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能力与量变
“光纤世界、鼠标生活”,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品牌是什么?品牌观是什么?中国品牌离世界品牌还有多远?国人对品牌的认识究竟在什么层面?“物联网”、“云计算”、“新媒体”在品牌运营中如何应用?
面对2011年,中国服装市场虽有增长空间,却又很难判断市场的变化,市场的天平将往哪个方向摆动?在既有的传统销售格局下,新媒体营销渠道的出现、新兴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建立与当下服装品牌所掌控资源的角力,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市场。
中国服装品牌力量的构建应来自于企业家的全新品牌观以及对全新市场模式的判断、把握和超越。因此,品牌如何构筑?如何管理?品牌供应链如何进行价值再分工?如何探索领先当下的品牌实践?这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注当下,面对未来。在这样的重要时刻,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山东如意集团协办,北京盛世嘉年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同时还得到奥特莱斯(中国)有限公司对平行分会特别协办的“如意•2011中国服装论坛”诚邀优秀企业家与社会各界精英、大师一道,就“构建品牌力量”这一重要话题展开研讨、辩论和交流。建设新环境,践行新关系,达成新共识、笃定新动力,“如意•2011中国服装论坛”与各方共同打造中国服装品牌强大的诺亚方舟。
透过“能力”探寻品牌真义
和经营实务联系在一起,当下品牌建设最应当倡导的五大能力包括:综合素质能力、管理能力、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和市场品牌影响力能力。
探索品牌的真义,不少有识之士开始重视“力量”一词对行业进步的烛照功能。
哲学上,“力”可以定义为有助于实现目的的事物,通过对规律的认识达到目的,就是一种力。因此,从构建品牌力量的角度拆解其内在深意,它要求品牌拥有素养厚重的内力、善用公共资源的协作力、将审美趣味成功传递给最终消费群体的影响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和环境改变的爆发力。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坚挺地位也许会让人联想到,以经济基础作为先导的时尚文化话语权能否发生令人惊喜的跃变。然而历史的潜在规律告诉我们,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往往没有清晰的界限。
各种“角力”最终转化为“实力”的过程,有待大量先驱品牌的真知与实践。中国的世界品牌建设之路还很漫长。国际著名品牌的历久不衰,一个共同点是有一大批品牌的忠诚追随者,我国企业的创品牌之路不妨先用亲和力培养品牌忠诚度。
在新的互动关系下,中国服装品牌保持亲和力首先要进行品牌核心价值定位,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市场格局和不同的竞争环境上,企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品牌管理、产品定位、产品结构策略等实质问题。
2011年中国服装从成本竞争走向价值竞争,皆把品牌战略作为重中之重。品牌是服装业价值创造的核心,系统创新又是价值创新的核心。品牌创新不仅只诞生在销售终端,价值链每一环节都可成就品牌。品牌要找准位置,细分市场,专注、专业进而追求卓越,从而打造价值链品牌生态方阵。同时,有实力的品牌可适时走向世界,以实现产业总体提升和部分突破的新格局。在这个方面营销能力是关键,整合提升品牌价值的国内外资源渠道,由营销能力带领研发能力,造就市场影响能力以及内部的管理能力等。
而树立全新的品牌价值观,文化创造力打造是更为紧迫和艰巨的任务。作为品牌的精神和灵魂,文化来自对目标消费者深入的洞悉,对消费升级和变化的不断适应,对多元文化审美体验追求的不断满足。
在下一个五年乃至十年里,要以软实力打造为基本点。新的价值竞争从国际服装价值理念的变化开始,从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开始,包括品牌经验的分析、国际服装产业走势与中国企业市场战略、企业家与企业发展的问题,事实上就是包括品牌管理、产品定位、产品结构策略等实质问题,再到企业家建立终端模式等。
中国品牌已经进入了从前沿到终端一条产业链全方位的系统打造和建设,品牌经营是从创意、开发到终端,构成完整产业链的终极表现方式。为了打造国际价值服装品牌,赋予品牌建设的五种能力均需要提升到国际运作能力上,可以通过与国际先进经验的交流快速弥补不足,必须做到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位一体全面提升品牌建设综合能力。
市场与产品的双线“量变”
中国服装市场与产品均处于量变的积累之中,在品牌锻造力的催化之下,最终将带来全新的增长点与爆发力。
观察世界经济格局,中国经济不经意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从“世界工厂”变成了“全球的市场”,服装消费市场也呈几何级数式的倍增。
在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系讲师陈晓穗看来,中国将是未来时尚界的一个大赢家,随着时间的演进,未来5年,中国服装力量将在中国的平台上会同全世界时尚势力进行大博弈;未来10年,中国服饰文化将会同世界主流文化在世界时尚平台上分庭抗礼;再过20年,中国的服装产业将成为世界的主流之一,而世界时尚界也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由东方时尚、美洲时尚、欧洲时尚共同构成世界三大时尚文化;30年后,中国将出现全世界最大的国际品牌,我们的品牌、文化、价值观将会为世界所欣赏,在全球得到过去从未有过的弘扬和尊重。
“中国不仅是最大的大众服装消费市场,还是潜在最大的高端时尚市场,时尚的多元化给各类时尚品牌展现魅力的舞台。”聚焦现实发展路径,东华大学教授顾庆良提出,除了世界市场之外,中国本身就是大市场,而前者空间虽大,但波动也大,且竞争激烈;后者虽然人均基数不高,但成长很快,即使在金融危机中内需仍以两位数高速增长,这将是中国服装界品牌战略的广阔演习场。
认为中国服装品牌未来的重心应首先放在中国本土也是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姜蕾的一贯观点。“尽管很多人一直纠结于中国服装品牌不能冲出国门,我一直认为只有众多的中国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上都生存得很好,中国经济(人均GDP)真正强势时,自然会有顶级的自主品牌走出国门。中国的市场很大,能够做好已属不易。”
显然,捕捉到这一信息者众多,不但国外品牌纷纷入驻中国市场,在中国陆续开设旗舰店,开始争抢资源,国内不少外贸企业也调转方向,开耕内销市场,开始做设计和品牌。他们的加入让中国服装品牌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很多企业和品牌可能会被淘汰。
同时,中国本土品牌也在加速以国际化标准要求自身,众多品牌开始营建自己的多品牌军团,扩充产品结构,锻造自己的“多级品牌与利润贡献序列阶梯”。
中国服装市场与产品均处于量变的积累之中,在品牌锻造力的催化之下,最终将带来全新的增长点与爆发力。
品牌与力量,奏响CFF第十六乐章
构建品牌力量、寻找品牌自身的能量源无疑是当下中国品牌关注的切实问题。词典曰:构建,即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因此,中国服装企业应该审时度势,在自身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添加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关注社会新价值和不同滋养点。我们的行业发展导向是朝着复合、有机的方向前进的,利用科技、创新、设计、资本运作等等不同的滋养点,我们的产业将会汲取更多的能量,如同有机生物体一样,分裂进步;这些滋养点在过去已经为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左右,譬如科技进步和资本助力的强大作用,在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早就有所显现。而这些滋养点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和促进,相互交换资源,共生共存。而良好的发展与竞争机制可以促使这一产业系统更加健康的成长与完善。
针对这些新价值和滋养点,2011中国服装论坛在“构建品牌力量”这一主题下,分解为八个议题,分别为:品牌观与品牌管理实践;品牌+品牌管理力;品牌+跨界创新力;品牌+故事力;品牌+设计生产力;品牌+未来力;新消费主义下的新媒体营销、新奢侈主义与品牌超力量以及美学成就品牌,邀请了从管理大师到设计大师以及美学、文学大师在内的诸多一流专家,其中包括:美国全面品牌管理大师马丁•勃兰特、蓝海战略区域中心国际市场和运营副主席Mr. Peter Ting、台湾著名导演编剧徐立功、中国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营销界泰斗卢泰宏、小智研发创办人黄谦智、台湾当代艺术空间发展的代表性人物庄普、著名作家评论家马国光,同时曾和服装企业家们交流过但又感到意尤未尽的美学、国学大师辛意云和《汉声》杂志创始人、设计家黄永松先生将再次莅临论坛现场畅谈交流,更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品牌“优衣库”(Uniqlo)的首席执行官柳井正先生将出席本届论坛,与时装品牌经营者们一同整合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从不同角度发现更多可供参考和探索的新模式新环节,集思广益,从大家的智慧中产生集合效应,整体思考构建品牌力量,在2011年这个产业转型升级的节点上,共同思索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建设体系与模式,并详尽分析和探索构建品牌力量的未来趋势及核心动力,为中国服装品牌的发展进行有力的探索。
建设新环境,践行新关系,盟成新共识、笃定新动力,“如意•2011中国服装论坛”让我们共同打造中国服装品牌强大的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