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尚友古人识未来,古代糖酒会啥样?


人参与 评论

不管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业界持续保持着对全国糖酒会高度关注的热情。在积极参加之余,大家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希望糖酒会办得越来越接地气儿。那么凤凰酒业君告诉你,在我国古代社会,很接地气儿的全国糖酒会曾经

不管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业界持续保持着对全国糖酒会高度关注的热情。在积极参加之余,大家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希望糖酒会办得越来越接地气儿。那么凤凰酒业君告诉你,在我国古代社会,很接地气儿的全国糖酒会曾经出现过,而且持续风靡三百余年之久,即宋代的“开煮”与“卖新”。

中国酒文化在宋代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这是由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军事制度、民生、文化、外交等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而专卖制度为核心的榷酒系统也在有宋一代贯穿始终,相对应,宋代每年都会举办两次糖酒会,而且精英主导、全民参与,酒文化被演绎得淋漓极致。

宋代的“开煮”和“卖新”是由政府主导举办的。宋代酒业有“春酿秋成”的传统,“开煮”,是指春天举行的酝酿仪式;“卖新”,是指秋天举行的迎接酒熟的庆典。不过,于当代糖酒会以招商为核心的功能不同,宋代举办糖酒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繁荣市场,促进消费。虽然是酒类专业展会,但参与者不仅有业内人士,更多地是市民消费者广泛参与其中,其乐融融。所以,宋代糖酒主要在大都市酒肆集中的地方举办。

卖新”的庆典尤其热闹,不仅主办方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斗酒游戏和娱乐节目,而且广大酒民深度参与,成为节庆的忠实粉丝,或饮酒赋诗,或机智斗巧,大家自生情趣,俨然一个庞大的全民参与的社交活动。

而且,每逢节庆,主办方还会以各种形式组织评酒活动,一来是为了促进酿酒技艺的发展和酒类产品质量的提升,二来则是通过全民参与的形式更好地刺激酒类消费,促进酒类市场规模扩大,增加政府收入。

那么,这种形式的糖酒会对酒类产业的推动作用究竟有多大?南宋有句民谚说:“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宋·庄季裕《鸡肋编》)前者很好理解,因为有水泊梁山的实例。后者则足以让我们窥见有宋一代榷酒制度催生下,兴旺发达的酒业市场。而谚语中的“行在”,就是当时南宋都城临安,即今天的杭州。用秦观的《望海潮》形容,当时的杭州正是地处“江南形胜,三吴都会”,“自古繁华”的临安杭州。这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好一番繁荣景象。而酒,在这里则是一项很重要的生意。

宋代酒肆经济的繁荣经常被载入史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当时的东京开封,面积仅为34平方公里,仅正店就有72户的酒肆布局,其密集度可见一斑。然而高达140多万的常住人口却构成了庞大的市场需求,让酒商们有利可图。而当时整个北宋的人口超过1亿人,构成了强大的民生消费的内需市场。

利润让酒商趋之若鹜,自然而然地抬高了商户获取“正店”资格的门槛。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必须10户以上的酒商联合起来才可参加竞标,而且应标着还要讲自己的优质资产作抵押,并预交一年的承包款。而当时商户合股做生意的现象极为普遍,当时称为“斗纽”,即例如10位富豪联合出资组成一个经营实体,大家以10年为限轮流负责经营,统一规则,岁末分红。

因为鳞次栉比的分布密集,酒肆的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各酒肆的经营花样翻新,有的在质量上下足功夫,专营上乘官酒;有的在佐餐、佐酒服务上绞尽脑汁,综合餐饮、住宿和青楼等各种服务项目,甚至一些酒肆还专设“茶饭量酒博士”等岗位,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服务;也有人剑走偏锋、争奇斗艳,专门满足个别消费者的猎奇心理。总之,业态各异,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从宋代流传下来的《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等各类记录民俗、民生的文献中均有大量的记载。

相关专题: 春季糖酒会:2015从新出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雪]

标签:糖酒会 友古人识未来 市场

人参与 评论

商讯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