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商业 > 财经 > 正文
生产透明一小步,行业态度一大步——伊利开放工厂树中国牛奶品质标杆

2013年07月05日 16:36
来源:凤凰网商业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题记:环顾全球,中国百姓对乳制品行业的关注恐怕胜于任何一个国家——曾经众所周知的原因,让乳品行业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尽管整个市场目前正在稳步回归正轨,但对于消费者而言,重塑信任的路却依旧步履艰难。事实上,乳制品企业虽然在改进生产、加强监管等方面不断做出自身的努力,但对于已经横亘在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鸿沟,多数人依旧讳莫如深,双方也在两种独立的思维意识里渐行渐远。

“行业既然有信心,就理应拿出过硬的品质给消费者看。中国乳品行业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企业离消费者太远,所以要消除疑虑,首先要拿出态度。”某位资深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说。作为乳企老大,一向步履稳健的伊利,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面向所有老百姓“敞开大门”,发起参观工厂活动——龙头企业透明生产的一小步,却是行业发展态度的一大步。

那么,消费者究竟是否认同这种品质和态度?而伊利是否言行如一,真的是全方位让人“透明参观”?带着诸多问题,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地参观工厂的活动,一探究竟。

将质疑“请进门”,“透明距离”凝聚品质正能量

伊利参观工厂采取网上报名,定时定点接送的方式,看上去颇像是组织有序的团队旅游,但其实又和旅游截然不同:每一位前来的消费者,都带着他们的疑问。

记者路上与他们攀谈,很多人的反应出乎意料。“对牛奶不放心?我看不见,怎么叫我放心?”来自北京的刘先生直言快语,“宣传都讲得好听,一出问题却又推得干干净净。总是躲躲闪闪的,让老百姓的信心从哪来?听你说,还是你让我看?”

“我本来以为伊利是作秀而已,抱着尝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真的能来。既然来了,我就亲眼看看,看见了我才放心。”刘先生补充道。

而把父母、儿子等一家人都带来的罗女士则有不同的观点。“其实我们对伊利还是信任的,孩子一直喝伊利奶,特别喜欢QQ星。他一直问我,牛奶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不是牛挤完奶就能喝么?我肯定是才疏学浅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所以这次带孩子来,就是给他,也是给我们全家普及牛奶知识。”

一对携伴而行的老夫妇,则表达了另一种感受,“我跟老伴自己平时就做酸奶,我们想来看看,这工厂产酸奶和我们有什么不同,怎么就能做到保鲜时间更长?”

乳制品之所以得到如此的重视,是因为牛奶越来越紧密地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健康、安全的牛奶是餐桌上的必须。丰富多样、涵盖各个年龄层的牛奶产品也使消费群辐射的范围更广。通过与消费者的真实沟通记者了解到,比起各种人云亦云的“诟病”,大家的不放心更多是源自关心,关心从源奶到加工,再到生产直至出厂的每一个细节。

其实,将消费者“请进门”答疑解惑的工作,伊利从未停止过。据记者了解,自2005年以来,伊利就陆续开放工厂,邀请消费者参观,迄今为止,已经累计吸引约540万消费者踊跃参加——试想如果更多的企业能够和消费者真正建立起“透明距离”,他们的这些问题能够迎刃而解,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传递属于中国牛奶的“正能量”。

看不见的牛奶,看得见的品质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伊利开放工厂的广告描述一个小朋友来到工厂,看不到牛奶在哪,讲解员告诉她“牛奶都藏起来了”。实际上,被“藏”的过程,才是对品质最严苛的保证。在伊利工厂的原奶检测化验室、乳制品预处理设备、无菌灌装产等环节,都采用世界最先进设备的检验检测体系及全自动流水线作业,确保了无卫生隐患死角的过程。

在原奶检测化验室里记者看到,肩负着三聚氰胺、农药残留、防腐剂、重金属、黄曲霉毒素、维生素等数百项指标检验的设备平稳有序的工作,原奶进厂前必须经过这第一道关卡,才能进入到其后的加工流程。

在乳制品预处理区,我们看到了为能够保证产出产品标准、高品质的乳制品的预处理设备和中央控制室的核心设备。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整个预处理车间管理是没有员工操作的,基本实现了微机全自动化控制,而在中央控制室,3、4名工程师即可完成所有工作。

而在无菌灌装区,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灌装车间的一线员工需要进行二次更衣和风淋,并且每小时进行一次消毒,确保在灌装产品的过程中无菌灌装。据讲解员介绍,目前伊利灌装环境空气洁净程度已经达到了30万级,能够与手术台的空气标准相媲美。

与其说是参观工厂,更不如说是对于伊利质量检验的一次阅兵。严谨的工艺程序、全自动机械化管理等等。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牛奶从生产到包装实行全程封闭操作,确保伊利生产的乳制品干净卫生。

重参观更重沟通,严防牛奶疑问“留一手”

“参观生产流水线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想听到消费者参观完的感受,留下真实的反馈,哪怕是意见建议,我们都以真诚的态度接受。”伊利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实际上,重视消费者的真实体验从参观的路上就开始了:伊利的工作人员在车上就与消费者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而参观结束后,每一个人也都会被邀请参与一次深入开放的沟通。在这里,伊利工厂的负责人员严谨甚至“固执”地坚持回答消费者的每一个问题,即便是小朋友们的异想天开,工作人员也会当做一道问题认真回答,直到所有人满意,坚决不让任何疑问“溜出工厂”。

“说实话,来之前满脑子都是电视曝光的乳制品工厂安全质量问题,脏乱差、不负责、设备老等等。现在看来,真的是以偏概全了。”刘先生感慨道,“眼见为实,亲眼见证一包包牛奶诞生的全过程,看到这么多高效的品质管理措施,证明我以前还真是多虑了,像伊利说的,品质来自于态度,厂家这么真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买账?”

而罗女士的宝宝则显得尤为兴奋,积极参与互动答题,不仅对牛奶知识有了了解和认识,还赢取了可爱的伊利公仔——奶牛宝宝。“孩子的眼睛是最干净的,看到伊利对孩子这么亲切,认真,我不得不承认一个这么有爱心的企业,她的产品品质肯定错不了。”罗女士欣慰地说。

而那对老人,则与伊利的工作人员拉起家常,共同交流起做酸奶的经验。记者看到,较真儿的老太太,还拿出小本,把自己多年研究出的“独家酸奶秘方”提供给伊利参考。

温暖、和谐的氛围,映射出中国乳品行业未来的希望。在这个经济高度开放的年代,与消费者共生共融,才是企业乃至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石。在伊利,品质不是口号,他早已形成习惯,贯穿于日常生产的各个细节;在伊利,品质不是形式,他敢于真实地呈现,让消费者走得近,看得见。

记者手记:

“伊利工厂开放之旅”或许仅仅是企业发展、行业口碑回归的一个起步。而让每一个人都建立起对中国牛奶信心的路依旧任重道远。但令人欣慰的是,至少伊利迈出了这一步,这也是作为乳企老大必须迈出的一步。伊利也用真诚的态度表明了自己对乳制品行业的信心。就像讲解员说的那样:伊利希望让全国数十亿人都走近企业,走近牛奶,成为乳制品行业的监督检验员,让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发展更加科学和规范。

标签:伊利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