直被他小心翼翼地收藏着,每隔几天总要拿出来瞧一瞧。阿勒哈尔感叹道:“北京好大,也好遥远。我要努力考上大学,以后也能带家人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从北京回来以后,阿勒哈尔好像霎时间变了一个人。他开始愿意表达自己,尝试与其他小朋友亲近,而且之前并不怎么喜爱运动的他,开始学习打篮球,一遍遍练习,直至投进篮筐为止。在阿勒哈尔身上,之前的难言之隐,纷纷幻变成向上升腾的信念,让他能够用力去热爱和绽放。


在课堂上,阿勒哈尔不再是那个坐在角落里不发一言的小男生,他也会举起高高的小手回答问题。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考了全班第一名,正在读高中的哥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张儿童地图奖励他,阿勒哈尔高兴坏了,将地图贴在客厅的墙上,用小手一寸一寸测量着家和北京的距离。


现在的阿勒哈尔是三年级的班长,每次学校组织大扫除,他都会主动承担一些比较劳累的部分。他将集体里的每一个人放在心上,总是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因为憨厚仗义,阿勒哈尔在班级里结交了四个最要好的兄弟,每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阿勒哈尔会带着他们去操场踢足球,一路追逐打闹,一起向光生长。


由于玩具不多,哥哥又在外上学,在家的时候,陪伴阿勒哈尔更多的是家里养的三只小牛。他为它们分别取了名字,而且能够清楚地说出各自的脾气秉性。因为没有多余的劳动力,所以几只小牛也只能圈养在院子里。每天放学回来,阿勒哈尔都要到它们身边转一转摸一摸,“我和小牛们说说话,它们就不会觉得孤单了。”他说。


因为疾病,舅舅家的妹妹也哪儿都去不了,阿勒哈尔特别疼爱她,放假的时候都会拉着她一步一步四处走走。海澜之家的羽绒服被他保存得很好,两年过去几乎没有什么磨损,只不过越长越健壮的阿勒哈尔早已穿不下。他将这件曾赋予他改变力量的衣服留给了自己的妹妹,希望妹妹以后也能够成为一个坚强勇敢、予人温暖的人。


一个人的时候,阿勒哈尔喜欢用妈妈的手机听音乐,他热衷于节奏比较强的歌曲,他说这种旋律会让他感到充满力量。阿勒哈尔最喜欢的一首歌是《我的天空》,每次一听到,他都会模仿起电视上的歌手,跟随着节拍前后舞动身体。


在妈妈的印象中,阿勒哈尔从小就懂事孝顺。当时参加冬令营,其他小朋友来到北京都会买些纪念品或是没见过的零食,唯独他不多花一分,小心翼翼将钱收好,回家转交给她。“我只想他能够健健康康,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管有多艰难,我都会供他们兄弟俩好好读书。” 于母亲而言,孩子们平安长大足矣抵消生活的种种不易。


一到秋天收麦子,阿勒哈尔便会和妈妈一起去麦田里帮忙。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蛮劲儿,逞强似地想要一次性将草垛端起,但每次都要靠妈妈来收拾“残局”。有时候看着偌大的田地,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干活,阿勒哈尔也会心疼,“爸爸还在的时候,我从来都不知道,平时瘦瘦小小的妈妈力气竟然有这么大。”


在阿勒哈尔家中有一本相册,里面有一张为数不多的全家福。阿勒哈尔摸着全家福里爸爸的脸,眼睛里的光黯淡下去,声音也弱了下来,低下头小声说了一句:“我对爸爸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但是我一直都在想念爸爸。”对之前的他来说,“爸爸”是一个不能提及的话题。随着慢慢长大,他开始接受这个事实,并在心里暗自笃定,要代替爸爸照顾好妈妈,用爱守护好这个家。


单独依靠妈妈一个人难以为继日常开销,因而低保也是这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阿勒哈尔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会告诉他国家所给予的帮助。小小年纪的他牢牢记在心里,阿勒哈尔在日记中写道:“将来要当一名军人,想用自己的力量保家卫国,去帮助更多的人。”


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阿勒哈尔如愿以偿成为这次的升旗手。他早早起床来到学校,认真地理了理胸前的红领巾。天气渐凉,但阿勒哈尔却不觉得冷,五星红旗慢慢上升,他的眼睛久久都不愿移走。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些来自人间的万般暖意,将阿勒哈尔从自我“围城”拉回到寻常日子里,并衍生出一种勇敢与热爱,伴着阿勒哈尔,从孩童走向少年,不舍纯真与善良。

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责任」篇 艾莎拉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是新的清晨,博塔莫因小学四年级的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在老师来之前,同学们正在一起朗诵昨天课上学习的古诗。带领大家朗诵的这个小女孩叫艾莎拉,今年10岁,是新疆阿勒泰地区查干郭勒乡博塔莫因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艾莎拉长相乖巧可爱,但其实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哈萨克族人。出生在传统的游牧家庭,家中以放牧为生。除了艾莎拉,家中还有3个孩子,艾莎拉排行第三,大姐已经结婚,二姐正在读初中,都不常回家,最小的弟弟今年3岁,刚刚上幼儿园。


艾莎拉的爸爸常年在外放牧,在她小时候爸爸总会带着她一起,带她看看山上的景色。哈萨克族人生性自由勇敢,她最喜欢看爸爸挥起鞭子赶羊群的样子,就像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威风凛凛。提起爸爸,艾莎拉满眼都是崇拜。她深知,是爸爸日复一日的辛苦,她才能生活得这么幸福,她也希望自己能像爸爸一样,成为一个勇敢并且能够承担的人,将来也让家人生活得更好。


天气入秋,气温渐冷,在上学出门的时候,艾莎拉给弟弟穿上自己的羽绒服,弟弟的小脸在红色羽绒服映衬下,红扑扑的,在秋日下格外可爱。艾莎拉说,穿着羽绒服,弟弟就不冷了。


2017年,8岁的艾莎拉有了弟弟,看着妈妈怀里软糯糯的小生命,她的眼里满是欢喜,时时刻刻都想要亲一亲弟弟的小手小脚,“以后你就是姐姐,要陪着弟弟好好长大,照顾好对方。”妈妈的话小艾莎拉似懂非懂,却牢牢记在心里。也是在这一年,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走进博塔莫因小学,艾莎拉作为受捐助的孩子之一,得到了一件红色羽绒服,她高兴坏了,因为她从小就喜欢红色,她说红色是温暖的颜色,以后也可以将这件衣服留给弟弟。从那天起,艾莎拉好像明白了妈妈的意思,照顾就是时时刻刻惦念,她也决定要带着这份暖意去帮助身边更多的人。破茧化蝶,成长往往只在朝夕。


所有课程中,艾莎拉最喜欢数学课,也最喜欢数学老师,在她眼里数学老师不仅漂亮,而且上课的时候十分专注,对于每一堂课都非常认真。一路上见证了艾莎拉的成长,加孜依拉老师说,现在的艾莎拉越来越愿意主动去帮助班上的同学了,也是她的小组长,每天都会帮她收发作业。


作为自己的强项,课间时间,艾莎拉会给同学讲讲数学课上不懂的课后习题,很有耐心,一道题讲3、4遍也不会烦,“我愿意帮助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我的朋友。”


今天中午的午饭是大盘鸡和馕,这是这群孩子们最喜欢的菜,艾莎拉会上前一起帮老师给同学们打饭、发馕,还不忘叮嘱不爱吃青菜的同学,一定要把菜都吃完才行。


今年艾莎拉家里有一百多头牛羊,到了放牧的季节,艾莎拉的爸爸一两个月会一直在外,家里的事务就落到了妈妈身上。艾莎拉是妈妈的小帮手,帮妈妈一起堆起高高的麦草,提起偌大的草堆,小小的身体里透着巨大的能量。


在妈妈干活的时候,旁边总是少不了艾莎拉的身影,扫地刷碗、拧衣服,“妈妈,你看我现在是不是越来越有劲了!”


新疆人素来喜欢喝奶茶,家家户户都会做,而家里每天的牛奶都来自家里这头奶牛。这头小牛还是艾莎拉的好朋友,跟小牛一起长大,她们日渐积累起了深厚友谊,在不能跟爸爸一起放牧的日子里,每天喂这头小奶牛就成为艾莎拉的另一个任务,“多吃点,小奶牛,我会好好对你的,就像姐姐对我一样对你好。”


刚开始做这些家务活、农活的时候,不免会感到辛苦,但平日里两个姐姐都不在家,艾莎拉就是家里最大的孩子,这份小小的责任感让她愿意帮助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今年的爱心体检中,艾莎拉检测出了心脏问题,所幸的是做完手术完全康复了,在她住院期间妈妈一直在悉心照料她,病好之后,艾莎拉更像个大孩子了,特别是更愿意去照顾弟弟了。


虽然只有10岁,艾莎拉照顾起弟弟来,俨然一个大姐姐的样子。弟弟刚上幼儿园,艾莎拉笑弟弟穿衣服太慢了,但手上也没有停下,帮弟弟塞塞衣服,穿穿鞋子。有姐姐在的时候,弟弟的笑脸就不会消失。


放学的时候,弟弟老远就看到了等在校门外的姐姐,小跑着过来。长长的回家路上,一双小手牵着另一双更小的手,一路上有说有笑,是路上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作为女孩子,艾莎拉也喜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虽然弟弟还小,却也对姐姐有了小小的承诺,“姐姐,等我长大了要给你买许多漂亮的衣服。”


艾莎拉心里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她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老师,像加孜依拉老师那样,将来也能够把更多知识教给新疆的孩子们。所以她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作业完成,对待学习丝毫不马虎。


艾莎拉还想长得更快一点儿,现在她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乌鲁木齐,但在课本上看到的北京、上海让她十分向往,她和家人在新疆土生土长,几乎没有机会走出去。所以她期盼自己长大以后,可以带家人走出新疆,去看看更远的风景。


成长也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来自四面八方的善意暖流让艾莎拉悄然长大,如今,这个瘦瘦小小的小女孩,正用她小小的肩膀逐渐担起她对家人、对朋友、对自己的责任,就像一座小山,虽然现在的力量还十分有限,但她一定会慢慢长大,努力向上,成长为一座大山,到时候定能坚实又稳固,稳稳地守护好她和她的家人。

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陪伴」篇 公切卓玛

“除了读书和放牦牛,最让我牵挂的还是弟弟——达娃才让”。当年在山上扎毛小学读书的公切卓玛,如今在扎毛中心寄校即将读完六年级。现在的公切卓玛不再是那个一遇到陌生的异乡人搭话就羞赧地躲在大人身后的小卓玛,红扑扑的两颊上依旧挂着一小片“高原红”,落落大方的笑容总是能让人回忆起藏区夏天的暖意和煦。一谈及学习和家人,公切卓玛的眼睛里折射出的尽是对未来满满的期待和稍稍的不安。


山下是学堂,山上是六口之家。公切卓玛出生在一个六口之家,父母身体不好,大姐早早嫁人,体弱的父亲只能靠放牧牦牛来养活家人,多病的母亲也只能靠每年4月份上山采挖虫草补贴家用,还有70多岁的奶奶行动不便需要照顾。也是因为家庭情况特殊,卓玛的父母希望两个孩子能专心学业,而姐弟两人却想多替父母分担家务。


囿于藏区的偏远的地理位置,对教育资源的大力扶持一直是当地政府所不遗余力的。读书也成为藏区的孩子走出远山的一条通路。和所有励志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卓玛从小品学兼优,去年她还获得了黄南州“道德之星”奖项,这也是扎毛中心寄校自建校以来第一个州级奖项。“我会像姐姐一样,贴满一墙奖状。”弟弟达娃才让抬着头看着奖状说。


除了日常上课之外,每周二、周四学校给孩子们配备了政府补贴的“营养餐”。因为山道崎岖,交通不便,公切卓玛只得在学校寄宿,卓玛有时也会把“营养餐”攒着留到周末回家给弟弟。每次姐姐回家的时候,等了一周的达娃才让就会跑上前来摸姐姐的口袋。


山下中心寄校的孩子们正在腾挪跳跃着“神舞”,为“热贡六月会”做着准备。这是一种起源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藏区十分古老的宗教活动。男孩们从祖辈父辈那里传承了舞蹈的脚步、动作、神采,他们都希望能在“六月会”上一展雄姿。按照当地习俗,女生是不能参加“神舞”表演的,卓玛盼望弟弟有一天也能在“六月会”的庆典上跳舞。对他们而言,这既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公切卓玛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又是家里的“劳动委员”。每周五放学父亲就会骑摩托车近1小时从山下把卓玛带上山。如果弟弟也恰好放学在家,卓玛就会带着弟弟一起步行40分钟的山路去牧场喂牦牛,然后找个草木肥沃的山脚,把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放羊“秘诀”传授给贪玩的弟弟。


这条看似不算长的公路尽头便是那条崎岖逶迤的山道。长达十几公里的山道连通了村里人去往同仁县城的必经之道,也联结了姐姐公切卓玛和弟弟达娃才让一家人,让亲情在山路的陪伴中款款传递。


海拔3300米的高原上,最大的变量是九月份的天气。中午刚被烤得蔫蔫的山村才从迷糊中清醒过来,下午天上马上飘起了星星雪花,直到变成一场突如其来的鹅毛大雪。一看气温骤降,周五放学回来的卓玛一想到弟弟没穿厚衣服,在家便待不住了,她把书包一扔就赶紧跑来扎毛小学,一边给达娃才让送来了自己在学校攒下的“营养餐”,一边从书包里慢悠悠地掏出了一件叠好的羽绒服给弟弟穿上。这件发旧的衣服是当年“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捐赠的,她说自己长高了,弟弟现在穿着大小合适,而且暖和。


姐姐在山下,弟弟在山上。卓玛的弟弟达娃才让今年8岁,穿着姐姐送来的羽绒服,笔头在作业本上刷刷作响。而他所在的扎毛小学曾受过“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的捐赠。跟几年前相比,如今的扎毛小学从校舍到食堂、操场,早已旧貌换新颜。


姐姐不在身边的时候,达娃才让会和小伙伴黏在一起。特别是每天下午的体育课,达娃才让就会和自己的小伙伴扎西热旦、旦增久美一起在学校崭新的球场上打球。比起同龄的孩子,他更喜欢和高年级的同学一起打球,他说这样自己会变得更厉害。


“我想快点长高,长大,然后就可以去山下读书了。”每天中午,学生们会在教室外朗读课文,朗朗的读书声传递在群山环绕的扎毛小学。达娃才让说他有一次睡着做了个梦,梦到自己长大了,然后和姐姐在一个学校念书,一起去县城读书,还一起去了北京看那些高楼和大厦。


卡先措是今年刚来扎毛小学的青年教师之一,她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同时也是达娃才让的英语老师。在学校的时候,达娃才让经常会和卡先措老师交流,对于姐姐的话才让深谙于心,“学好了英语,能去更远的地方。”


漫长的一周将尽,短暂的周末到来。卓玛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弟弟的作业本。这个学期,弟弟的数学成绩有些下滑,吃完饭后弟弟搬出小课桌,两个人坐在石阶上,认认真真地演算着数学题。卓玛传授着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让好奇的听着,手中的铅笔滑动着。


有时候,写完作业,姐弟两人还会帮奶奶把制作“曲拉”的原料均匀地铺在小院子里,或者去帮父母去把晒干的牦牛粪装到火炉旁备用。快到中午,村子里大大小小的烟囱,冒出来的黑烟翻滚得很快,转眼间就飘上了山腰,并在那里徐徐缓缓地变化成一带青云。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弟弟懂事了。原来都是我照顾弟弟,现在是弟弟照顾我”。弟弟才让端着一杯刚刚煮好的热奶茶,摇摇晃晃地送到姐姐卓玛手上。时间匆匆过往,山顶的积雪因向阳而无处留放,有时人的成长就在不知不觉当中,而生活一切如常。


阳光充沛的午后,卓玛和弟弟会扶着70多岁的奶奶走到屋外的空地上晒太阳,奶奶一边转经一边让姐弟两人背诗给她听。奶奶告诉卓玛和才让要记得感恩,记住家的方向。只要那颗感恩的心常在,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山下,将来你们离开故乡的时间越长,感情上的距离就会越近。


周日下午,卓玛要离开山上的家回到学校。母亲把洗好的水果、叠好的衣服放进卓玛的书包,弟弟牵着奶奶的手站在门外目送卓玛。卓玛熟练地跳上父亲的摩托车,回头看了母亲和弟弟一眼,便匆匆下山了。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越来越远,那条逶迤的山道上又恢复了它往日的沉默和枯寂。


“我有预感,将来达娃才让会跟我去同一个地方念大学。”一谈到未来,卓玛的笑脸上透露着某种坚定。明年的夏天,卓玛就要完成升学到县城里读书,离家更远了,弟弟才让也即将离开扎毛小学去山下的扎毛中心寄校读书。“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山下,将来你们离开故乡的时间越长,感情上的距离就会越近。” 陪伴总是短暂,积雪总会融化,公切卓玛和达娃才让有一天会明白,虽然此后他们可能会因各自的际会变换而逐渐成为两条互不相干的平行线,但人生终会有能让姐弟相逢于一处的交点:一个叫“家”,另一个叫“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