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十年敢想:让幸福从"心"出发

导语:特仑苏金牌10周年之际携手凤凰开启"十年敢想",持续一百天为您奉献百位名人的十年敢想故事,因为敢想,我们变得更好,更好的十年,从更好的你开始。

返回首页

李子勋•十年敢想:让幸福从"心"出发

简介:李子勋,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汇名家网特约讲师。《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十年前,在大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下,新世纪的人们在投身事业的同时,也开始将关注的目光移至如何让自己和家庭更加幸福和睦,"心理学"渐渐成为社会热词。正值此际,李子勋初涉电视圈,受邀在CCTV-12《心里访谈》节目中担纲特约心理专家,节目一炮而红,李子勋一时间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十年间荧屏之外,李子勋创立了"后现代整合取向"的心理咨询训练,奔波在中国心理第一线,尽一己之力为更多人带去了心理关怀。从医生到传播者,李子勋始终不忘传递着他所坚持的仁心与使命。

《心理访谈》:走近大众的第一步

  2005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转型,人们的生活也出现巨大的改变,很多人的婚姻、事业、个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风靡西方几十年的"心理学"开始在中国学界和民间引起广泛关注。一时间,人们似乎开始对"心理学"这一既遥远又贴近现实的专业格外关注起来,心理咨询机构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大中小学纷纷开设心理课程,掀起了一股"心理学"热潮。而曾经"没人重视、没人找、没饭吃"的心理师,也突然被视作一种潮流职业,从社会幕后推至台前。

  为了把握住这一绝佳热点,时任央视栏目制片人的梁红开始筹办一档以心理视角解读社会事件的节目——《心理访谈》,栏目组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锁定了一名声名远播的心理学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李子勋,担任节目的特约心理专家,在现场对心理个案进行专业分析和心理疏导。在梁红的盛情邀请下,李子勋欣然前往,开始参与CCTV-12《心理访谈》栏目的创立、推广与实施。在加入《心理访谈》栏目之初,李子勋的目的很明确:在为节目增色的同时夹带"私利",希望能够利用央视媒体传播心理健康的知识,介绍自我解决心理困境的技术,以己之力推广家庭与社会和谐之道。

  在栏目筹备阶段,李子勋本以为这只是一档为普通大众排忧解难的日常访谈,没料想,《心理访谈》一经推出异常火爆。一时间,李子勋与节目中的其他几位心理专家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做巡回演讲,参加各类活动,甚至盛装走红毯……谈及十年前的"走红"经历,李子勋笑言:"那个时候走到中国任何地方都会被热心观众围观,有时人山人海,不得不需要警察、保安前来维持秩序。"电视节目的大热改变了李子勋的职业轨迹,在当时,亦媒体评论称:与其说是那档电视节目令李子勋脱颖而出,不如说是李子勋成就了心理关注类节目。

荧屏之外:奔波在心理第一线

  作为从《心理访谈》走出的心理学"明星专家",李子勋多年来的工作受到媒体盛赞,先后被媒体与网络评为"中国心理健康传播第一人","中国性感男人",被《新周刊》杂志评选为"知道分子"。体验了娱乐明星般的关注度,也曾受到本不该承受的言论,十年种种,个中滋味,如今在他看来已是昨日笑谈:"一个医生被卷入娱乐新闻,在中国还是多少有些特别的事儿。"

  《心理访谈》让李子勋遇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潮,也令他自此走上了心理健康的科普推广之路。十年间,李子勋曾在几家著名杂志担纲心理专栏作家,其中为《心理月刊》开设的专栏"问问李子勋" 陪伴该刊物自始至终,备受读者欢迎。也正式在这十年间,李子勋先后出版了十本书,在亲子教育与自我心理调节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些书中,李子勋大胆地提出了很多心理治疗的新尝试:把西方心理学解构,碎片化并完全融入东方文化,以贴近中国人的思维意识,言行习惯。他国内尝试创立了"后现代整合取向"的心理咨询训练,第一个建立互联网上的心理培训课程,以帮助同行们快速成长,满足社会对心理服务的需要。

  丰富的生活经历与研修成果,让李子勋倍受鼓舞,甚至产生过一些起初"不敢想"的构思——"虽然当下对中国文化的修养还不够深,对西方心理学、文化的理解还不算透彻,但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创作出一部类似《唐吉珂德》的著作,从中国文化起源、哲学、言语出发,重建一套对心理、情绪的叙事语言,希望减轻西方心理词汇被社会反复赘述引发的中国式的心理危机。"

  理论研究之外更有身体力行。十年来,李子勋一直奔波在中国心理第一线,无论是汶川、玉树地震,还是新疆暴乱、动车事故,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当事人带去心理关怀,同时还培训了大量的心理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心理关怀方面也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心境历程: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十年来,为了体验不同的心理环境,李子勋游历四方,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思维方式。其中美国之行令他印象深刻。美国社会很讲规矩,规矩逼迫民众关心他人利益,结果社会整体变得坦诚且善良。而中国虽然重视美德教育,却不为民众制定详细的规则,或者制定规则却没有尽责监管,结果美德成为空谈。

  身为心理医生,李子勋经常忧虑地看到国人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自己舒坦了就行。即便有不少行善积德的人,仍旧缺乏深入骨髓的他人意识,慈善助人也是偶尔为之,因此难以形成整体社会的善意,这些经历让李子勋深感中国心理学未来发展的任重道远。但同时,今天的中国提倡法治治国,打击贪腐,重典治乱,力图把人与人的竞争、贪婪、冷酷转向对关怀、温暖、和谐、幸福的追求,也让李子勋看到了社会光明的前景。

   已经将大半生的经历奉献给社会与他人,李子勋认真总结出自己十年的道路。他发现,不管个人心理咨询技术多么精湛,终其一生也帮不了多少人,整体社会的文明道德进步才是民众的福祉。所以谈及未来十年的计划,李子勋一言蔽之:"做能做的事"。如今人人身处大数据时代,李子勋也将利用网络开展"亲子教育"系列课程,推广自己"面向未来教育,育儿回归自然"的思想,为更多的父母减轻养育中的心身压力。

   李子勋信奉的座右铭是"一切有皆当有;一切无皆当无。"机会永远是可遇不可求,从不对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太多的纠结。因为在他看来,人生没有多余的东西,经历过的都是生命的财富。下一个十年,李子勋也将慢慢步入老年的行列,尽管如今的他内心依然坚定,容颜依旧年轻,但不知道内心年轻的心理现实是否可以伴随到老。谈及未来,心理专家李子勋一如既往地怀着坦然乐观心理。"未来是不确定的,正如佛家说'无常',还是随其自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