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商业 > 财经 > 正文
国际产业转移助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013年07月01日 14:36
来源:凤凰财经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作者:孙梓文

在今年两会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随后李克强总理在各种场合不断提及要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目标一经提出,立即举国关注,全球瞩目。什么是升级版的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升级,动力从何而来,结构如何调整,产业如何布局,制度变革应怎样跟进,宏观调控怎么健康实现?对此,国内学者、官员纷纷建言献策。中国经济升级版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单纯追求GDP。中国经济到现在仅仅是做大了,还没有做强。2012年GDP达到51.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2012年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1.8%,投资贡献率为50.4%,净出口贡献率为-2.2%,中国内需消费对GDP贡献率5年来首次超投资,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肯定需要消费、投资、出口均衡发展来支撑,特别是消费、内需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真正建立起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还需要一个过程。又由于“投资过度拉动”产生了许多副作用,造成能源、原材料的紧张;钢铁、有色、煤化工、水泥等部分产业能力过剩。产能过剩的同时,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不高。根据《中国产业升级报告》,2011年,我国劳动生产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仅为26%,与美国、日本及德国相比,分别低23、22、11个百分点。另中间投入一个单位,只能得到0.56个单位的新创造价值,大多数产业尚未占据世界产业技术制造高点,仍不是工业强国。

一方面支撑产业升级、经济效率提高的直接动力——技术创新,贡献率仍然很低。尽管我国在近年来教育投入占比逐年提高,力图加大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但从科技投入占比方面,我国提出的“十五”末期达到1.5%的目标,以及“十一五”期间达到2%的目标都尚未实现。另一方面中国产业调整和升级面临着最主要挑战是中国的制造业三要素制约:土地、劳动力成本、资源。快速的增长造成了资源环境的严重污染;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以及以往出口导向的中国经济也已经遭遇到诸多瓶颈问题,包括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而相对落后的产业体系已经面临来自较高的要素成本、市场高品质要求、频繁的贸易摩擦等方面的挑战。目前主流看法多集中在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总需求结构和总供给结构;认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方面,均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我们机构的观点是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关键靠加快国际产业转移发展,

首先从历次国际产业转移看出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输出国与输入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转型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迄今为止,历史上发生了4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其中最近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由此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基地。

第一次浪潮发生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后期的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转移。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也是第一个“世界工厂”。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是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国。正是对这次来自英国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奠定了美国后来领跑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美国以承接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为历史前提,以领跑第二次科技革命为技术基础,才推动了本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并在19世纪末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当之无愧成为世界发展史的第二次“世界工厂”。

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美国向日本和原联邦德国转移。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美国在确立了全球经济和产业技术领先地位后,对其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原联邦德国,美国国内主要引进并致力于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美国则在此轮国际产业转移过程顺利完成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科技革命推动发达国家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美、德、日等国集中力量发展钢铁、化工和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电子、航空航天和生物医疗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轻纺工业大量向外转移。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积极把握这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的轻纺工业,启动了真正意义“外围”国家的现代经济增长。美、德、日等国转移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积极主动地完成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和转换,牢牢占据着产业链高端部分。

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在这一阶段,美、日、德等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将产业结构重心向高技术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把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部分低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亚洲新兴经济体承接了美、日、德等国转移出来的重化工和微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并且把部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带动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其工业化进程。中国内地地区是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除了对东亚“四小龙”产业的承接,中国内地地区还以其广大的市场吸引了日本、美国和欧洲大量投资,中国内地地区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的国际地位。同时美国和欧洲、日本完成了他们的产业升级。

其次从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特征和现状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导致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1.国际产业转移更加注重满足东道国的本土市场消费需求。2.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重要性日益提高。 3.研发中心伴随着生产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4.新兴产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 5.围绕发挥能源和原材料优势的国际产业转移将进一步加强。6.围绕获取技术和科研成果的产业转移日益突出。同时我国目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是1、我国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2、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大量的、优质低价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具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比较成本优势。3、我国拥有消费各个层次产品的巨大的内销市场,这个内销市场也是吸引国际产业转入的一个巨大优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中的、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即使中国劳动力成本高于周边竞争性国家,但是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生产活动也很难完全转移出去。5、我国目前政局相对稳定,从具有承接国际产业的政治基础,6、我国目前具有丰富的外汇储备,并且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对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巨大的引力

此外,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日趋活跃,成为中国产业外移方式的新亮点,集群式走出去不断推进,民营及地方企业异军突起,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正在形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额几乎每年以翻几番的速度增长。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额达到了历史性的652亿美元,较2011年增54%,而2008年这一数字还只是103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金额达255亿美元,在交易数量上中国民营企业将引领海外并购市场,但就交易金额而言,国有企业仍然占主导地位。根据已披露的交易数据分析,国有企业积极锁定原材料、能源和资源型的投资目标。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高科技、消费类行业则更具有吸引力。同时我国已经开始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能过剩的产业转移到其他新型经济体,解决了中国目前土地、人力资源、环境、能源制约中国经济升级发展的瓶颈,

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这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将对中国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是具有难得的市场机会,加快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发展,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结合模式必将支撑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蓝图,也必将能支撑实现“中国梦”。

(注:作者介绍:孙梓文,国际产业转移投资咨询机构董事长,工商管理硕士,长期研究并从事国际产业转移工作。)

[责任编辑:麻根志] 标签:国际产业 经济 升级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2