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流”仓储保管之大任

现代物流的仓储系统也可以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蛛丝马迹。

仓储制度自夏朝开始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开始,历朝都十分重视,仓是存粮之所,贮粮以备不时之需,被视为"天下之大命"。春秋时期的管仲精辟论述了建立国家仓储之制的重要性、必要性——"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

基本上,我国古代仓库的基本用途有:储存、储备两大功能。储存是将漕运来的粮食保管起来,供皇室、吏官及人民日常消费;储备是为应付战争、灾荒及突发事件的。同时,仓储还有平抑物价之功能。粮丰时收进入仓,粮欠时出仓籴粮赈灾,不至于价格飞涨,影响市场稳定。

古代粮仓的模型

汉初营建新都长安,首批重点建设工程就包括了太仓。中国最大的古代粮仓---洛阳含嘉仓,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用作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后来废弃。在唐人杜佑所撰《通典》说:"隋氏资储遍于天下,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

关于仓储管理思想,秦代就有专门的仓律,汉代倡立的常平仓制度,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成为后世封建王朝沿用的主要仓储制度。宋代以后,有关仓储的规章更多、更细、更严。

我国古代仓储系统最发达和完善的清代,仓京师有15个,通州二库,德州、临清、淮安、徐州各一库,凤阳两库,以上为国家级仓库,省、府、州、县也各设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